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芳 陳暉陽



摘 要:高職法律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高職院校的突出問題之一。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高等教育管理數據與咨詢的專業公司,其與海南政法職業學院合作的“2018年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應屆畢業生培養評價報告”中提供的法律文秘專業就業情況數據不容樂觀。在法律文秘專業就業壓力大的嚴峻形勢下,厘清法律文秘專業的建設思路,調整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式,構建實踐體系和職業素養體系,培養具有法律職業道德素養、法律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職實用型法律人才,是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有力舉措。
關鍵詞:麥可思;法律文秘專業;培養質量;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2;C931.46?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5-0078-04
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與海南政法職業學院合作開展了“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應屆畢業生半年后跟蹤調研”,并針對海南政法職業學院2017屆各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就業特色與優勢、就業創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研與分析,結論不容樂觀。法律職業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法律文秘專業生源質量不理想、就業壓力大的嚴峻形勢下,如何理清法律文秘專業的建設思路,調整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式,構建實踐體系和職業素質培養體系,培養具有法律職業的素養、法律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適用技能型法律人才,是值得深思的重大課題。
一、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提供的2017屆法律文秘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調研情況對比
(一)就業競爭力指數
2017屆法律文秘畢業就業競爭力排名為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所有專業中排名第七的專業,就業競爭力指數為82.0%,比2016屆畢業生就業率95%降低了13個百分點;2017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為3 082元,為該院畢業半年后月收入較低的專業之一;就業與專業的相關度是62%,就業現狀滿意度為67%,離職率為45%,屬于學院離職率較高的專業之一(見表1)。
(二)就業現狀滿意度
2017屆治安管理專業半年后的就業現狀滿意度為73%,為全院專業最高;法律文秘專業為67%;法律事務(基層法律服務)為62%,為全院專業最低(見圖1)。
(三)各專業的離職率
2017屆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較低的專業是司法警務(33%),離職率較高的專業是行政執行專業(48%)、法律文秘專業(45%)(見圖2)。
(四)用人單位的類型以及法律文秘專業畢業生從事的主要職業
2017屆法律文秘畢業生從事的主要職業是文職人員,就業的主要行業是司法、執法部門(公檢法),用人單位類型中政府機構/科研或者其他事業單位為53%,民營企業/個體是34%,外資/獨資是4%,國有企業是6%,非政府機構是3%(見圖3)。
(五)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變化趨勢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2017屆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4.8%,比2016(3.6%)高1.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職2017屆(3.8%)高1.0個百分點(見圖4)。
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主要從事銷售、餐飲、娛樂等相關的崗位主要集中的領域是教育業。
根據以上麥克思數據有限公司提供的調研情況可以看出法律文秘專業總體的就業競爭力不高、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低、職業期待吻合度差等問題,反映法律文秘專業現行教育教學中存在著弊端:基礎知識不扎實、實踐能力不強、職業規劃不明確、人文素養缺乏。這需要從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等方面加以改進,提升辦學質量,為學生提供可持續發展路徑。
二、法律文秘專業就業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一)法律類專業就業的現實困境
法律文秘專業就業難是大背景使然。縱觀我國法學教育,從改革開放后發展到今天,歷經復蘇繁榮。隨著高校“擴招”各高等院校紛紛開設法學專業,形成三股大潮:一是傳統名校擴招,法學專業的擴招促使更多的學子投身法學專業;二是“綜合性大學”的發展潮流,許多院校增設法學專業,其中工科院校最為典型性;三是高職院校的法律專業開設,一類是原法學中專學校升格發展法律類專業教育,另一類是綜合類的高職院校增設法律專業。目前我國有法學院系600多所,法學專業在校的本科生在校生為30多萬人,在校法學碩士研究生6萬多人,法學專科在校生達22萬多人。2005年,在214個學科專業中,法學專業就業率倒數第一,就業率僅為37.85%,在十一大類學科門類中位于倒數第一,此后一直名列榜尾。根據2017年統計數據,全國共有司法警官(政法)職業院校24所,非司法警官職業院校開設與法院書記員崗位相關專業(法律事務、法律文秘、文秘速錄)的院校共54所。經過短短幾年的迅猛擴招后,高職法律大類專業2007—2009屆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連續三年位于高職高專大類末位。2017屆畢業生中就業現狀滿意度較低的專業是法律事務專業,職業期待吻合度較低的也是法律事務專業;2017屆法律事務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薪為3 126元,法律文秘專業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薪為3 082元,低于全國高職平均月薪(3 860元),處于倒數第二位。
(二)法律文秘專業培養目標的路徑選擇
法學教育要走出困境,一要反思“擴招”后經濟利益驅動的盲目和混亂,實行資源整合“關、停、并、轉”;二要反思法學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分層次培養。碩士學歷以上實行“精英式”的教育模式,走研究型、學科型道路;在高職和本科實行職業教育模式,走應用型、技能型道路。法律文秘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重點不是培養法官、律師、檢察官等法律專業人才,而是要重視社會各種主體、各種層次的實際法律需求,特別是要充分注意面向城鄉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各種所有制的企業和社會大眾培養出服務于法治實踐、法律服務、生產經營和管理第一線服務型的法律專門人才,以實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各階層的合法權益、實現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之使命。
三、法律文秘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思考
(一)“三個體現”厘清法律文秘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
1.體現“職業性教育”
“職業性教育”是法律文秘專業建設的特色,法律文秘專業學生的就業面向不能僅限各級黨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而是面向城鄉社區社會法律工作崗位、城鄉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的輔助人員、基層政府法制機構、企業法律事務部門等職業崗位,培養服務于法治實踐、法律服務、生產經營和管理第一線的法律專門人才。在教育模式中,要根據職業實踐的需要夯實專業基礎、強化專業技能、強化職業道德素養以滿足職業發展要求。
2.體現“知識能力與道德素質并重”
“知識能力與道德素質并重”是法律文秘專業建設的根本。過于單薄的理論基礎、不夠扎實的專業技能、欠缺的個人修養和職業道德素養是目前法律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規格上突出的瓶頸。因此,學校應樹立以德育人的理念,加強對學生個人品格修養和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和訓練;調整專業課程結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的知識性、實踐性要符合職業崗位“夠用”、“必需”的要求。
3.體現“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法律文秘專業建設的動力。“可持續發展”為學生提升學歷提供了平臺,同時幫助學生培養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隨著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的深入開展,法律實務類從業人員的最低門檻被提高到本科以上學歷層次。然而,隨著法律職業的專業化和精英化發展趨勢,許多本科法律專業學生就業的崗位下移,企事業單位法務工作者、社區法律工作者的崗位成為他們的目標,一定程度上擠占了高職法律人才的就業空間。如何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是法律文秘專業建設迫切思考的問題。
(二)法律文秘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構建
1.專業課程建設構想: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素質教育
在專業的課程建構上,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采取前三學期實行“通識教育”,即開展公共基礎課和公共專業基礎課教學;后三學期實行“專業教育”,即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技能課的教學。三個專業前三學期進行“公共課程打通教學”,側重于理解與交流、科學思維、應用分析等能力培養;后三個學期進行“專業方向性教學”,側重于管理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學期教學進程安排可為2+0.5+0.5,即2年在校進行專業學習(第一至第四學期),半年校外實訓實習(第五學期),半年返校參加各類考試輔導并尋找就業崗位(第六學期)。“素質教育”貫穿學生大學三年生活始終,從語言溝通、人文修養、哲學思維、審美意識、公關禮儀、儀表形象、心理健康等方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接受傳統文化熏陶、培養哲學思辨能力、提升審美情趣和精神境界。
2.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實現“三個銜接”
充分研究法律文秘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中心,以素質為根本”的課程體系,以專業職業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為主線進行課程整合。按照培養目標設置課程,實現“三個銜接”:與職業崗位需要相銜接、與自考本科教學內容相銜接、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相銜接。根據職業實踐的需要夯實專業理論基礎,強化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素質是學生初始就業的根本要求,而要實現理想就業,學生只有具備本科學歷才能有更多選擇,如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等。因此,現有法律高職課程體系與自考本科考試課程體系銜接可以幫助更多的學生在三年內取得專科學歷,同時獲得自考本科學歷,從而擁有參與公務員考試資格等。條件成熟的院校通過舉辦校內法考輔導班、公務員考試輔導班,加強對學生技能的訓練,提升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使學生既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又有過硬的實務操作能力,為學生搭建“專業”與“職業”之間的橋梁,幫助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
3.改革教學方式:從灌輸式轉變為探索式
法學教育方法是多樣化的,在多種教育方法中,案例教學法、說理引導法、實踐鍛煉法、比較分析法等層出不窮。在教學中,法學教師可以嘗試換個角度,從“多元化思維”入手引導學生“像律師那樣思考和分析問題”,去懷疑、提問、分析,即“What-to”對事物本質的追問,“How-to”對事物方法論的追問,“Why-to對事物知識論的追問。通過三問,幫助學生學生學會用多元化的法學思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強化“五個環節”
法律文秘專業有自己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規律,其中法律實踐教學環節主要體現在案例分析、法律文書寫作、案卷整理、法庭審判程序等四個方面。案例分析、法律文書寫作兩個環節,可在課堂教學和課堂強化訓練中完成。對于案卷整理、法庭審判程序和辦案技巧環節,可采取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案卷整理和辦案技巧,可借助學院法律援助中心真案實做,由學院具有法律資格的老師結合實際辦案經驗進行訓練,校外實訓可以利用寒暑假或畢業實習到實務部門進行實踐。
5.構建法律職業素質培養體系:校企合作育人
法律職業素質主要涵蓋法律職業道德、法律職業理想、法業精神、法律職業形象、法律職業知識、法律職業技術六個要素。其中,前四個內容構成職業理念,即“德”,后兩個內容構成職業技能,即“才”。所謂“德才兼備”就是具備職業理念和職業技能。責任、誠信、溝通、敬業、合作是職業素養的核心范疇。在日常的行為養成中,要結合法律人才成長規律,引入行業、實務部門參與,緊貼職業要求從道德、理想、精神、形象、知識、技能六個方面構建培養體系,合作開發法律職業素質課程,通過行業專家成功教育、實地體現、認知見習、社區服務等,幫助學生進行從入學到畢業的三年職業規劃,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功觀、合作觀、實踐觀、學生觀,為其成為合格法律職業人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2018年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應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報告[R].
[2]? 嚴月.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法學專業學生就業之現狀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7).
[3]? 侯威.法律高職教育與法律高職院校發展[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1,9(2).
[4]? 張國權.以市場為導向的高職法律類人才就業問題探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6,2(2):109-112.
[5]? 黃曉亮.論我國法律教育的分層[J].教育學報,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