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群 胡伏湘



摘要:針對高職院校國際化師資建設意識淡薄、國際化師資數量偏低、國際化師資培訓體系尚未建立以及國際化教學能力與社會服務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提出了國際化師資建設的頂層設計思路,并從提升教師國際化教學與社會服務能力,加大高層次國際化師資的引進力度,促進本土人才與外來人才的相互融合,創新國際化師資建設的評價與激勵機制等方面給出了建議與發展途徑,以期提升湖南省高職院校國際化師資建設水平。
關鍵詞:雙高計劃;國際化師資建設;高職院校;湖南省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0)03-0080-05
2019年1月國務院頒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了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教育部、財政部于2019年4月下發《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提出“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的改革發展任務。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實現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國際化。湖南省作為長江經濟帶職業教育的重要省份,各高職院校在國際化師資建設方面進行了相關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雙高計劃”所提出的要求相比,國際化師資建設仍存在差距。因此,通過分析湖南省現有的70所高職院校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現狀,找出其建設的瓶頸問題,據此探討如何推進高職院校國際化師資建設的發展路徑與策略,從而有利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國際化人才,有利于打造湖南特色職業教育,有利于實現湖南省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全面落實“雙高計劃”所提出的具體要求。
一、“雙高計劃”下湖南省高職院校國際化師資建設的現實審視
(一)研究對象、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以湖南省2019年現有的70所高職院校國際化師資建設為研究對象,以來自政府部門、教育主管部門、相關高職院校官網所公布的信息數據為主要數據來源,輔之以對湖南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與師范教育處領導、湖南省四大板塊中主管教師培養的校長進行的深度訪談,采用調查法、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從國際化師資的建設意識、師資數量、培訓體系、教學與社會服務能力四個層面分析湖南省高職院校國際化師資的建設現狀。
(二)“雙高計劃”下湖南省高職院校國際化師資建設的現狀分析
1.部分高職院校與教師的國際化意識有待增強
2016年教育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開展人才培養培訓合作中提出鼓勵中國優質職業教育配合高鐵、電信運營等行業企業走出去,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境外合作辦學,合作設立職業院校、培訓中心,合作開發教學資源和項目,開展多層次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當地急需的各類“一帶一路”建設者。據湖南省高職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7年、2018年、2019年)的數據顯示,2018年湖南省各高職院校接納全日制國(境)外留學生人數(1年以上)為354人,比2017年增長500%,非全日制國(境)外人員培訓量141949人日,比2017年增長66.82%,在校生服務“走出去”企業國(境)外實習時間53408人日,比2017年增長78.56%,專任教師赴國(境)外指導和開展培訓時間11977人日,比2017年增長76.29%,見表1。這反映了湖南省高職教育已受到許多國家的認可。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國際化學術視野、國際交往能力、靈活高超的專業能力與國際化教學能力。
為全面掌握湖南省高職院校教師國際化教學能力狀況,于2019年1—3月就湖南省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等相關問題對湖南省四大板塊中的卓越高職院校、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與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教職員工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89份,其中有效問卷476份,對于“是否”類的布爾型指標進行“1”與“0”賦值,1表示具備某種國際化教學的能力,0 表示不具備國際化教學的某種能力,利用EXCEL與SPSS13.0對有效問卷的各項指標進行了統計分析。據統計結果分析,所調研教師中僅有11%教師具有高職院校教師國際化視野開闊,4.7%教師具有國際交流能力,17%的教師具有靈活高超的專業能力, 3.7%教師具有國際化教學能力,見表2。由此可以表明,湖南省部分高職院校和教師的國際化意識仍非常淡薄,對教育國際化認識不深,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國際先進技術;甚至大部分高職院校未將國際化辦學列入學校的長遠規劃中,尚未充分認識到教育國際化是“雙高計劃”建設的重要內容。受此影響,部分教師則安于現狀,觀念陳舊,缺乏必須具備國際化學術視野、國際交往能力、靈活高超的專業能力與國際化教學能力,與“雙高計劃”建設的要求相距甚遠,因此,高職院校與教師的國際化師資建設意識有待加強。
2.具有跨國界教學能力的國際化師資數量偏低
自2016年,湖南省各高職院校努力服務“一帶一路”戰略,配合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國際化師資的建設中仍存在國際化師資數量不能滿足國際化教學的需求。據近三年湖南省高職教育質量年報所公布的數據來看,湖南省聘任外籍教師的數量偏低,2017年僅有124人,且聘期基本為1年,所聘外教數量不能實現所有學科的全覆蓋,全職性質的外籍教師數量更是少之又少;湖南省高職院校在國(境)外組織擔任職務的專任教師人數不足,2018年僅94人,與全省專任教師相比較,僅占比0.41%,2018年度湖南省專任教師赴國(境)外指導和開展培訓時間僅為11977人日,見表3??梢姾鲜「呗氃盒H化師資在數量上還存在一定的缺口,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需要,國際化師資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人才引進是直接彌補國際化師資數量不足的有效途徑與方法,但調研顯示,目前國際化教師的招聘僅局限于國內,尚沒有從海外招聘高水平的國際化人才,甚至有些高職院校沒有從國外海外引進人才的計劃。
(三)加大高層次國際化師資的引進力度
高層次的國際化師資是提高師資隊伍國際化整體水平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應當從工資待遇、職稱晉升等方面不斷加大對具有海外留學背景博士的引進待遇,以此來優化高職院?,F有的師資學緣結構,促進國際化師資的建設。在人才引進方面,對高層次的優秀人才可采取開設“綠色通道”進行柔性引進的策略,重點引進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或某一學術方面的權威,此舉措能為湖南省高職院校帶來最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科研技術,進而能推動高校師資的國際化建設。在引進國外優秀人才的同時,也要積極從國際企業引進優秀技術骨干,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的集聚效應和團隊效應,不斷促進本土優秀人才與外來人才的融合,從而提升師資的國際視野以及國際合作能力。
(四)創新國際化師資建設的評價與激勵機制
第一,加大對高職院校國際化師資建設的資金投入,在充分利用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的同時,積極構建多元化的國際化師資建設教育基金,如可利用世界銀行無息貸款、爭取企業贊助或者設立國際化師資建設基金等方式,以保證充足的高職院校國際化師資建設的資金。第二,學校要保障正在國(境)外進行訪學培訓與交流的教師仍享有合理的工資與福利待遇[5],全部承擔教師在培訓期間所產生的培訓費、差旅費,以部分彌補教師因培訓而帶來的教學工作量等損失,并對自費公派學成歸國者予以適當的獎勵。第三,學校要對出國研修或者訪學的教師制定詳細的評估制度,相關部門可以采用網絡或其他通訊方式跟蹤在國(境)外研修教師的工作、學習情況,以便及時了解他們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并及時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保證其在國(境)外的研修效果。第四,借鑒國外高校的經驗,推行教師學術休假制度,使教師有條件利用學術假出國交流與研習,從而實現高職院校國際化師資建設。
參考文獻:
[1]任君慶,胡曉霞.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高質量實施“雙高”建設[J].職教論壇,2019(4):30-32.
[2]高志研.“雙高計劃”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9-04-09(09).
[3]韓軍.基于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師資國際化探索與實踐——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25-128.
[4]尚麗麗,殷忠勇.“雙一流”背景下中醫藥院校青年教師隊伍國際化的思考[J].中醫教育,2018(2):74-77.
[5]孫輝軒.論高校師資國際化建設[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10):141-143.
(責任編輯:張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