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艷 李芳
摘 要:由于中央對于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度逐漸增加,如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有效性也開始引起老師、學校以及社會的思考,下面我們將針對此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心理疏導
教育改革的施行,使得教育出現了一種新的形勢,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職學生所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自然也有著新的要求。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一方面給思想政治教育加入了新的教學活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良好思想觀念的形成,可以有效改善傳統課堂中學生參與度不高,學習興趣不足等問題。下面我們將針對具體施行措施依次講解。
一、 研究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意義
(一)有利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
人文關懷是指在教育中充分尊重學生個人意識,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心理疏導則是指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教育,使其心理保持平和。而加強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應當對學生身心健康有所了解,同時能夠準確把握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這就要求老師信息獲取的實時性。除此之外,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其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對于學習效率的提高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老師對于教學模式有著多重考慮。我們還應當注意是,在學生教育中,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所有工作展開的前提,同時對于個人主觀意識的尊重也必不可少,而這也是科學教育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的具體實現。
(二)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求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社會道德規范的過度重視使得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建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思想建設不夠完善,給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帶來了限制。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進行使得老師更為了解學生心理,有利于學生基本需求的實現,能夠大大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三)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要求
課改教學的進行使得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而對于學生關注度的提高也是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新要求,故而結合學生的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改進教學模式,可以增加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認同感,有利于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觀念,為其它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有利于和諧校園的構建
校園作為一個微型社會投影,和諧校園的構建一方面是對于學生學習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方式,在教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個人成長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由于時代高速發展帶來的沖擊和震撼,給學生的思想建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使得學生容易出現心理缺失和心理障礙,因此加強對于學生的心理疏導就顯得極為重要。除此之外,傳統教學模式中對于學生行為的嚴格要求,使得學生長期處于壓抑狀態,不利于其獨立意識的形成,所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是教師和學校應當考慮的問題。而個性化正是人文關懷所不斷強調的,綜上,在校園中施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很有必要的。
(五)有利于高職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大學生作為人心智成熟的重要時期之一,在這一階段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當今世界的復雜化和多樣化使得學生面臨著更多的誘惑和挑戰,一方面這些挑戰和誘惑讓他們對生活充滿激情,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經驗不足所帶來的劣勢,使得他們容易受到來自社會的沖擊,不利于平和心態的產生。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強對于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建設,同時還要能夠變通,以面對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新的挑戰。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使得學生形成良好三觀,使其能夠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最大化。
二、 高職思想教育中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指導的具體措施
(一)增加心理咨詢窗口和二級心理輔導站
學校可以開設心理咨詢窗口和二級心理輔導站,以便于老師能夠更快的掌握學生心理變化,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促進學生良好心理觀念的形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服務社會。
(二)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
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有其限制,即只有理論知識的傳授,而這對于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遠遠不夠。所以,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外實踐為輔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就顯得極為重要。通過鼓勵學生參加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深度,同時,參加課外實踐也可以讓高職大學生對社會有一個相對清醒的認知,為其步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調動高職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日漸重視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層面的缺失,也凸顯了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高職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在教育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通過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對于學生的基本狀況有著一個清晰的理解,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為其獨立思維意識的形成提供精神支柱。
(四)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網絡平臺
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由于網絡帶來的資源共享和實時信息獲取的及時性,使得網絡交流學習平臺被廣泛應用于高校教育。同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過建立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網絡平臺加強對于高職大學生心理狀況的掌握,有利于老師及時對學生的心理做出引導,促進其良好心理狀態的形成,有利于高職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構建差異性教學模式
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就要求師生關系對等,教師應當能夠換位思考,切實理解學生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引導,滿足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需求。另外,教師應當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為學生建立展示自己的平臺,使其對自我能力有著正確的認知。還應當注意的是教師在教育中應當肯定學生的個人能力,為學生樹立自信意識,自信的建立也有利于學生不良心態的消除。
三、 總結
高校應當正確認識到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有針對性的制訂學習計劃,合理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除此之外,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能夠善于變通,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此實現高校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欣蕾.如何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心”功用[J].文教資料,2017(15).
[2]陳璐.創新機制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探索[J].幸福生活指南,2018(5):132.
[3]張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科學中國人,2017(14).
作者簡介:胡廷艷,李芳,貴州省貴陽市,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