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要: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教育教學的主干學科,對于學生語言運用習慣、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內心深處積極的提高對該學科以及該學科課堂教學的重視力度,并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法使用,真正的解決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不利因素,全面的完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從而助力學生更好的學習漢語言、運用漢語言。本文將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經驗總結,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是高效率的?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應當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重要思考方向,只有進一步的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能、全面的注重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才能真正的讓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從而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將教就語文有效教學提出筆者的幾點建議。
一、重視核心素養培養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意識到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教學的基本需要,也不能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進一步強化對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培養,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提升。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如在教學過程中要貫徹因材施教理念、美好教育理念、個性化發展理念,并積極的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樹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識,全面的將培養學生學科素養工作融入到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真正的實現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實際,積極的鉆研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并進行有效化的教學實踐,進一步強化對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培養。例如,在學習《宿建德江》古詩內容時,語文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詩歌朗誦活動,如讓學生分成若干個朗誦活動小組,并在小組內討論如何才可以高質量的進行朗誦、如何正確的進行詩句識讀、如何在朗誦中抒發情感等,之后可以讓每個小組派出代表來進行朗誦,其他小組的學生則可以給予評價,幫助學生糾正朗誦過程中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最后則可以引導學生一起總結朗誦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有效的歸納和梳理,從而助力學生朗誦能力的提升和語文學科素養的培養,
二、合理優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而采用的具體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策略,從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情況來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依然采用板書+口授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使得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生機不足、活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還需要語文教師積極的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改進,以進一步激發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力。在教學方法的選擇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其一,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被動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自然無法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中進一步體現學生在課堂的主體性地位,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七律·長征》詩歌內容時,語文教師不妨改變教學模式,有效的引入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教學,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討論詩歌中所包含的生字詞、詩歌的基本內容組成、詩歌的所傳達出的作者情感、詩歌的主旨等等,在討論中進行提問和質疑,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較為自主和深刻的對相應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其二,趣味性要強。所選擇的教學方法要能夠激發課堂的教學活力、激發學生在課堂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講練結合法、問題教學法等開展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助力課堂的高效施教。
三、及時組織靈活復習
高質量的復習是鞏固學生學習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的重視起復習環節,并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化和靈活性的課堂復習,進一步通過復習來補足學生短板,助力課堂的高效施教。例如,在學習《宿建德江》古詩內容時,語文教師不妨結合學生的復習需要,合理的為學生定制各類型的復習資源,如復習講解視頻、復習講解課件、復習檢查題目等,引導學生學習對應的語文知識內容,同時還可以設計線上復習空間,將以上的各種復習資源放置在網絡平臺上,引導學生進行更加靈活有效的復習,從而讓學生通過有效的復習來對這些知識內容進行全面化的學習和理解。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重視起對該學科的課堂教學,并積極地強化對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培養,合理的對課堂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及時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靈活化的課堂復習,從而真正的把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規律,全面的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為學生在語文課堂進行更加有效的語文知識內容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丁曉蕓.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效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03):126.
[2]李晶雪.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主體性地位體現的策略研究[J].職業技術,2020,19(0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