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燕
摘 ? 要: 精準教學理念是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包括精心研究教材,精準了解學情、確定目標,精準選擇教學內容與形式、精準評價與反饋等。本文以山東教育出版社初中八年級上冊英語以大熊貓為話題的閱讀課為例,根據多次磨課后的教學反饋評價,對課堂教學設計各環節進行修改,初步探索英語閱讀課如何精準教學。
關鍵詞: 英語閱讀 ? 磨課 ? 精準教學
精準教學作為一個新概念,是為了便于開展有效教學活動,促進英語學科教學活動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學習需求的教學思想理念,使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和效率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結合初中閱讀課就精準教學開展探究,僅供參考。
一、精準教學的研究現狀
精準教學是在二十世紀六十上年代由奧格登·林斯利基于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學校教育實踐中,就是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記錄、分析教師和學生在教學行為、學習行為和表現等方面的數據,精準開展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國外對大數據研究得比較多,用于評估任何學科、任何學段的教學。從國內研究現狀來看,“精準”被引入教育教學研究領域后,人們從精準課堂、精準模式、精準活動等方面做了研究。有的是研究課堂教學結構,有的是研究某一學科的教學精準化問題。上述研究為我們進一步開展精準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本文將側重于根據磨課后的教學反饋數據,更加精準地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和調整課堂教學活動方式,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二、精準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動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保障,只有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才能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目標。精準教學要求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經驗獨立挖掘新知識,探索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領略知識的魅力,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通過精準教學學生發現自己知識的薄弱點,找到不足,知道學習難點在哪里,并且能夠根據老師為不同學生實際情況量身制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使學習更有針對性,提高課堂學習的實效性,保證學習效率。另外,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的薄弱點,對難點內容和重點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水平。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通過精準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精準教學不是英語學科的專利,每一門學科都需要精準教學。一旦學生在精準教學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英語學科的成績,還會為其他學科學習提供幫助。學生在精準教學過程中可以就難點知識展開思考,反復提問、記錄,不但實現了知識的積累,還鍛煉了思維,提高了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精準教學課堂探索
(一)導入環節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也是思維的開端,好的導入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建立新舊知識的鏈接,刺激記憶的提取。導入環節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一環,對一節課的成敗有較大的影響作用。
本課最初的導入環節是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視頻,目的是激發學生興趣,便于直接導入大熊貓的話題。磨課后的評價反饋是此導入讓學生對大熊貓視頻產生興趣,但對本課新知的相關性低,不利于新舊知識的鏈接。經過對比和篩選,最后導入環節改為一首由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打造的3D熊貓樂隊演唱的歌曲super Q,歌曲MV畫風活潑可愛,歌詞俏皮,并有真實熊貓的視頻。通過觀賞歌曲,學生可以了解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熊貓的生活習性等。相比之下,修改后的導入更加精準地鏈接了新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了較好的前導和鋪墊,而且super Q的MV活力動感,在營造學習氛圍方面效果更好。
(二)文章主線
閱讀教學圍繞篇章展開,教學設計應自上而下基于語篇形成一條教學主線,起到提綱挈領、統領全文的作用,所有教學活動應來源于主線并服務于主線,通過分層布點,逐點融通,確保各環節內通外聯,形成清晰的脈絡,實現學生、文本、教師間的高效溝通。
本課最初的主線是數字故事。根據課標,本單元一個重難點是大數字的朗讀與數字意義,因此最初以5組數字為主線,串聯起整篇閱讀。導入后首先讓學生猜測8,000,000的含義,目的是介紹熊貓文化——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八百萬年,有活化石的美譽,在中國及世界上廣受喜愛,是中國及世界自然基金、世界瀕危動物的象征;之后進入課本3組數字尋讀:第1組12,10,2000,300,旨在得出熊貓習性、瀕危的狀態及原因;第2組8:30 a.m, 9:00 a.m, one of, 旨在理解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和熊貓保育員對大熊貓的保護工作;第3組 an,all, 旨在理解成都教育節目、中國政府、科學家們為拯救大熊貓付出的努力及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解讀完數字后,拓展補充熊貓之父的閱讀,旨在體現眾多科學家正在為大熊貓的繁育工作做出杰出的貢獻;最后是拓展數字閱讀584,該數字是2018年11月中國網最新發布的全世界圈養大熊貓數量,旨在體現在眾多力量的努力下,大熊貓的數量不斷增長,已從瀕危降級為易危。如此由5組數字(盡管有些數字如an,all是文字)作為主線,完成了熊貓文化—課本解讀—拓展閱讀。
根據磨課教研組的反饋,上述設計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難改灌輸之嫌,影響課堂參與度。在熊貓文化環節,教師不應該直接告訴學生熊貓的歷史等,先讓學生聊一聊對大熊貓的了解,通過與學生對話、提問、交談,從已知聊到未知,適時地出現在學生真的有困惑時,否則學生就會陷入被動聽講的狀態,課堂參與度減低。二是主線不精準,思路不清晰。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參考,本節應該圍繞熊貓,說熊貓,讀熊貓,幫熊貓。重點抓好兩個關鍵問題:Why are pandas endangered? How to save pandas? ?數字在文中只是佐料,可以談但是不能作為教學的重點和主線。三是課件上的標題不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Read and Learn,Read and Discuss等屬于閱讀指令,口頭傳達即可,標題要統領全文。
經過精心琢磨,最新的教學設計做了如下修改:一是刪除教師補充講解的熊貓文化,讓學生在不同的閱讀任務中自主探究關于大熊貓的相關知識。二是文章主線由數字故事改為三個主線問題:導入后直接提問What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 旨在與學生談論他們了解的熊貓的知識;然后尋讀12,10,2000,300數字含義,引出一個大問題Why are pandas endangered? 同時分化成三個小問題:How often do pandas have babies? Do baby pandas die? What do people do to make pandas endangered? 學生通過回答三個小問題得出上一個大問題的答案;了解熊貓瀕危的現狀后,拋出第三個大問題 What can we do to save pandas? 同樣,這個大問題分化成四個小方面,baby keepers,an education program,Chinese government,scientists是如何幫助拯救熊貓的?經過修改后主線主題更加突出,脈絡更加清晰,模塊間銜接更加流暢,環節更加緊湊,實現了學習活動緊緊圍繞熊貓展開,使教學設計更加精準。三是擯棄原來Read and learn閱讀指令式的標題,改為問題引領式標題。
(三)合作策略
我校實施異質小組、生生互助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最初本課采用切塊拼接法進行文本學習,操作步驟是:1.全班按南、北、中座區分成三大組,分別尋讀三組不同的數字。2.相同任務的同學組成專家組互助交流。3.全班交流共享。磨課后的評價反饋是這種分組方法只把任務進行了切分,沒能很好地將任務拼接,學生對沒有閱讀的文本內容非常陌生,不利于課上交流,學習效果不理想。根據反饋,班級切塊拼接修改為組內切塊拼接法,操作步驟是:1.組內A/B/CD層同學分別尋讀三組不同的數字。2.組內按A—B—CD順序依次交流數字含義。3.全班交流共享。此種方法既有任務切分又有任務拼接,便于組內學生互教互助,能夠幫助學困生細致理解文本。但是在課堂實際操作中,不論使用哪種切塊拼接法閱讀文本,都需要花費大約30分鐘,其他教學活動時間大幅縮水,課堂上大部分時間學生只是圍繞文本不停地尋找答案,閱讀顯得冗長乏味。
在最新的教學設計中,文章主線不再是數字故事,而是圍繞三個核心問題展開,學生不必再尋讀三組數字,最初設計的切塊拼接策略就顯得“沒有必要”,此合作點被刪除,繼而根據需要,在讀后增加了一個更有價值的合作點:組內討論How can you save pandas as students? 旨在引發學生思考,在遠離大熊貓的生活環境中,中學生怎樣做才能確實幫助大熊貓?最后保留一個綜合性團隊活動合作點,組內合作演講:Lets save pandas!假設同學們是義工志愿者,通過繪制熊貓海報,向其他同學介紹大熊貓、生存現狀及中學生如何切實幫助保護大熊貓。該活動需要組內成員根據自身特長分工合作,旨在整合本課重點,提供給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的機會,培養團隊精神。
如此在教學設計中刪除了不合理的合作點,增加了有價值的合作點,保留了有必要的合作點,合作策略的使用能夠更精準地服務于內容。在最后的課堂講課中文本閱讀部分圍繞主線精準問答,僅花費了大約15分鐘,為其他學習任務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而且該找的興趣點、該記憶的部分都做了落實,課堂上充分展示出了學生的英語風采,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四)情感融入
義務教育段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英語語言中有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師除分析篇章結構、賞析語言精美之外,還要注重挖掘文字的情感表達,引導學生與文字、與作者、與教師形成共鳴,把情感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
本課在最初的教學設計中僅限于課本閱讀,情感教育浮于表面,教研時教師建議增加一些為保護大熊貓做出卓越奉獻的感人故事,增加人文性和感染力,在最后課堂設計中添加了拓展閱讀資料:熊貓之父張和民。在讀過張和民的感人事跡后,教師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像張和民一樣的科學家,為保護瀕危動物做出貢獻。這樣的情感教育比之前配樂看圖,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在課后調研“哪個環節令你印象深刻”中,數據顯示許多同學記住了張和民的名字。
(五)有效評價
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及習慣行為都是教師評價學生的重要元素,想要做出客觀公正準確的評價,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表現及課后表現,提高教學評價的指導性和針對性,用準確簡潔的方式激勵學生,喚醒學生的內在動力,幫助學生明確前行的方向。評價不僅要表達教師對學生的贊賞和認可,更要發揮警示作用,讓學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及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時糾錯,回正方向,提高學習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實現全面發展。評價最忌諱語言模糊不清,影響學生對自己的劣勢和優勢做出的判斷,對學生個體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另外,學生個體獨立性決定了教學評價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評價方式要根據學生性格特點而定,保證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因此,在精準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態度、課堂表現等給予精準評價,針對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閱讀情況給予精準評價,實現精準閱讀教學目標。
四、結語
在精準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我校教師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課堂多角度觀察,基于數據進行分析評價、磨課改課,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的設計,合作策略的應用,課堂時間管理與分配,學情的掌握與點撥,課后評價與反思等各個方面都日漸精準、準確。本節英語閱讀課在反復磨課中,在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導入與情感教育等多個環節進行了精準教學的嘗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有效嘗試的基礎上,我校英語閱讀教學逐步從原有的沉重的殼中脫離而出,形成更加有效、更加精準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歐陽蕓蕓.精準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8(5):21-25.
[2]張梅.實施精準教學打造高效高中英語課堂[J].英語教師,2017(16):92-94.
[3]段沙,周怡.精準教學文獻綜述[J].英語教師,2017(24):64-70.
[4]丁旭,盛群力.有效教學新視野——“精準教學框架”述要[J].課程·教材·教法,2017(7):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