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佳
[摘 要]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基本也是最為核心的內容。但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加上識字過程的枯燥性,導致很多學生不愿上識字課,從而影響到小學識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要想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將學生放置于課堂主體地位,結合識字教學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從“學”“教”“用”三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小學識字教學。
[關鍵詞]學習興趣;識字教學;聯想;舉一反三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且關鍵的學科,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不僅僅影響到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質量,而且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帶來直接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是最為重要且最為基礎的內容。漢字數量眾多,更是集音形義為一體,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反復練習、朗誦、復習鞏固等方式,能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教學內容,但整個教學過程卻是十分枯燥無味的,學生極易失去學習興趣,從而降低學習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采取措施來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以下主要從“學”“教”“用”三個方面來展開分析。
一、“學”要由圖生像、由像生意、由意生形
漢字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更具有極高的獨特魅力,其在形成的過程中兼具了象形和表意兩種形式。漢字起源于象形字,是基于對周圍可見元素的解構和重組,使其形象化和符號化,最終成為象形字。當前我們所接觸到的漢字,是經歷了漫長演變的一種簡單易記的文字符號。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探索世界的階段,具有極強的好奇心,那么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這一特點,借助漢字的起源,通過由圖生像、由像生意、由意生形,實現識字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化、形象化以及趣味化,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漢字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將漢字轉變為一幅畫,再將畫變為圖像,引導學生通過圖像體會其中的意境,最后辨別漢字。以文字“山”“水”“哭”“笑”為例,先借助山水圖像、哭笑面具等引導學生自行體會這些畫像,之后引導他們在腦海中形成初步的個體印象,如山就是兩邊矮、中間高的意境,而水則是四面八方向中間流淌的意境,之后再根據這些意境引導學生在腦海中生成漢字形體,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漢字教學,一方面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對漢字的掌握程度,另一個方面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發散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自身對于識字缺乏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圖片比文字更能有效激發起興趣,因此識字教學可以從由圖生象、由象生意、由意生形逐一推進,逐步引導學生一一掌握漢字,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教”可采取關聯相似、聯想教學、先識后寫的方法
部首是漢字中的一種文化象征,漢字中,領屬字數百數以上的部首總共有二十四個,同個部首的漢字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聯系,部首本身也具有也定的意義,往往與民族文化是密切相關的。如“貝”這個字在古代代表貨幣,它作為部首的字多與錢財有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漢字進行對比,實現關聯記憶。還有著許許多多類似的漢字,這種具有規律可循的漢字特點,極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欲望。此外,每個漢字在一定程度上都會代表一定的古代文化,展開類似的探索學習,能幫助學生自主掌握更多的漢字知識及古代文化,這對提高學生掌握漢字的能力甚至是文學素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教師教漢字的過程中,采取關聯相似、聯想教學、先識后寫的教學方法的優越性體現在:首先,能夠通過漢字之間的規律性和聯系性,讓學生意識到漢字之間是具有一定聯系的,是有規律可循的,那么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便會更加強烈。然后通過聯想教學,例如詢問學生:部首為“金”字的漢字有哪些,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漢字及相關知識。最后的先識后寫是指先教會學生認識漢字,之后逐漸掌握漢字的書寫,這對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十分重要。此外,教師可以在漢字教學中融入字謎游戲,讓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獲取漢字知識,提升識字興趣。例如教學生學寫“陽”的時候,出示謎語:“大火球,天上掛,它的本領真是大。能發熱,能發光,萬物生長全靠它。”然后讓學生猜謎,等學生猜出謎底“太陽”之后,讓學生迅速寫出漢字“陽”。教師還可以將猜謎與寫字相結合,讓學生將謎底寫在小紙片上,然后教師適當抽查學生所寫的謎底,以此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與書寫功底。如在學習“蛙”時,讓學生猜謎語——“一個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常在稻田住,捉蟲保莊稼。”然后,讓學生在紙片上寫出“青蛙”二字。
三、“用”要做到以舊帶新、滲透生活、舉一反三
任何知識的學習只有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是教育的本質所在。我國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論,指的就是實現實際生活和教育之間的相互結合,二者之間相輔相成,最終實現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且教育的本質就是服務于生活,尤其是語文教學中的漢字、句子等教學,能夠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流暢,達到節約時間的目的。而漢字在生活中的應用更加廣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信息的獲取都離不開漢字,生活中漢字的趣味性和藝術性,也比課堂中所展示出來的更加有趣,那么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就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實現識字教育。一般來說,主要是通過根據不同識字類別、不同教學目標的方式,應用不同的途徑來實現漢字的生活教育。
漢字作為一種集音形義三者為一體的文字類型,很多漢字都會出現在形方面十分相似的情況。例如“衤”和“礻”這兩個部首極為相似,學生在寫作中經常會出錯,為了使學生能更加清晰地分辨出兩者之間的差別,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任務,將所見到的帶有“衤”和“礻”這兩個部首的漢字都收集整理出來,然后在新課上進行展示,教師再講解兩個部首分別代表的含義:“衤”是衣的變體,“礻”則是示的變體,那么所收集的漢字就可以分為兩大類:襯、被、襪、褲等都是“衤”字部,而福、祖、神都是“礻”字部,通過這種教學,學生印象深刻。同時,教師通過展現幾個新漢字的方式,如祠堂的祠、祈福的祈、開襠的襠等,引導學生通過之前所學來辨別這些漢字的部首,這種以舊帶新的方式,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漢字。
學習漢字,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服務于生活,而在生活中應用漢字,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漢字學習和掌握水平。在漢字的學習中,教師不可能將所有的漢字都一一展開教學,只有通過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規律,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學會舉一反三,才能更好地學習漢字。漢字教學都是有規律可尋的,作為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規律,更要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到漢字的規律發現過程,通過這一過程提高學生的漢字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對學習漢字的熱情和興趣,最終使漢字學習更加高效和積極,這對于學生當前及今后的學習和生活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嵌入生活法”讓學生練習寫字,即借助多媒體教具為學生呈現一段描寫生活的短文,在文中編輯需要填入生活性的詞匯和語句,這樣有助于引導學生認識漢字與生活的關系,加深對生活中常用漢字的記憶和理解。
總之,從“學”“教”“用”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展開分析,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于漢字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此外,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能夠更加直接地讓學生意識到語文這門課程的趣味性,從而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語文學習中,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一定的語文基礎,使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也能充分發揮和運用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海龍.淺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方法[J].內蒙古教育,2016,(02).
[2]邢飛霞,蘇銀.正確認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兩個基本原則[J].赤子(中旬),2014,(03).
[3]謝紅波.淺談如何強化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4).
[4]邢飛霞,蘇銀.正確認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兩個基本原則[J].赤子(中旬),2014,(03).
[5]董國艷.快樂與快樂的碰撞——小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3).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