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替代應試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也是初中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基于此,本文將從“加強課堂引導”“注重過程分析”“信息技術助力”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談一談如何優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引導;過程分析;信息技術
相關研究表明,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現階段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其一,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物理學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往往會因其難而產生一定的厭學心理,甚至出現有的學生對物理一竅不通,很多學生望而生畏,不敢去克服困難。這無疑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諸多阻礙;其二,部分教師深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與制約,在實際教學中過多地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久而久之,不但會在很大程度上扼殺掉學生的物理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也會嚴重阻礙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發展與提升。由此可見,如何有效改變上述問題,從真正意義上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已然成為每個教師都應深思的重要問題。
一、加強課堂引導
課堂永遠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沒有課堂的學習恰如沒有帆的船,無法遠航。另外,課堂時間占據了初中學生在校時間的半壁江山,只有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物理能力,否則,一切都是一紙空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轉變以往的傳統教學觀念,善于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知識的引導者,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進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例如:在講解“聲音的特性”這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會以創設問題情境來有效引導學生掌握本節內容。首先,我會利用相關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不同樂器的演奏聲,以給予學生聽覺上一定的沖擊力,激發其內心的學習欲望;然后,待學生興趣盎然后,我會提問學生:“這些聲音有哪些基本特性呢?這些特性又與什么有關呢?”接著,我會給予學生3~5分鐘的思考時間,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之后,學生說出:“這些聲音是千差萬別的,有強有弱,有高有低。”接著,針對學生的回答,我會給予一定的口頭表揚,以培養其良好的持久性學習興趣;最后,我會再次提問學生:“聲音高低與什么因素有關呢?”之后,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我再打開課前精心制作的PPT課件,為學生講解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如:聲音的高度——音調,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的振動頻率有關。振動頻率越大,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振動頻率越小,音調越低,等等。這樣一來,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注重過程分析
物理是一門不折不扣的理科,物理對學生的理性思維要求很高,解答物理題需要有很強的邏輯能力和嚴謹的思維過程,這就要求學生要熟練地掌握過程的分析,不能只講求答案的正確與否。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切實注重過程分析,不僅僅要為學生精心講解物理題,還要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發展與提升。例如:在教學“歐姆定律”這一課時,在講解到歐姆定律的公式這一知識點時,我會有效指導學生仔細分析歐姆定律得出的過程,并為學生精心講解,以讓學生深刻了解和掌握這一知識點,如,講解R=U/I時,我會向學生說明電阻是一個性質,不會隨電壓或者電流而改變,就像物體的“質量”“形狀”,一旦物體確定,電阻也就確定了;又如:在講解到I=U/R時,我會通過講解水管流水來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電阻與水管橫截面積的作用恰恰相反。電壓一定時,電阻越大電流越小,電阻越小電流越大。如此一來,既能夠使課堂教學過程變得更為高效且實效,也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三、信息技術助力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助力課堂教學已是常態,在物理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的形式是必要且成效明顯的。另外,多媒體的助力教學課堂既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明確地了解物理實驗的過程和特殊的物理現象,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主動思考的條件,又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來作為輔助教學,例如:在學習“串聯和并聯電路之間的關系”這一知識點時,首先,我會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的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去了解實驗的過程,接著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深刻了解串聯和并聯電路。在多媒體播放的講解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且等于回路電流,電阻越大分得的電壓越高,消耗的功率也越大;各電阻所分電壓之和等于總電壓。在并聯電路中,電壓處處相等且等于電源電壓,電阻越小電流越大,消耗的功率也越大;各并聯回路電流之和等于電源總電流。簡而言之,就是“串聯分壓,并聯分流”。最后,待播放完畢,我會為學生理一下思路,讓知識變得更具有直觀性。
綜上所述,初中時期是一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而物理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吉玲.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J/OL].學周刊,2019.
[2]胡建興.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