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森林經營分類與森林培育的探索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不斷的探索,并深入到實際工作中,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結合實際情況總結經驗,方可保證現代化森林體系建設的有效性,繼而更好的進行森林經營工作。
關鍵詞:森林經營,經營分類,森林培育,森林管理,可持續發展
在本文中筆者從森林經營的分類方法、原則、應用和森林培育的方法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是實現森林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保護可再生能源,發展綠色生態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
一、有關森林經營的分類方法
在我國現階段的林業管理中,并沒有明確的標準來劃分森林經營的分類,這就需要結合當地林業管理范圍的實際情況進行轄區內的劃分,所以,在林業經營分類管理中,需要一套清晰的林業劃分范圍。對森林的經營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土地經營管理,需要相關部門制定詳細的發展計劃,并將其作為森林經營分類的重要依據。
二、有關森林經營分類的原則
(一)森林經營的分類要符合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原則
森林經營作為一種生產力是具有其經濟收益的,森林資源能否最大價值的發揮作用,要看對森林的管理是否科學合理。森林經營的分類一定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不能超出或低于經濟發展的標準,維護生態平衡,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以可持續發展作為森林經營的主要目的,是當前森林經濟發展的方向,只有發展綠色能源,放可保護我們的環境,將被霧霾侵襲的空氣凈化出來。
(二)森林經營的分類要盡量做到全民參與的原則
人民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當然也是森林經營的主體,調動全民參與經營管理森林的積極性,要加強對森林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森林是自然資源,如果沒有人們的開發利用,它的作用就僅僅停留在了凈化空氣、維持生態平衡的層面,人們在進行森林資源使用的時候,難以避免會破壞環境,打破生態平衡,之所以要做到全民參與到森林經營分類中,也是為了讓人們有意識地把對森林的破壞降低到最小,不僅開采者、經營者需要多加注意,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制法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森林經營的效率。
(三)在森林經營管理過程中還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森林業發展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徹落實改革方案,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改革機制。對森林業的管理經營不同于一般產業的經營,綠色能源治理是當下社會的主要方向,在發展森林經營效益的同時,一定要兼顧可持續發展,做到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相協調。對森林資源的利用要合理化,砍伐和種植要保持在一定的平衡比例中,過渡砍伐或過量種植都會破壞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
三、有關森林經營分類的應用
(一)在森林經營的過程中維持森林資源的多樣性
在森林經營的過程中要維持森林資源的多樣性,這是由森林生態系統的本質所決定的。一個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不僅有多種多樣的樹木品種,還有其他植物種類和動物,是可以進行生態循環的,各個物種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森林資源不同的生長態勢受制于不同的氣候環境,在同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中植被的生長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會呈現出層次多樣化的感覺。多樣化的森林資源一是可以凈化空氣維持生態平衡,二是成年木材可以加工成木制品,獲得經濟效益,不同的森林結構帶來的功能和效果也不同,繼而,需要對森林進行分類經營管理,根據林木的種類、生長態勢劃分不同的經營類別,既維持森林系統的多樣性又提高其經營價值。
(二)在森林經營的過程中要維持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森林生態系統中的資源具有多樣化,維持森林資源的多樣化首先要對其實施分類化管理,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森林系統的多樣性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發揮生態平衡的功能,樹木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足夠的氧氣維持地球的生態運轉,對環境起到保護作用,對人類日常生活環境發揮美化的作用,二是木材最大價值在于它所獲得的經濟效益,被加工成木制品的成年木材是可以帶來經濟利益的,三是森林資源給人類帶來的社會價值,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全面、資源強大,它可以滋養土地、涵養水源,維持地表水土平衡,調節氣候,改善土壤質量,還可以控制噪音降低污染,維持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森林資源對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森林經營中分類管理,要維持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系統內部的多樣性。
四、關于森林培育的五種方法
(一)采取正確的集材方式進行森林培育
影響森林生態環境的直接原因就是集材方式,所以在森林經營治理中,一定要選擇正確的集材方式,保留采伐后的木冠和培育幼苗,維持森林資源的持續發展和木材的可持續更新。如果集材方式不恰當,就會破壞林地生產力,不能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這樣一來,不僅生態平衡遭受但了破壞,對后續獲取的經濟效益也會有影響,所以,采取恰當合理的集材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二)制定合理的采伐強度進行森林培育
對于森林資源的采伐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進行科學合理的采伐規劃。對殘枝病枝要及時進行修理,幼年樹木要進行保護,有蟲蛀的樹木也要及時修理,以保證樹木的正常生長。成年樹木采伐時要對樹林密度和整體生長狀態進行科學的勘探檢測,制定一套合理的砍伐方案,切忌濫砍濫伐,適當的砍伐會有利于樹木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保證樹木的生長速度,維系地表植被平衡,以及樹木的繁盛生長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
(三)進行森林培育要加強森林培育技術
在加強森林培育技術的同時要注意林木品種培育的各個環節,森林培育的關鍵是對培育技術的掌握,要根據立地因素和原有森林樹種結構有針對性的進行挑選,選擇與環境更加適應生命力更加頑強的樹種進行培育。比如,以桉樹為例,在經濟速生林中桉樹的經濟效益比較高,那么在種植之前就要對土壤進行檢測,檢測磷、鈣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以便在培育過程中有針對性的施肥、除草和土壤翻耕,在樹種的幼苗成長階段還要人為控制,避免樹種之間爭搶養分,科學合理的施肥也有助于速生林生長效率的提升。
(四)進行森林培育要構建森林培育體系
從造林階段到林齡成熟的階段叫做森林培育,也可以叫做森林撫育,其工作內容主要是以服務林木生長為主。森林培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樹木的成活率和成林效果。為了有效保障林木的成活效率,要構建完整的森林培育體系,從最開始的樹種選擇、土壤培育,到之后的施肥管理、灌溉排水和采伐再生等多個方面都要有詳細的方案,完善各個環節的要素管理,以保森林培育體系的有效開展。
(五)進行森林培育要建立健全森林培育監督機制
進行森林培育管理,不僅要有一定培育技術,還要建立完整的培育體系,更要建立健全森林培育監督機制。在我國,現階段森林培育工作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相關部門提起重視,完善相關管理機制,發揮監管部門的有效作用,對森林進行有計劃的培育和管理。對培育管理森林資源的人實施責任落實制度,建立完整配套的獎懲制度,明確區域責任,詳細掌握不同區域內林木生長情況、確定林木撫育情況等。
五、結語
森林培育和森林經營分類管理是維持發展的有效方法,使生態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協調,遵循森林經營分類管理的各方面原則,如: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全民參與森林經營、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掌握森林培育的多種方法,如:采用正確的集材方式、制定合理的采伐強度、加強森林培育技術、形成森林培育體系、建立健全森林培育監督機制。
作者簡介:曹瓊(1969-),男,林業工程師,現主要從事森林經營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