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文章介紹了湖南省湘潭縣第二中學陳國炎書記的教育事跡,他的品行、他的執著、他的愛心濃縮成一縷陽光,時刻溫暖著師生、家長的心田。悠悠漣水承載著他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的無盡師愛;三尺講臺見證了他用智慧播種,用彩筆耕耘的無私奉獻。
關鍵詞:鄉村教育;師德;德育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1-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1-0012-02
化雨催春,德義雙馨廣培桃李;滋蘭琢玉,教澤文風譽滿杏壇。在湖南省湘潭縣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我?!保┬@里,有一位深受領導信任、同事信服、家長信任、學生信賴的陳國炎書記——飛機屋場的國爺爺。他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種人,那種“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人!他生于農村,長于農村,高考后好不容易實現跳農門,但他深深地愛著這片熱土,愛著鄉村的學生,愛著他的事業,他認為知識就是智慧的火種,他要用知識改變家鄉,改變家鄉學生的命運。他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這片熱土,一干就是36年。在這期間,有的同事選擇著職位,也選擇著單位,由農村轉向城市,購了房子,過上了較好的生活。從2002年至今,他扎根于這片土地。因為他的努力工作及學生管理的實效,曾經城市學校多次主動相邀,經過再三考慮,他說服妻子、兒子,依然留在農村工作。作為領導,他耐心地說服那些將從我校走出去的同伴,盡力去挽留他們,為鄉村教育的發展提供保證,是他,讓一部分教師改變主意,獻身鄉村教育。
一、高揚師德、愛心獻學生
陳書記不斷進取,樹立“精品意識”,使自己研究的課題有研究和推廣價值,一步步向“名師”的目標邁進。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開展教學理論以及教學方法的培訓,逐步實現并促進“教學與德育相結合;課外活動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校本課程與藝術教育相結合”。陳書記自身堪稱楷模,“為了學校的衛生,他把熄滅的煙嘴放在自己口袋里,晚上深夜到凌晨他都在巡查學生的寢室,為學生蓋被子……”學生這樣評價,四年如一日的堅持,感動著多少學生,在多少家長中傳為美談。教師的團隊精神在良性競爭中彰顯、在不斷超越中升華;學校的辦學品位在凝練積淀中形成,在日臻完善中升格。他始終率先垂范,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只要看見書記,筆者感受到的就是滿滿的正能量!
陳國炎書記就是這樣一個有著36年教齡、24年黨齡的老教師、老黨員,一直奮戰在教學一線,在我校堅守了18年。18年的每個日夜,從清晨6點到晚上11點,看學生做操,聽教師上課;落實課堂教學,巡查就寢紀律,排除安全隱患;為學生蓋上滑落的被子,撿起走廊上學生掉落的衣服,及時關上滴水的龍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要有學生在校,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用他那雙黑布鞋無數次丈量著校園,18年里不知磨破了多少雙鞋!他堅持每天對學生情況進行點評,每年將近20萬的點評文字,不知耗費了他多少心血。
二、育德有心,讓每位學生收獲美德
一是以干部的培養推動措施的落實,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榜樣的感染氛圍。構建以教師為主體的德育渠道,由校級德育領導小組、年級德育指導小組、班級德育工作小組三級構成,三者職責分明,一級對一級負責,保證學校各項德育任務的落實。二是以學生干部為主體的德育渠道,由校級的團委、學生會,年級的團總支、學生分會,班級的團支部、班委會三級構成,主要任務是根據學校、年級的安排及年齡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德育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作用,寓德育于各項活動中。一年一度的學代會、團代會的召開,招來了學生的踴躍報名及競聘演說。讓學生擁有主人翁意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組織學生會、團委會干部的培訓,讓學生的道德素質、判斷能力、工作水平得以提升。三是發掘學校、家庭教育的潛力。努力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學校的社會滿意率,逐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立體化育人網絡。在獲得家長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充分發揮本班家長的社會優勢,利用社會資源為學校的教育服務;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他開動腦筋想辦法提升家長素質,以不同形式召開家長會,全班性的、遠學的、寄宿生的;形成網絡活力,借助學校信息平臺與家長經常溝通,納入班級評比;每期信息發送萬余條,確立目標責任制,與家長簽訂《齊抓共管責任狀》《安全協議書》,家長現身說法;在開學典禮、總結會等學校大型集會上,聘請家長代表來校發言。學校與家庭的互動提升了家長的認識,促成教育活力的形成。
雖這些都不是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在我校的18年,他始終如一、全身心地愛學生、愛學校,就像是高高矗立的燈塔,照亮了我校前進的方向,一群跟隨他的老戰友,50多歲了還奮戰在班主任崗位上;一批年輕的教師緊隨其后,茁壯成長。夜晚,我校的辦公室依然燈火通明,那是教師們在備課、學習、討論,雖是日復一日的工作,但沒人喊苦叫累。只有在繽紛的生活中耐得住寂寞,才能為自己的教學守得住繁華。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唯有踏實的腳步才能遠行。
三、博愛無痕,促每位學生都做真人
我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陶冶學生身心;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中,開發活動課程和環境課程,寓教育于各種形式的活動和環境熏陶之中:每逢重大節日、紀念日,我校團委都組織大型教育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校多塊板報每兩周一期,畫廊月月更新,異彩紛呈;開設心理活動課,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請專家到校作科普講座、法制報告等,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與團縣委一道組織學生進行告別黃色網吧的宣誓簽名活動;每周的升旗儀式、常規工作抓好、抓實,國旗下的講話有教師、學生、家長代表;法制校長上法制課,九華監獄等犯罪現身懺悔教育;每日點評欄目的開播有貶有褒,切中當天的實際,有溫馨提示,有表示祝愿的寄語,以輿論作導向,為班管的落實提供范例;學雷鋒、洪戰輝、文花枝活動與送溫暖工作常駐點有古城、白托、雁坪敬老院,每期集中開展兩次活動,各團支部不定期上門服務;每月進行一次學生代表、校長對話會;“心靈之聲”藝術團演出《只要付出,我能行》;廣播站有自己的特色,新聞時政播報、校園風采、趣味知識、英語廣播;有學生的演講或歌手賽時,大眾評委積極投票;組織學生進行“網吧現狀面面觀”“初中生思想狀態、畢業后打算”等社會調查,人人參與,調查后討論問題癥結及解決問題的辦法;認真落實“八榮八恥”的教育,評選出最有風度的學生、“十佳學生”、“十佳學生”干部;發揮德育基地的功效,參觀彭德懷紀念館,組織隊列隊形比賽、愛我二中演講賽。陳書記對學生關愛,對事業摯愛,對教育深愛;他播撒陽光,播種希望,播揚幸福——在莘莘學子心中高擎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而更讓學生與家長欣慰、敬佩的是,這個在簡陋條件下不斷奮進的教師團隊,在國炎書記的感召下,涌動著不忘初心、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育人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闖勁以及“不信東風喚不回”的蠻勁。未來,我校將繼續在漣水之濱綻放異彩!
參考文獻:
[1]賈永儒.以學生為本,讓班級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5):81.
[2]葉瀾.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