王維浩

摘 ?要: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如何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歷來是教學中的核心議題。在平時教學中,一線教師應注意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和總結有效的實驗教學策略,以期提升實驗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發展。本文就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提出了的三點策略性建議,即靈活運用兩種基本實驗教學程序;探究實驗教學,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注重學生實驗設計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教學策略
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如何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歷來是教學中的核心議題。本文主要基于筆者的教學實踐與體會,就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談幾點策略性建議,希望對一線教師有所啟示。
一、靈活運用兩種基本實驗教學程序
是先講理論再做實驗,還是先做實驗再講理論,這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師特別是高一老師感到困惑的地方。筆者認為,這兩種基本的實驗教學程序各有長處和短處,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應當基于具體實驗的特點靈活選擇,避免教條化和形式主義。概括地說,先講理論再講實驗的模式比較適合于驗證性的實驗,例如在學習細胞器時,筆者所采用的是“識圖——學習新知——實驗觀察——解決問題”的教學流程,即首先基于課本上的插圖引導學生認知細胞內主要的細胞器,再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完成實驗(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然后討論各種細胞器怎樣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等重要問題。而對于那些探究類的實驗,則通常宜采取先實驗后理論的程序,原因很好理解,因為通過實驗探究就是為了得出理論上的結果,假使先講了理論,那實驗也就沒什么意義了。例如在學習“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時,筆者采用的即為“實驗觀察——感知科學過程和方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流程,在引導學生切實經歷探究過程的基礎上,理論知識的講授基于實驗結果就是順理成章和水到渠成的,這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學科思維。
二、探究實驗教學,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探究實驗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歷來占有重要地位,課改后的新人教版教材更為注重知識的生成,這就使得探究實驗的作用更加突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物新課標將科學探究列為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要素之一。按照課標中的敘述,“科學探究”是指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對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由這樣的基本定義來看,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必須讓學生切實經歷探究過程,從而產生深刻的探究體會和感悟,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前提。然而盡管新課改已實施多年,仍有不少教師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即便是在探究實驗教學中也仍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模式,或者“老師做,學生看”,這無疑十分不利于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的發展。其實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一些教師的目光始終聚焦在升學率上,追求所謂的高效率,這是應當引以為戒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探究性實驗的設計多是以對照思想和單一變量思想為基礎,因此教師要注重這兩種基本思想的滲透,引導學生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探究方案。例如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的實驗,可以引導學生在確定探究實驗方案后,以下表將其基本思路明確呈現出來,從而加深其對兩種基本思想在實驗過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
三、注重學生實驗設計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實驗設計和創新能力歷來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傾向之一。從近幾年的試題特點來看,這一傾向有更加明顯的趨勢。因此這也就隨之而成為實驗教學的重中之重。對此筆者的建議是,在平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教材上的實驗,并在找出其不足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優化與創新設計。從哲學角度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教材上的實驗雖然都很經典,但不代表說就沒有優化和完善的空間。事實上,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教材上的一些實驗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有時候甚至于很難做成功。特別是,對于教材上的同一個實驗,若是在不同的地區或不同的季節操作,則得到的實驗結果往往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對教材上的實驗進行優化和創新不僅頗有必要,而且更是鍛煉學生實驗設計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比如觀察葉綠體與細胞質流動的實驗,教材中該實驗的材料為蘚菜和菠菜,但其取材均受季節限制,不甚方便。實踐證明韭菜是相對更為理想的進行該實驗的材料,不僅取材較易,實驗中觀察到的葉綠體亦多而清晰,這就是一種對原實驗的一種簡單優化,不僅大大提升教學效果,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
如上,本文就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提出了的三點策略性建議,即靈活運用兩種基本實驗教學程序;探究實驗教學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注重學生實驗設計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平時教學中,一線教師應注意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和總結有效的實驗教學策略,以期提升實驗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英. 重視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科學素養[J]. 科學教育,2011(4):68-70.
[2]馬麗.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新課程(下),2016(11):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