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勤

摘 要 庫存管理是企業管理環節中重要的一環,通過庫存管理,企業能保證及時交貨,以最少的資金盡可能實現最大的現貨滿足率。對庫存管理的分析,能全面反映企業在經營方面的水平,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A企業目前庫存管理的現狀,對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針對性地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 庫存管理 企業現狀 問題剖析 應對策略
一、引言
當前,企業的發展面臨各種激烈的競爭。企業要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去適應市場瞬息的變化,掌握最新的信息資源;必須重視競爭對手,不斷去學習和創新;必須強化企業經營管理,增強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抓住有利的發展機遇,使企業在行業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庫存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控制庫存,可以節約資金占用、降低存貨報廢丟失等跌價減值損失。有效的庫存管理不僅能合理保證存貨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還能結合經營管理,使企業提高經濟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實現總戰略目標。
二、A企業庫存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A企業是專門從事機器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雄厚的研發實力和高水平人才儲備。多年來,公司采取“工業與教育雙輪驅動,工業應用,教育裝備與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將工業應用與教育實訓緊密結合,將工業實際案例引入課堂,大大增強了人才培養的時效性,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A企業在成長發展中,為適應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完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但是,在庫存管理工作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一)母子公司采購入庫差異影響盤點和賬務核算
集團A企業母子公司均與供應商B公司有購銷合作,B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機器人本體為主的企業。A企業從B公司采購貨物,庫房以貨物簽收、驗收合格后辦理入庫。A企業子公司從B公司采購貨物,庫房以貨物銷售后,收到客戶出具的最終產品驗收單才辦理入庫。而供應商B公司是以客戶收到貨物的簽收單來確認銷售收入。前后的時間差異會導致下列問題:
第一,A企業母子公司采購入庫金額與供應商B公司銷售金額難以對上。
第二,供應商B公司以客戶收到貨物的簽收單確認應收款,而A企業母子公司是以收到的發票及貨物入庫單確認應付款、已收貨物未收到發票確認應付暫估款,因A企業母子公司入庫方式不一致,加大了與B公司往來賬的核對難度。
第三,A企業子公司入庫不及時,容易導致貨物丟失、保管不善。
(二)借用轉銷售處理怠慢
A企業主要客戶是各大院校,產品均為定制生產,通用的機器人設備會按標準件生產備貨(標件基本都是定制產品的一部分)。目前,企業存在標準件機器人設備借用轉銷售的現象,在企業庫存管理制度中,當借用轉銷售時,需及時通知庫房辦理借用轉銷售的手續。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出現借用的設備轉銷售后,相關人員未通知庫房,導致庫房無法及時按照項目辦理貨物銷售出庫,財務核算時也會出現部分項目成本缺失。
(三)設計清單易變動,影響庫存管理
產品訂單從立項到最終的領料生產過程中,存在設計清單一直變動、BOM(物料清單)不準確的情況。加之部門之間數據信息傳遞不及時,必然會影響成本核算、備貨進度和生產材料領用退回。
(四)存貨周轉情況
分析計算A企業及對標企業存貨周轉率,如表1:
表1中,分析了A企業2019年6—10月的存貨周轉情況,可以看出周轉率有所提高,表明A企業的庫存管理在逐步完善,并略有成效。但企業存貨周轉率整體還是偏低,仍需繼續加強庫存管理,在保證滿足生產備料的前提下,降低庫存積壓。
(五)立體化倉庫在使用時出入庫效率較低
A企業于2019年建立了立體化倉庫,通過掃描存貨的物料編碼,自動生成出入庫單。實際操作中,生成入庫單或出庫單的時候,其他出入庫單據均無法同時使用,只能逐一生成,大大降低了存貨出入庫效率。同時,新的立體化倉庫在使用過程中軟件數據易出現錯誤,也影響了立體化倉庫的正常使用。
三、集團企業庫存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庫存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力
企業缺乏規范的庫存管理制度,很多規章制度在具體執行中得不到落實,最終使制度流于形式。長期下去,企業容易面臨庫存管理不善的風險。
(二)部門之間缺乏信息溝通
企業未建立信息反饋機制,致使庫存管理各部門缺乏交流。例如,銷售部、庫房、采購部、生產部等部門信息傳遞不及時或對接收的信息存在誤解,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出現錯誤后部門間相互推諉。信息缺乏傳遞,部門間相互不了解情況,只關注自身利益,未與其他部門配合,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庫存管理。
(三)庫存占比高,存貨周轉緩慢
A企業基本屬于訂單制生產,按項目物料清單進行采購備料、生產備貨。企業銷售確認的依據是項目驗收單,當項目驗收不及時或財務未能及時取得驗收單,都會影響當期收入、成本的確認,進而會減慢存貨周轉速度。
除了正常因銷售訂單生產的備貨外,還有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提前進行的備貨。如2019年自研生產的M項目,為了迅速占領2020年市場份額,A企業提前備料生產機器人設備累計有300余套,墊資6000多萬,且M項目在2019年基本不能實現銷售,最終導致2019年庫存量居高不下。企業在市場未確定的情況下提前大量生產,庫存風險很大,也影響存貨周轉。
(四)項目成本核算不完整
A企業按項目進行成本核算,存貨出庫的不及時性會導致項目成本核算不準確。庫房根據領料單辦理出庫,當許多項目同時進行時,庫房經常需超負荷工作來保證物料被及時領用,但往往也會出現供應鏈系統未能及時錄入出庫單,導致部分項目成本核算不完整。子公司采購貨物未能及時辦理入庫,同樣出庫也不能及時處理,也會影響項目成本核算的完整性。
(五)信息化系統處理不全面、不智能
信息化系統中庫存管理雖然也按貨位劃分,但因為沒有過程的校驗功能,很容易出現存貨錯放亂放、一個物料編碼占用幾個貨位等現象,導致庫存管理的凌亂。另外,信息化系統中庫存管理一般能實現物料的批次管理,但沒辦法進行唯一化區別確認。部分供應商集成了條碼管理功能,但企業信息化系統功能上存在缺陷,不能對供應商的條碼進行掃描解析,以及企業立體化倉庫使用的局限性,導致存貨出入庫業務仍需要手工輸入,效率低下。
四、集團企業庫存管理改進措施
(一)完善企業庫存管理制度,并加大執行力度
為更好地對存貨進行管控,企業需不斷完善庫存管理制度,規范貨物從到貨、入庫到借用、出庫等各流程,細化每一項業務流程的經辦手續,明確部門人員的職責、權利,并采取各種措施,保證制度在具體執行中能充分落實。
加大員工執行力度,首先要提高庫房人員的專業素質。使其掌握現代化倉儲管理技術,熟悉庫房商品知識,具備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了解財務知識的能力等。其次,對庫房人員要定期進行獎懲考核,使員工能重視庫房管理,認真對待本職工作。最后,除了庫房,其他相關部門也必須知悉并遵守執行庫存管理制度,在到貨、領料、發貨等方面規范操作,做到有制度可依。
(二)完善企業信息反饋機制
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有助于企業迅速調整發展戰略,增強企業適應市場高速變化的能力。庫存管理同樣如此,運用信息管理系統完善業務流程,加強部門之間信息、數據的傳遞,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信息的交流、共享、反饋。完善信息反饋機制,有助于提高庫存管理的運作效率,保證庫存管理各部門能在預定時間內完成預定計劃目標。
(三)合理控制庫存,加快存貨周轉速度
通過ERP信息系統,能實時查詢分析最新的庫存狀態。在ERP系統中對存貨量設置安全庫存及最大儲備量,同時設置預警信號。當某一存貨庫存量低于安全庫存或備貨過多時,發出預警信號,提醒管理人員關注,將庫存量控制在安全水平線上。同時,需定期對存貨庫齡進行分析,關注那些庫齡長且長期滯留的存貨,重新進行質檢確定其使用價值。驗收合格的根據項目領用發出,降低采購成本;無使用價值的,報廢處置。通過定期庫齡分析,降低存貨跌價損失,最大程度減少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項目銷售發貨后,技術部需及時安排人員進行現場安裝調試,達到使用狀態;項目部跟蹤按時取得驗收單;財務部每月追蹤項目的驗收情況,及時確認收入成本。通過對庫存量動態分析、庫齡定期分析、及時確認成本等,降低存貨庫存,提高存貨周轉率。
(四)加強財務監督,完善成本核算
首先,成本核算人員根據項目周期實時跟蹤項目進展,對未按期完成的項目進行監控,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統,進行數據比對分析,監控項目出入庫數據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其次,項目驗收完畢后,成本核算人員可以通過物料清單、發貨流程信息,與項目出庫明細進行核對,存在差異的找出異常原因并處理,督促庫房及時出庫。
(五)庫存智能化管理
A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局限性使庫存管理在很多流程的操作處理中效率低下。為此,企業引進了立體化倉庫,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信息化系統的不足,能自動生成出入庫訂單,能校驗每個物料的貨位是否重復,能實現物料批次管理等。但立體化倉庫還存在下列問題:生成出入庫單的時間較長,許多單據仍是手工輸入;后臺軟件數據容易錯誤;依舊不能掃描識別供應商的條碼。
為此,企業需要對庫存管理實行智能化管理,可以引進更專業的倉儲管理系統,與公司現有的信息化系統對接使用,彌補現狀的不足。專業的倉庫管理系統可以做到:利用條碼技術對每個庫區庫位進行條碼標識,上下架都需要進行掃描確認,可以保證每筆出入庫業務的準確性,實現精細化庫存管理;可批次管理及唯一性管理,針對部分貴重物品或關鍵物料進行唯一性物料編碼,增加物料管理的準確性;能識別供應商的條碼,及時掃描出入庫;并對庫房進行定期盤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準確率,并增加了物料質量追溯的完整性,方便對供應商進行精細化考核。
五、結語
科學有效的庫存管理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使其能在瞬息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和機會,贏得先機。在競爭激烈的大市場環境下,從長遠戰略發展來看,A企業除了根據目前自身情況,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庫存管理制度和流程外,還需要發現和重視庫存管理潛在的問題,做到事前防范,為A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石金珊.富士康集團的庫存管理策略研究[J].新經濟,2016(03):89-90.
[2] 王紅.試論集團企業庫存管理[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24):29.
[3] 張潔,楊佩.基于產業集群轉移下的企業物流庫存及成本管理研究——以安徽皖維集團為例[J].科技經濟市場,2017(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