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代在不斷發展和進步,如若仍舊是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那么最終培養出來的學生,同社會最終要求的人才不相符合,所以,如何借助一門學科,讓學生從中獲得多元的知識,這是現階段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基于新課程背景下,首先簡要地介紹了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意義,接著分析了學科整合的原因,最后重點提出了一些整合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數學,學科整合
小學數學具備生活化、工具化的特點,主要作用則是讓學生借助已經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符合新時期的教學目標。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利用信息資源、生活資源的優勢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具體感知,這樣在活躍課堂氛圍的時候,也能挖掘學生的多種潛能,擴寬他們的思路,從而達到一個最優化的教學成果。
一、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意義
教育教學領域在不斷發展,學校也應該按照改革的要求,科學、正確的整合數學學科去適應當下的發展需求,滿足時代和社會的變遷,因此,從學生的層面去看待當下的教育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所服務。小學數學教師意識到自身的職責,充分詮釋出自己對于教育的熱愛,不斷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然后結合國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在實踐的過程中尋得恰當的整合方法,真正將小學數學的價值體現出來。
二、 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原因
(一)過分依賴信息技術
新時期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廣泛應用,得到了大部分教師的認可,按照教材內容,借助文字、聲音和視頻等途徑,使得知識更加生動、直接,便于學生理解這些知識。但是從另一個層面而言,這種教學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教師開始減少黑板上寫字的時間,導致學生對教學工具、學具的認知變得愈加模糊,尤其是空間結構方面的知識,還是需要學生進行實體的感知。所以,教師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還應該適當的引入一些生活資源,開展實踐活動,用于增強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二)現階段教育的基本需求
為了改善當下的教學水平,教師盡量從陳舊、落后的觀念中走出來,要去創新和實踐,借助科學化的理念對這些知識進行整合,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同時,數學教師也應該按照當下小學生的個人特點,創新教學策略,要知道,學科整合的核心點還是課程改革,而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教師的專業水平,所以要從教師的綜合素質為出發點,盡量在教學風格上獨樹一幟,這樣才能推動學科整合工作的有序進行,滿足現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 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策略
(一)創設和諧氛圍,關注學生的個人情感
新課程改革給教學方法帶來了一定的變化,但是在改革工作持續推進的時候,有些問題也隨之出現:有的學生參與度低、不愿意合作學習,究極原因,還是教師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學科整合的優勢性,無法靈活運用“自主”“合作”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巧妙地利用游戲,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實現游戲同數學的有效結合,也將小學生的個人情感包含在內。要知道,游戲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一種活動,他們在游戲中會遵循相應的規則,而且整個人也是非常愉悅的。教師將數學轉變成為孩子游戲的一個過程,感受到游戲中也存在著諸多的數學知識,借助以往的教學經驗,按照當下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相應的游戲規則,這樣在相互作用下,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游戲所帶來的趣味性。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時、分、秒》的教學中,開展有趣的課堂游戲,借用小故事:森林中來了一位小客人—小老虎,它說昨天在河邊游玩的時候,因為不會看時鐘,所以錯過了一場非常精彩的娛樂表演。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請同學們幫助它解決這一問題。通過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具備一個簡單的時間觀念,順便在教學中導入一些小游戲,達到鞏固的效果,小老虎想和你們一起來學習這堂課的知識,所以需要同學們一起行動起來。然后讓學生采用合作的方法去制作一個鐘面,給出一些正確的示范,將時刻寫到鐘面下方,做好這些示范性工作以后,讀出正確的時刻。通過這些方法,學生會對此產生強烈的興趣,運用自己的能力去分析問題,而且在全身心投入到其中的時候,不會感到疲倦,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知識點的記憶。
(二)利用生活資源,實行反饋訓練
課本上的許多知識同現實生活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也是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的一種手段,按照最簡單的運算法則,為日后的學習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對于這個階段的小學生而言,應用題是非常復雜的,而且涉及的知識點也比較多,不只是要懂得一些數字運算,還應該掌握相應的解題技巧,那么適當的訓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教學中,當教師講授了一些簡單的公式以后,讓學生去測量課桌的面積,或者是帶著他們到操場上,將測量的范圍擴大,讓學生主動去思考測量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礎上做出進一步的指導,借助一些實際方法去達到一個有效鞏固的目的,讓他們回到家的時候測量房間,順帶著設計一些問題:怎樣通過一塊地板磚的面積,又能計算出一個空間的面積?帶著這些問題去進行相應的探討和操作,當學生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可以快速地計算出這些面積,擴寬知識的范圍,體現出數學這門學科的現實意義。所以,將生活資源同數學知識整合在一起,在基礎上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實用性,盡量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這樣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好地去學習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生活資源去解釋數學現象,確保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上。以“找規律”這一課時為例,這是比較抽象的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帶一些花生米、玻璃彈珠類的物體,將其分為幾堆,物品之間的數量差是2,讓學生仔細觀察其中的規律性。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主動去思考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三)信息技術同數學的相互貫通,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基于教學的要求,將信息技術同數學學科進行有效的整合,這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探究方法,一方面,針對編寫的方案,教師按照教材的內容、學習方法等,對每節課的內容、過程進行整體設計,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另一方面,針對需要開放的課件,對相關內容進行優化,然后按照教學目標、方法去構建教學資源。對此,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去編寫一系列完整的練習方案,將整個被動式的教學轉換成主動,借助一些娛樂性的練習,激發學生潛在的興趣,及時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評價和反饋途徑。例如在《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和寫》的教學中,安排“分級練習”“綜合實踐”兩個部分,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去選擇最合適的練習內容。而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借助“電子舉手”的方法,突破了空間上的限制,達到了一個最優化的效果,不只讓學生很快就能掌握和了解到自身的學習情況,還能加深整體的認知,達到優化的效果。教師也能從中獲得一些反饋信息,進行針對性的調整,讓教學過程向著教學目標進行靠攏,實現真正意義的整合。同時,信息技術的存在,還能完整的展示出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在探究的時候,發現潛在的規律,以《線的認知》為例,利用多媒體將豎琴的琴弦展示出來,或者手電筒發出的光……,通過鮮活的實例,讓學生對線段和射線有一個簡要的認知。教師不需要借助太多的語言,利用計算機顯示的圖像,傳遞相關的數學信息,將那些重難點知識更為清晰、生動的展示出來,不會給學生造成過多的心理負擔,反而會激發他們探索的欲望。
(四)數學同其他學科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當知識與活動聯系在一起的時候,這也能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動力,要想讓他們動起來,就要將心理活動、實踐活動與數學這門學科整合在一起,盡量讓小學生在活動中去親自體驗和感知,真正領悟到知識的魅力。要知道,任何復雜化的問題,往往都是從一些小問題開始的,數學課程也是一樣,其中涵蓋了日常生活中多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教師將數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的結合,以速度、時間為例,這就包含了物理方面的知識,將兩者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還可以將數學和語文進行整合,當學生在感受到文字博大精深的時候,也能為數學增添一些全新的文學色彩,尤其是在小學語文古詩詞中,適當地加入一些數字,那么閱讀的時候,會顯得更為通順,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再者,數學還可以與藝術進行結合,數學在音樂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簡單的一些數字就能讓鋼琴家演奏出悅耳的歌曲,而且這些數字是不斷變化的。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還缺乏一個完整的思想意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做好指揮工作,尋到最正確的整合途徑,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最后,開展一些整合教學競賽活動,積極鼓勵教師要擁有自己的整合方法,并對那些優秀的教師進行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激發他們對于教學的熱情,從而推動新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 結束語
新課程的要求下,數學學科整合對于整個小學階段的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尋得其中的整合途徑,既能優化教學模式,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教師要按照當下的學情,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符號的整體感知,達到改革整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許艷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校園(閱讀),2017(1).
[2]陳石磊.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研究[J].新智慧,2018(25):30.
[3]郭萬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探究[J].青蘋果,2017(10).
[4]趙福堂.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新一代:理論版,2019.
[5]石翠蕓.論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論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7):44-47.
[6]龐彩萍.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插翅添翼——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8(74).
作者簡介:
程維霞,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如東友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