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彬 王倩

【摘 要】為緩解全球經濟一體化下我國企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的現狀,改變我國企業處于“委托代工”的命運,能夠在世界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國需要通過打造世界級組織來奪回話語權。想要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組織,集群需要獲得組織能力,文章從認知的角度出發,通過構建從組織認知到組織學習、組織行動進而獲得組織能力的路徑,進而探析這個產業集群組織的能力演變過程。
【關鍵詞】認知;產業集群;組織能力;能力演變;組織學習;組織行動
【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2-0033-02
0 引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中國集群企業逐漸走上世界的舞臺,而在本地產業集群和全球價值鏈的“雙重嵌入”下,企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的現實,中國企業只有實現價值鏈上的躍升才能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有一席之地,擺脫“委托代工”的悲慘命運。中國企業要想實現價值鏈上的躍升,在世界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全球經濟價值鏈中擁有話語權,那么,產業集群就要有絕對的集群組織能力。如何獲得這種組織能力呢?本文正是基于這一關鍵,嘗試以組織能力的基本因果邏輯主線,探尋能力演變的過程,貫徹“整體把握、科學分解、組織綜合”的原則,構建一個整合的理論框架,既可以作為集群組織能力理論研究與實踐的依據,也可以作為國家頂層設計的政策參考,不斷推進集群組織能力研究的深化。
1 從認知到能力的邏輯因果
從微觀上來看,以往組織能力的演變研究主要以演化經濟學和卡內基學派(Carnegie School)為主,過分強調基于慣例(Routines)的經驗學習(Experience Learning)過程和局部搜尋(Local Search)活動對于組織能力演化的影響,因而忽略了對于外部世界的認知的影響。事實上,組織的戰略行為不僅與行為主體積累的有關世界的經驗有關,而且還會受到外部世界認知的影響。反過來,集群組織因為組織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正反饋或者負反饋,管理者將會更新對組織的認知。
陳戈、徐宗玲等人(2012)基于認知與動態能力的理論視角,研究動態能力的兩個升級階段,基于代工企業戰略升級這一背景,提出組織學習乃至動態能力的微觀基礎是管理者認知,而組織學習是聯結管理者認知與動態能力的中介變量。歐陽桃花(2016)以百度能力重塑為案例,研究其通過能力重塑進行戰略轉型,認為組織認知上所關注的焦點不同,所采取的行動就不一樣。如果組織的關注焦點在于行業的尖端技術及長期的市場份額,則該企業將會通過探索式學習開發新技術,探索新市場。集群組織通過內部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主要以焦點企業的知識向一般企業及邊緣企業轉化)來完成知識溢出的過程,通過學習焦點企業的活動、規則制度、慣例,不斷修煉完成組織行動過程,形成的活動、規則將成為集群的組織慣例,對待突發事件時不至于手足無措。
在陳戈等人研究基礎之上,本文將企業的個體層面提升至集群的整個組織層面,并加入組織行動這個構念,形成的框架如圖1所示。
1.1 組織認知
認知過程是個體對信息的處理過程。認知心理學將認知過程視為對信息進行獲取、處理、編碼、存儲等連續的認知操作,還包括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的程序過程等。
馮靜瑜(2019)從群體構成、群體關系、群體溝通、群體文化4個方面闡述了認知差距對企業知識共享績效的影響。Gavetti & Rivkin(2007)通過對戰略起源的分析,了解到戰略在管理者認知和行動方面的統一。林海芬等人(2017)在利用扎根理論研究組織慣例所代表的集體行為模式的構成內容時,談到組織慣例二維觀,基于個體層面和集體層面。在此基礎上,呂國范(2015)在分析產業集群治理集體行動的影響因素時,以武漢光電子產業為例研究產業集體行動,認為領導型企業主要是指集群內規模靠前的企業,不僅如此,領導型企業的技術處于產業集群前列,通過知識溢出可帶動集群其他企業的發展,從而帶動這個集群的發展。
1.2 組織學習
組織學習分為探索式學習和利用式學習。March(1991)將“二元性”思想運用在企業組織能力方面,將企業的組織學習分為開創探索式學習、利用式學習。其中,探索式學習指組織成員不斷搜索并嘗試新的組織活動形式及程序,目的是為了能夠提升組織適應性及效率的過程;利用式學習是指組織成員運行已存在的較為規范的組織活動形式及程序,并以此來保證組織的效率及正常運作的過程。許暉等人(2016)發現,企業不僅需要通過利用式學習整合現有業務以確保利潤,也要通過探索式學習探索新技術與新業務領域以保證未來的收益。
1.3 組織行動
組織行動是組織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的相應的反應行為。組織結構化理論指出,組織行動是依據組織行動者理性的認知之上的,所以組織行動和認知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行動依據認知而執行,行動反過來更新認知。
Ott等人(2017)指出,戰略決策者的認知加深了企業如何應對環境的變化從而開展學習行動的理解,從而使得決策者對戰略產生新的理解,并做出反應。Gavetti & Rivkin(2007)從戰略的起源這個角度分析了行動和認知,支出行動就是企業為了體現戰略而進行的慣例、活動和規制,并反復實踐。易明等人(2010)通過對產業集群治理集體行動的影響因素的研究,指出集群企業集體行動分為內生性行動和外生性行動,但是沒有探討其影響因素。
1.4 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是一種通過獲取資源創造比其他企業更高績效的動態機制。在產業集群組織的背景下,組織能力是能夠在領導型企業的引領下,合理分配資源及社會關系網絡,統籌協助整個集群中的企業。有學者將其分為動態能力與運作能力,也有學者將其分為營銷能力、生產制造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戰略能力等。在研究以世界級制造業產業集群的組織能力過程中,集群組織能力主要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基于價值鏈的基礎來調節集群內的資源和優勢,從而增強整個集群產業的制造能力和技術能力,提升世界級制造業整體競爭力。本文將組織能力分為網絡規劃管理能力、網絡配置管理能力、網絡關系管理能力。
2 總結
為了能夠升級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構建了一個新的產業集群組織能力的框架,這個框架按照“組織認知”到“組織學習”,再到“組織行動”進而獲得組織能力。以往有很多研究學者研究在企業層面的管理者認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而針對產業集群這個整體較為復雜,本文通過部分學者從個體層面到組織層面的研究轉化為集群整體的研究。該框架既是對前人研究的總結,也是一個探索性的嘗試,既能為管理實踐所參考,也期待后期的實證性檢驗。
參 考 文 獻
[1]陳戈,徐宗玲.代工企業戰略升級的階段性框架——基于管理者認知與動態能力的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33(4):96-104.
[2]鄧少軍,芮明杰.組織能力演化微觀認知機制研究前沿探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9,31(11):38-44.
[3](美國)艾森克,(愛爾蘭)基恩.認知心理學[M].第4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呂國范,易明.產業集群治理集體行動的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時代,2013(31):108-110.
[5]馮靜瑜.認知差距對企業知識共享績效的影響研究[J].中國商論,2019(2):117-118.
[6]林海芬,于澤川,王濤.基于組織慣例的組織創新持續內生機理研究評述[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7,29(1):127-138.
[7]MARCH J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
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71-87
[8]許暉,王琳.知識進化、慣例演化下的國際新創企業組織能力提升——以天士力國際營銷控股有限公司為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6,37(7):104-117.
[9]歐陽桃花,曾德麟.基于能力重塑的互聯網企業戰略轉型研究:百度案例[J].管理學報,2016,13(12):1745-
1755.
[10]易明.產業集群治理:機制、結構、行動與績效[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
[11]王大澳,菅利榮,王慧,等.基于限制合作博弈的產業集群企業利益分配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9,
27(4):171-178.
[12]羅剛君.雙重網絡嵌入、組織學習與群內個體企業品牌成長關系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16.
[13]曹瑄瑋,相里六續,劉鵬.基于認知和行動觀點的動態環境戰略研究:前沿態勢與未來展望[J].管理學家(學術版),2011(6):18-30.
[14]吳俊杰,戴勇.企業家社會網絡、組織能力與集群企業成長績效[J].管理學報,2013,10(4):51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