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萍 王立平 王愛慶 王明磊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生產生活用水需求激增和溫室效應的出現,京津冀地區成為資源型缺水區,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基于統計學的分析視角,介紹京津冀地區水資源配置的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配置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及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京津冀地區;水資源配置;一體化;研究;現狀;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TV2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7-0048-02
一、京津冀地區水資源配置現狀
《2018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年均降雨量590毫米,天津年均降雨量為581.8毫米,河北更少僅為507.6毫米,而該年度全國年均降水量682.5毫米,京津冀三地在此數據方面低于全國水平,屬于降水偏少地區;2018年全國人均綜合用水量432立方米,北京為165立方米,天津為182立方米,河北為241立方米,京津冀三地在此項數據方面仍然比全國平均水平低很多(如下表所示)。由此,我們可以得到該區域在水資源供需上存在以下兩方面特點。一方面,在水資源的供給方面,總體降水量偏少,且不同年份變化較大,總體水供給量不足以支撐該地區的生產力布局,區域性缺水、季節性缺水顯著,是著名的漏斗地區;另一方面,在水資源的需求方面,隨著該地區社會經濟和人口的增長,用水量在逐年增長,需求持續增加。因此,水資源的供需矛盾突出制約著京津冀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水資源一體化配置方面,由于河北省位于京津冀的上游地區,對京津的生態環境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時也是京津的重要水源地。上表中數據顯示,2018年河北供水總量占京津冀供水總量的72.93%,說明為了支持京津兩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每年都需要從河北獲得水源支持,這樣才能解決京津兩地由于人口密度過大帶來的生活和工業用水的缺口。河北省地下水源供水占供水總量中的58.19%,而河北地區受到多年超采地下水的影響,導致地下嚴重不足,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水環境惡化,這一方面威脅著城市的防洪、防潮和排澇,另一方面也對京津冀三地的水資源和水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
二、京津冀地區水資源一體化配置中的主要問題
由于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規模以及生態建設水平差異突出,自然資源稟賦、地理位置以及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同,而且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承擔的角色也不同,因此,在水資源一體化配置中還面臨一些突出問題。
1.區域內統籌配置制度不完善。盡管水利部于2016年印發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要求京津冀地區構建統一的水資源調配管理平臺,對三地一切來源的水資源進行聯合統一部署調配。但近幾年的合作多是部分領域、階段性進行的,尤其是三地長期形成了水資源系統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無法統一各方觀念和認識,最終使得該統一管理平臺形同虛設,建設緩慢,互相推諉。且缺乏三地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各方在一體化配置中的態度不積極。
2.水資源一體化配置規劃不合理。統一有效的制度規范和合理的規劃布局是實現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配置的重要保障。由于京津冀三地已形成的水務系統中三地各自為政,在水資源一體化配置中各方的責、權、利劃分不明確,分工不合理,無論是在配置的方式、方法,還是在目標上都存在巨大的差異;加之三地經濟實力不同、發展極度不平衡,相關補償機制不健全,無法協調各方利益,進而導致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配置難度增大,難以實現協調發展。
3.水資源利用效率較低,利用不平衡。隨著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口規模的增長,該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呈不斷上升趨勢。再加上沒有集約利用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存在大量浪費現象,工業用水設施又相對比較落后,這都導致了本就水資源缺乏的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凸顯,利用效率低。更為重要的是,水資源條件與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的產業結構布局不相適應。
4.水資源統籌配置資金不充足。充足的資金支持是實現京津冀地區水資源一體化配置的重要保障,但是當前支持經費短缺,成為制約京津冀水資源一體化的重要因素。而且要協調統籌三地的水務等相關部門,從達成意向到開展合作的協調成本較高,對經費的需求巨大,大大降低了三地政府參與的積極性。
三、實現京津冀地區水資源一體化配置的對策和建議
1.構建完善的區域內一體化統籌配置制度。要想解決區域內水資源的統籌配置,就必須發揮集體的優勢,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統籌規劃京、津、冀三地的水資源關系。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為指導思想,構建完善的統籌配置合作機制。這就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京津冀三地區要建立統一的、長遠的規劃目標,實現地區間水資源的統一調配;第二,要建立科學高效的水資源統籌配置制度,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如協商、參與、調配、監督和控制反饋等多種機制有效結合,才能使各方積極參與;第三,從區域整體出發,通過共享信息和經濟協同發展,達到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的目標;第四,明確京津冀地區水資源一體化配置過程中各方的權利和義務、責任和分工,制定整體規劃,統籌謀劃,整合資源;第五,加強在人才、技術等方面的長期合作,努力實現在水資源一體化配置過程中的公正、公平、合理原則。
2.優化和調整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了有效緩解京津冀地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有效途徑是優化和調整地區產業結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為了優化該區域的產業結構,需要對三地的產業進行轉移承接,轉移的前提是要保證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的基礎地位,適當合理優化和調整區域產業結構,其中北京作為轉移方,要把部分高耗能的第二產業向外轉移,主要發展第三產業。而河北和天津作為產業的承接方,尤其是河北省需要做好承接第二產業的增加工作,這對于水資源供需本就矛盾突出的河北而言,壓力倍增這就需要嚴格控制第二產業中高耗水產業發展的比重,與此同時也要適當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在京津冀產業結構協同發展中,對天津的水資源以及減少用水需求量的影響較大。近年來,天津一直致力于積極的人才引進政策,這樣就面臨著人口增多帶來的用水壓力驟增。因此在人口遷移過程中,天津應該更加注重其功能定位,促使其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這樣才能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
3.實現京津冀區域間水資源補償機制一體化。在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合理優化和協同調整的過程中,勢必會使地區水資源的供需結構以及產業需水結構發生變化,勢必會加大河北的供水負擔,因此有必要建立該區域內有效的水資源一體化補償機制。而為了有效解決京津冀區域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合理水價是切實可行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將合理的水價機制納入到補償機制中。這樣不僅可以使河北天津因產業承接而增加的用水壓力得到有效緩解,還可以為河北在節水、用水、供水等方面的技術改進提供更多資金支持,提升河北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創造良好的功能布局,真正實現京津冀地區水資源的一體化配置。
參考文獻:
[1]? 郭旭寧,李云玲,回曉瑩,孫素艷.多水源多渠道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供水安全[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7,(11).
[2]? 中國水利部.2018年中國水資源公報[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網站,2019-07-12.
[3]? 席丹墀,許新宜,韓冬梅,楊中文.京津冀地區水資源承載力評價[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5).
[責任編輯 吳高君]
收稿日期:2019-10-28
基金項目:2019年度承德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201904A090)
作者簡介:杜艷萍(1974-),女,河北灤平人,中級統計師,從事水利管理、統計學研究;王立平(1975-),女,河北灤平人,中級統計師,從事水利管理、統計學研究;王愛慶(1973-),男,河北灤平人,中級統計師,從事法律援助、統計學研究;王明磊(1985-),男,河北灤平人,中級統計師,從事統計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