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良明
摘 ? 要: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響,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采用了線上教學模式,既是應時之舉、挑戰前所未有,又是改革方向、機遇不可錯過。高職院校思政課線上教學實施面臨教學平臺運行不穩、教學方案更新不夠、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學生管理難度加大等挑戰,在正確把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等關系的基礎上,采取精選平臺服務教學活動、集體備課優化設計方案、強化互動創新教學形式、齊抓共管提升育人成效等措施積極應對,實現線上教學秩序有然、質量無憂。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思政課 ? 線上教學 ? 教學改革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響,高職院校延期開學,學生無法到校上課,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立德樹人,引導學生正確應對疫情挑戰,做擔當民族復興偉業的時代新人,成為擺在全體思政課教師面前的一大課題。落實“停課不停學、教學不斷線”要求,思政課教師要利用線上教學化危為機,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起來,在疫情防控大局中開拓思政課教學新局面。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線上教學面臨的主要挑戰
線上教學,是基于互聯網技術通過網路教學平臺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內容豐富、功能齊全、交互便利、時空無限等特點。由于教師信息素養不高,沒有接受系統化培訓,線上教學面臨教學平臺運行不穩、教學方案更新不夠、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學生管理難度加大等挑戰。
1.教學平臺運行不穩。新冠疫情迫使高校思政課教學由線下現場授課轉移到線上網絡直播,選擇一個能正常開展線上教學的平臺至關重要,影響線上教學成效,事關教學質量和水平。近年來,很多學校已著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但真正適合的平臺較少。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平臺不夠穩定備受關注,技術積淀不深,一旦師生集中登錄,平臺就會卡頓或擁堵無法正常運行,甚至功能缺失無法使用等,不確定性和局限性考驗著師生的耐心和信心,對線上教學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加之,有些教學平臺沒有與高職院校建立定制個性化服務協議,不能兼顧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技術故障或疑問不能及時消除,花費時間和精力琢磨平臺,選擇適合思政課教學的相關模塊,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平臺不夠暢通,互動就會滯后,知識傳授、育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2.教學方案更新不夠。為確保線上教學順利進行,必須對課程教學方案進行修訂,基于授課模式改變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平臺選擇、內容調整、方法選擇、考核變革等諸多問題的調整,確實存在挑戰與困難。特別是內容上要充實疫情防控知識,將昨天甚至課前的新聞及時融入或變成今天的教學內容,保持思政課的活力,在思政小課堂上感知社會大道理。受制于教師專業背景、研究方向、身處各地及平臺熟知程度等因素,教學團隊在集體備課商討教學方案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想制定較為完善的教學設計方案比較困難,只能在教學過程中邊摸索邊總結邊完善。
3.教學方式不夠靈活。教學方式的選擇往往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組織實施和教學環境的發展變化。隨著疫情防控期間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與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需要創新教學方式,以疫情防控之“勢”促教學方式創新,為思政課教學提供有力支撐。面對線上教學新生事物,大部分教師遲遲不能進入“網絡直播”新角色,在教學方式開發、選擇和運用上往往是被動的、“欠考慮”的,在教學活動中誤打誤撞,有時很奏效,有時沒反應,不能做到靈活運用、信手拈來。
4.學生管理難度加大。線上教學的“鍵對鍵”不同于傳統教學的“面對面”,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比較高,高職學生缺少教師監管與引導、家長督促與叮囑容易放松自我,產生懈怠心理,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效果往往難以保證。由于隔著屏幕,教師與學生相隔異地,既感到神秘又覺得輕松,在輕松之余倍感不妥,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因互動不直接、臨場感不夠、情感體驗不足、獲得感不強造成學生管理上的“一廂情愿”,需要通過切實手段抓住學生的聽課狀態,以更為靈活的方式將學生吸引在線上教學活動之中。
線上教學面臨的主要挑戰既有外在環境的變化,又有師生應對變化不夠主動和積極,表現出學習不夠、創新不足及實踐欠缺等問題。面對變化,唯有主動才能為我所用,否則必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只有將線上教學的挑戰轉變為推動教學改革的動力,才能真正在信息化條件下應對各種挑戰包括此次疫情,最終戰勝疫情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線上教學需要正確把握幾對關系
思政課線上教學是應時之舉,也是明智之策,更是今后教學改革的新抓手。與以往常規教學不同,思政課線上教學被委以重任,需要正確處理幾對關系,為思政課立德樹人、鑄魂育人起到積極作用。
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都是教學體系的一部分,二者共同構成教學體系,互為補充、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線上教學往往被認為理論教學,只需要聽聽、看看就行,不需要也無暇顧及實踐教學,違背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忽略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現實中很多人認為理論教學太空洞,考慮到疫情復雜形勢,不宜講大道理,要擲“地”有聲,引導學生戰“疫”有我、不負青春。實際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不是相互拆臺的冤家對頭,而是密切配合的孿生兄弟。只有將理論融入實踐,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升華理論,實踐才有方向,理論才有魅力,育人才有保證。
2.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關系。《辭海》解釋:“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戰場,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輔助與補充。線上教學既要注重發揮網絡課堂的教學主戰場作用,又要注意引導學生課外活動的自主性學習,讓線上網絡學習與線下實體活動良性互動,達到課內外一致、知信行統一,實現各類教育教學活動融為一體。
3.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思政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簡稱。正確處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杜絕“貼標簽”“兩張皮”,警惕課程思政化,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切實提高立德樹人成效。思政課線上教學不僅要強化思政課的主陣地作用,還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思政育人元素,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線上教學既要發揮思政課政治方向的引領作用,又要發揮課程思政育人效應,用實際行動展現大學生的“戰‘疫擔當、青春有我、不負韶華”。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線上教學改革的主要舉措
1.精選平臺服務教學活動。全國在線教學平臺100多個,不是每個教學平臺都適合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要求,經過多方比較、認真研究,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就顯得至關重要。結合實際,老師們比較認同的有中國大學MOOC、藍慕云、雨課堂、智慧樹、學習通等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教學服務。利用QQ群、騰訊會議、釘釘、抖音、嗶哩嗶哩等軟件進行在線答疑或直播教學,為線上教學帶來了新鮮感。與教學平臺保持密切溝通,保障平臺運行平穩,開展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制定應急處置方案、組織師生學習平臺使用方法,確保師生遇事不慌張、咨詢有回應、處置有方案。針對線上教學可能出現的如網絡、系統、設備等故障,影響課程無法正常開展的情況,做到有應急方案可備,以備不時之需,確保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此外,根據思政課程特點及學情狀況,需要摸索教學平臺使用功能,與平臺密切溝通,定制個性化服務,協調處理教學困難,提高教學平臺服務水平和質量,為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駕護航。
2.集體備課優化設計方案。為有效應對疫情沖擊,保障教學質量,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優化設計方案顯得尤為重要。為此,考慮教學平臺和教育教學實際,深入分析學情與教情,既要把疫情防控知識融入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知識結構,又要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疫”起戰斗,還要尊重師生信息素養差異,掌握線上“教”與“學”要義。教師要增強線上教學能力,主動學習掌握線上教學技能、網絡學習心理和媒體傳播技術等,不斷提高教育技術水平。以智慧職教云平臺為例,思政課教師集體商議、分工合作,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時分布、資源使用、教學方式及課程考核等方面商討線上教學設計方案,構建線上課程教學體系框架,深入挖掘模塊技術特征,用好課前預習,布置學習任務。設計課中教學環節,借助平臺軟件,深化互動交流,延伸課后交流,及時總結教學。
3.強化互動創新教學形式。創新開展“線上互動+直播”“慕課自學+集中指導”“錄播自學+直播”等教學形式,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強化在線學習體驗,體會“主角”樂趣。創新啟發式、參與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鼓勵學生參與答題,堅持數量與質量并存,增加學生學習積累,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發揮教學軟件優勢,通過話題討論、在線提問、問卷調查、在線投票、頭腦風暴、知識測驗等方式開展教學互動,調動學生互動興趣,擴大學生參與面,增強學生自信心,提升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收集學生的信息反饋,將其有針對性地融入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獲得感。在講述經濟知識點時,給學生設置“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速是多少”的在線投票,既讓學生明確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又要看到中國的努力及戰勝疫情的必勝信念,加深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和獲得感。
4.齊抓共管提升育人成效。線上教學雖然讓師生天各一方,只能隔網相見,但不能缺失關愛,降低育人成效。構筑“線上教學+線下督學”立體化教育教學系統,不因疫情阻斷對學生的關心與問候,跨越時空讓愛不斷線、服務不打烊。線上教學需要線下督學的配合與跟進,線下督學為線上教學提供服務,線上教學才能順利開展。由于高職學生對線上教學重視不夠、認識不足、投入不多,需要多方督促,多次提醒,多加關注,在育人中推進教學,在教學中不忘育人,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心同向、協同育人。教師要與輔導員、家長一起,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端正態度,培養興趣,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提升育人成效。
線上教學面臨的主要挑戰既有外在環境的變化,又有師生應對變化不夠主動和積極的原因,表現出學習不夠、創新不足及實踐欠缺等情形。面對變化,唯有主動作為才能有效應對,否則必將被動,難以駕馭。所以只有將線上教學的挑戰轉變為推動教學改革的動力,才能真正在信息化條件下應對各種挑戰包括此次疫情沖擊,最終戰勝挑戰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教育教學工作,堅定戰“疫”必勝,開創思政課線上教學新局面,為學生帶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擔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參考文獻:
[1]王雪燕,張強.疫情之下高校思政課教學存在問題及應對舉措[J].福建茶葉,2020(4).
[2]馮譯冉,孫志勇.講好有“溫度”的疫情防控思政課的三個維度[J].課程教學,2020(5).
[3]陳雪珍.疫情影響下高校思政課線上教學的調查與思考[J].前沿,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