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中,智慧圖書館建設已經成為現有圖書館建設管理工作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智慧圖書館建設不僅轉變了傳統圖書館管理形式,同時在圖書館管理機制和方法的優化上也做出了科學的改進。以核心素養培育作為智慧圖書館館員培養中的主要培養內容,能夠提高圖書館館員核心素養培育質量。鑒于此,本文針對智慧圖書館館員核心素養的提升之道研究進行了探討,旨在本文研究幫助下,能夠為館員核心素養培養提供指導。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館員培養,核心素養,策略
智慧圖書館館員素質培養作為現階段圖書館管理工作開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有管理工作開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為了能夠提高智慧圖書館管理質量,需要就核心素養下的館員培養工作開展做出科學的指導,這樣才能保障在相關培養工作實施中,能夠提高圖書館管理質量。同時在新時期圖書館管理工作開展中,由于管理政策發生了改變,為了能夠更好地展示出圖書館管理效益,需要就圖書館館員素質培養工作實施做出科學的細化,以此滿足圖書館自身管理需求。
一、 智慧圖書館館員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核心素養是現階段社會發展中比較重要的一種培養內容,在現有社會發展中,核心素養培育工作開展,能夠迎合社會發展建設工作實施需求,對社會發展的整體形勢做出改進。對于智慧圖書館館員培養工作開展而言,核心素養培育工作的開展,能夠提高館員自身培養質量,為館員培養的方案制定提供了幫助。如在核心素養培育中,就館員核心素養培育的工作精神進行了指導,完善了各項培養內容,提高了核心素養培育下的館員管理機制構建,提高了館員工作積極性。因而需要強化智慧圖書館館員核心素養培育工作,以此提高圖書館自身管理水平。
二、 智慧圖書館館員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一)改變圖書館人才引進方式,提高館員綜合素質
對于智慧圖書館館員核心素養培育工作開展而言,圖書館人才引進方式的改進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在現有圖書館管理工作開展中,能夠將人才引進方式做出科學的改進,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提高圖書館館員管理質量。例如,在智慧圖書館館員核心素養培育工作中,按照現有培養工作開展需求,就館員素養培育的各項內容做出改進。提高館員的入館標準,從而滿足館員的素質考察需求。
(二)轉變崗位優化方式,提高館員工作效率
轉變崗位優化方式,提高館員工作效率也是現有智慧圖書館核心素養培育工作開展中比較重要的一項管理內容,在現有智慧圖書館管理工作開展中。相關人員應該從崗位優化方式著手,就智慧圖書館管理工作開展的各項內容做出改進,提高圖書館館員崗位考察質量,為圖書館工作效率提升和優化提供幫助。例如,在崗位優化管理中,設置不同的崗位管理方式,就崗位考察和優化形式分析,以此提高館員工作效率。
(三)注重專業對口,優化人力資源結構
專業對口也是提高圖書館館員核心素養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因而在現有圖書館管理工作開展中,相關人員應該以專業對口管理為基礎,就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結構做出優化,提高圖書館人力資源優化管理質量。并且在優化圖書館館員人力資源管理結構過程中,需要針對整個管理工作實施的方法做出優化。例如,在人才引進過程中,與高校簽訂圖書館專業培養協議,由高校為圖書館培養專業人才,然后提高人才的專業素養,提高圖書館自身人力資源構成水平。
(四)跨崗位交流學習,提高館員素質水平
跨崗位交流學習也是在智慧圖書館核心素養培育工作開展中應該重視起來的一項培養內容。對于現有圖書館管理工作開展而言,跨崗位交流工作實施還沒有落實,大部分圖書館館員對于跨崗位交流學習認識不夠,因而為了能夠針對圖書館館員核心素養培育工作開展,應該強化跨崗位交流學習工作開展。讓圖書館館員能夠適應不同崗位工作,從而提高了館員的崗位適應能力,以此增強館員核心素養培養質量。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智慧圖書館館員核心素養培養工作開展中,為了能夠提高館員核心素養培育質量,應該從館員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實施中的對策構建做出科學的分析,然后完善各項對策落實,從而提高智慧圖書館應用下的館員核心素養培養質量。通過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后,將智慧圖書館館員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歸納為以下幾點,即改變圖書館人才引進方式,提高館員綜合素質、轉變崗位優化方式,提高館員工作效率、注重專業對口,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和跨崗位交流學習,提高館員素質水平等四點,只有完善了以上四點培養對策,這樣才能為智慧圖書館館員素質培養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林姍.高校圖書館用戶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1):97-100.
[2]羅淑彬.大數據視角下提升高校圖書館員數據素養的策略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7,21(6):156-158.
[3]王京.淺析巧用圖書館資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學周刊,2019,39(15):178-180.
[4]朱洪.推進圖書管理信息化,實現區域資源共建共享:恩施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建設成效顯著[J].軟件導刊,2017,25(7):6-7.
作者簡介:
王姣,陜西省西安市,武警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