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大語文”教學理念引發(fā)了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語文教師也在不斷致力于將“大語文”理念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以先進、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式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展開教學與引導。本文便對“大語文”的教育理念的內涵和意義進行了簡要闡述,并基于當前小學生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動閱讀與寫作相互促進的教學策略,致力于更新教學立意,沉淀學生語文知識積累,進而彰顯小學語文教學的時代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大語文
我國的語文教育在過去的發(fā)展歷程中長期處于較為封閉和孤立的狀態(tài),一方面,語文教學成果沒能做到有效落地,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所展現出的成長和發(fā)展并不明顯,另一方面,語文學習的過程一直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內容為陣地,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意識長期得不到樹立和深化,學生的知識面和看待問題的眼界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基于此,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開始將“大語文”教育理念融入小學生語文教學的不同階段之中,在提升其知識水平的同時注重學生人文情懷的塑造和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 “大語文”教育理念的內涵及意義
“大語文”教育將整個語文教學過程比喻為鳥體,主體是課堂教學,左翼為第二語文教學渠道,即課堂內外組織的各種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右翼”是指學生所在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由學校、家庭、社會等三方面環(huán)境構成。這一思想的核心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在廣大的社會環(huán)境中基于語文教育實踐活動增長知識和見聞,最終獲得自身學習技能的完善和文學功底的完善。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大語文”教育理念的內涵不斷得到豐富和擴展,部分學者提出了要加強語文教育的綜合性,使語文教育不再單單著眼于知識的傳說和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豐富的閱讀體驗中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和高尚行為品質,同時,還應注重人文教育元素的滲透,堅持“文以載道”“文道統(tǒng)一”的原則,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自覺性,擴展其閱讀視野。
“大語文”教育理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立體化,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地位的提升,從學生個體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在教學實施中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和自由的空間進行個人意識的確立和個人思路的有效表達。以獨立自主學習為主線,完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此外,基于“大語文”理念下的教學活動將語文教學生活化、實踐化,加強了語文知識和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并且?guī)ьI學生深入到社會情境之中,在親自實踐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富生動性和趣味性,吸引學生真正感悟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
二、 基于“大語文”教育理念下的“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一)深化學生文學積累,擴充寫作素材
寫作,是指學生要通過筆下的文字表達自身情感見解和觀點態(tài)度,寫作活動與創(chuàng)作者的成長和生活密切相關。“大語文”教學理念也指出,教師應當致力于增強語文教學的綜合性,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增長見聞,增強自身的文學功底。因此,教師可針對小學生生活經驗不足,文學積累較為薄弱的問題進行重點教學,促使學生加強對國學經典書籍的閱讀,豐富學生語言表達形式,使其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地凝練語言、含蓄表達情感,并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一定寫作素材,豐富文章內容。
例如,教師可組織班級內學生利用一學期的教學時間進行《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等書籍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古典詩詞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的建構方式,找出古詩詞中蘊含的不同意象和創(chuàng)造的悠遠意境。并將詩人在寫作過程中的景物描寫方式、氣氛烘托方式和情感寄托方式作為寫作素材內化為自身知識除儲備和習作技能,豐富自己創(chuàng)作的文章的語言形式和內容。
(二)加強課堂寫作練筆,強化閱讀動機
在小學語文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難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并不存在強大的閱讀動機,閱讀興趣較為薄弱,并未形成能夠長期堅持下來的良好閱讀習慣。基于此,教師應當基于“大語文”教育理念,在課堂上舉行多樣化寫作實踐活動,選取不同的寫作主題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練筆,滲透對學生的人文教育。讓學生在練筆的過程中認識到自身在寫作方面的劣勢和不足之處,使其能夠基于自身問題進行針對性閱讀,強化閱讀動機。
例如,有關季節(jié)景色描寫的話題是小學階段寫作練習的常見話題,看似簡單,但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充斥著諸如“春天的小草綠了,柳樹發(fā)芽了”的表達,在詞語選用和表達方式使用方面毫無特點。則教師可以多組織學生走出教室,放飛自身思維和想象,進行景物的細致刻畫和自身情感的真摯表達。在練筆結束后,教師可將基于作文的評價反饋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寫作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進而激勵其進行廣泛的閱讀,學習景物刻畫方式和情感的直抒胸臆,以寫促讀,擴充學生閱讀視野和知識范圍。
參考文獻:
[1]柳詠梅.用大語文教育觀實踐語文新課標精神[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5(11).
[2]魏柳芳.輕松閱讀、輕松寫作: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
作者簡介:
梁蕾,安徽省亳州市,風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