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華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教師進修學校 吉林 長春 130200)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信息時代、大數據時代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愈加緊密,在這樣背景下,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小學階段信息教育變得尤為重要,讓學生從小接觸信息技術,為以后高層次信息技術學習夯實基礎。為此,在小學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創新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在課堂上課中具有好動、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等一系列的學習特點和不良學習習慣。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還要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學到相關理論知識,鍛煉學生信息技術技能,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為學生適當的添加游戲環節,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在練習打字的過程中,無論是五筆打字還是拼音打字,指法練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必須在鍵盤上掌握正確的打字指法,才能為以后快速打字夯實基礎。如果在45分鐘教學內課程安排都是練習指法打字,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無聊、枯燥的,無法將注意力100%集中在指法練習上,可能會出現彼此之間玩鬧,擾亂課堂秩序等狀況。為此,教師在練習指法教學中,為學生提前安裝好《金山打字通》練習打字的軟件,打開“打地鼠”、“青蛙過河”等游戲,讓學生在打地鼠游戲活動中練習指法,提高學生對指法練習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打字指法,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打字習慣,避免以后養成一指禪等不良的打字習慣。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探究能力,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生信息技術基礎,科學合理地為學生進行分組,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進行合作探究,從而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水平。教師在為學生劃分學習小組之后,幫助學生分配每個人在小組探究活動中的任務,組織學生分工合作,將教師布置的信息技術學習任務劃分成若干個難度不同的小任務,每個人負責不同的環節,彼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合作,一起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從而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高合作探究意識。比如在學習《設計小板報》相關教學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將設計板報劃分四個任務,小組合作完成,分別是設計板報,制作板報,修改板報,在講臺上展示板報。當學生全部都展示完自己設計的板報之后,在班級范圍內進行評選,排名前三的小組給予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激勵學生積極參加到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環節中來,調動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普遍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挑戰教學任務。教師在布置任務的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結合自己之前學習過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挑戰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教師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時,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計算機綜合能力,分別布置簡單、一般、困難三個不同級別難度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挑戰。當學生挑戰成功后,作為鼓勵教師再為學生布置新的任務——幫助其他信息技術操作困難的學生完成挑戰任務,以此來激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培養學生協助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比如在學習《創建電子相冊》相關教學內容時,教師為學生布置任務,每個人制作以家庭、班級、團隊為主題的電子相冊,分別為照片添加不同的特效,突出團隊的主題,同時配上相應的講解,增強畫面感。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感,結合學生計算機技術基礎,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能力,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設計教學方案,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教學任務合作探究,調動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為學生以后高層次信息技術學習夯實基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