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問是數學課堂中主要環節,也是推進學生思考的關鍵。追問則是提問的深化,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诖耍疚膶φn中“追問”技巧的度進行探討,重點闡述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策略,旨在為教師教學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追問”,小學數學,教學
在動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某個問題,往往會針對這個問題的知識點采取“一問再問”的方法,這便是我們常說的“追問”。追問是提問的進一步深入和延伸,具有思維疏導的作用,也是實現課堂“有效學習”的一種重要指導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問題,開展二次提問以此幫助學生疏導知識點,并將學習的目標引向正確的方向,快速將知識點內化,進一步構建完整的知識脈絡。因此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中有效開展追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本質,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一、 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追問“度”的掌握
首先,對學生追問的內容要有深度,以此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引導其對待數學知識,要想剝筍一樣,一層層進行,去除粗劣,取其精華,進而將知識點完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最終在課堂中感受到成功的幸福感。其次,追問的內容要有廣度,基于對學生了解的基礎上,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涉及其知識的邊緣,即追問效果就是對其邊的延伸,達到一定廣度,學生不但要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還能擴展思維,更好運用知識點,并能進行創新。最后,追問的幾個題目要有關聯度,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一章知識點都有一定關聯,即之前的知識點是新學習內容的基礎。若將教師的追問過程當作一條線,那么涉及的知識點就如珍珠,只有教師有效的指引,才能幫助學生將“珍珠”變成“項鏈”。進而完成知識點的完整掌握,達到數學思維新高度。
二、 小學數學課堂中“追問”的使用方法
新課改倡導探究生成教學,主張師生在討論、啟發、探究的過程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其教與學這個過程充滿不確定性,而構成這不確定的關鍵一環恰恰是追問,因此可以這樣說,追問正是實現課堂生成教學的良好形式,是生成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的一種充分體現。不過,有效的“追問”應能夠引發學生新舊知識沖突,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筆者結合自己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三種課堂“追問”用法。
(一)課前設疑,促使學生思考
小學數學教材中知識點從易到難,從形象到抽象。此就需要教師在課前,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循序漸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銜接舊的知識,找出新舊知識點的關聯,進而促使學生思考。例如講解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知識的時候,課前教師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視頻,拋出問題“小明在出現相中一套圖書,一套圖書13本,一本10元錢,請問買下這套書需要多少錢?”以此問題喚醒學生以往知識,并解決新問題,借此不但復習了以往學過知識,還能為新知識點學習做鋪墊。學生回答正確答案后,教師接著提問“要是每一本書11元錢,那么這套圖書一共需要多少錢?”此時的兩個數相乘難度加大,學生不能快速得出答案此時教師以追問的形式繼續引導,“在10元一本的基礎上,改成12元一本,要想計算出答案,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指導學生觀察比較,得出此類問題是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然后再思考如何計算。通過追問激發學生思考,喚醒學習欲望,并在進一步學習中,完成新舊知識的遷移。
(二)授新知時追問,引領學生思考
數學課堂中的提問與追問,有引領學生思考的作用,基于此,教師要在課中適當的時候追問,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知識脈絡,深化數學思維。
一方面,在學生思維受阻的時候提問,令其有正確思考方向,數學知識點的學習,從教師的提問開始,只有在課堂中不斷地設置疑問,也就是說不斷追問,才能幫助學生發現、探究問題,進而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完成對知識點的理解。此階段追問是整個問題的關鍵,只有教師不斷的追問,才能幫助學生逐漸清晰知識點,例如,“集合”知識點教學的時候,課前教師帶領5名學生玩“搶椅子”的游戲,又領著4名學生進行“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提問“一共有幾名學生參加游戲”,很多學生得出答案為9,教師故弄玄虛,說實際上是7人。當學生產生疑惑的時候,教師進一步提問“為什么應該有9人參加游戲,我卻說7人呢?因為有的學生同時參加了兩種游戲?!币源艘龑W生思考重疊的情況,并在此過程中個性思考,進而深度理解重疊知識點,不但突出重點,還降低難點。
另一方面,學生思維發生轉折的時候,教師有效追問,數學知識點自身可呈現很多信息,但是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過于表面化,不能全部掌握,因此知識點的灌輸成為重難點。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手段,并在學生思維發生轉折的時候引入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提升探究能力。例如進行“烙餅問題”的探究時,學生往往不能制定三張餅的最佳烙法。此時教師就要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轉折。經過調查,發現學生得出9與12兩種答案,此時提問“9分鐘與12分鐘相比,無疑9分鐘更節省時間,你能說出9分鐘的答案是如何得出的嗎?”然后繼續追問“為什么12分鐘更加浪費時間?!贝司褪菍W生思維轉折的引導。經過小組合作,得出最優答案。并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本質。
(三)課后追問,擴展延伸
數學知識自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因此在課中要有效追問,令學生學習更具有目標性,以此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課堂中教師要著手于教材,針對其內容做好上課準備,并不能忽視課后追問設疑,讓學生在課后也不斷思考,完成對數學的深入探究。可以說,課后追問是對于課堂教學的升華,讓學生將自己的疑問在課中全部解決,并提出創新,有助于其數學思維的深化。例如“數與形”教學后,教師與學生一同進行知識點的梳理“本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為引,“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讓學生快速思考。繼續追問“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都有那些數有關呢?”實現課堂的外延,以問題讓學生一直處于積極探究的狀態。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數學知識的認知規律,以教材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追問,并引導學生思考,進而在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中,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閔譯萱.基于Nvivo11的小學數學優質課教師課堂提問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9.
[2]黃瑞得.試論數學課堂中教師“追問”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8(21):94.
[3]宰娜.小學數學教師課堂追問行為的研究:以A小學的兩名教師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張戰杰,福建省漳州市,福建詔安縣官陂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