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雷
【摘 要】高校固定資產數量急劇增加的背景下,管理工作模式也亟待轉變。大數據時代為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思路,如何有效地促進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發展進程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基于這一需求,本研究擬從4個方面做出策略分析,希望可以全面解決現階段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2-0239-02
0 引言
固定資產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開展的主要目標就在于促進高校固定資產的合理配置和作用發揮,在信息技術支撐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模式和以往比較有了新的突破和進展,實現了由靜態管理到動態管理的轉化,更能夠滿足新時代高校發展的需求。高校固定資產具體包括一些比較昂貴的教學實驗設備,目前我國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多數還沒有跟蹤報警系統,資產流失問題解決還是盲區。運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手段可以促進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的全面優化,也是我們積極推進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工作系統構建的主要手段。
1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重視程度不夠
重建設、重購置、輕管理是目前我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開展中,工作人員片面地將固定資產認為是單純的、事務性的工作,沒有將固定資產管理和學校其他管理工作聯系在一起,缺乏全局性意識。
1.2 信息模塊沒有實現良性對接
傳統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固定資產從招標購置到最終處置的整個生命周期涉及的管理部門數量一般在3~4個,這些部門之間沒有實現數據信息共享,掌握的僅僅是不同階段或者不同管理體系中的部分固定資產信息,提取數據信息需要協調各部門信息之后進行整合。而且,不同部門之間在數據管理規范和流程上還存在差異性,這就導致“數據孤島”現象普遍存在,比如在實際工作中,財務系統記賬后填寫報賬信息無法聯動至資產管理數據庫;數據變更過程需要耗費很大人力,不利于管理成本控制,且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對數據資產的價值發揮十分不利。
1.3 管理基礎不規范,觀念、手段落后
首先,高校在管理責任落實上做得還不到位,缺乏標準化的內部管理機制,賬外資產普遍存在的情況下,資產流失現象依然存在。其次,基礎信息不健全,管理者無法對全部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監管。再次,管理目標自身的局限性,目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目標多數還局限在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上,管理工作中缺乏調配機制。最后,部分教職工缺乏固定資產主動管理意識,因此在管理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管理工作規定操作,形成不良的管理習慣,比如將管理系統登錄密碼交由非管理責任承擔人員操作。上述原因共同造成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封閉性,不利于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改革。
2 推進高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2.1 分析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創新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管理者開展管理工作的依據,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也應該設置科學的管理制度,輔助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者構建規范化的管理模式[1]。就我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來說,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首先,固定資產管理主體不明確,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屬于公辦制,習慣了向國家“伸手要”[2],導致高校管理層對固定資產投入與產出不重視,使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其次,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制度缺乏有效的資源共享機制。目前,很多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盡管也實現了數字化目標,但是部分管理人員在管理技術掌握上還有不足,因此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多數還是停留在賬目管理層面,即賬物管理。但是高校在購置固定資產的過程中,該部分資產支出作為一次性支出,在資產折舊、成本核算上都存在不同問題,使賬目虛增固定資產總額,與實際的固定資產價值存在很大落差。而且,高校占地面積廣闊、分支機構眾多,資產盤點耗時耗力,出現“賬實不符”的問題也比較普遍。這些問題存在和出現的根源還是制度不健全,因此建立健全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迫在眉睫[3]。
第一,高校各校區應該明確歸屬關系。學校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作為管理責任主體,各學院作為二級管理單位,學院下屬部門作為三級管理單位,層層落實管理責任。第二,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學校的固定資產監督管理責任應該落實給固定部門,或者成立監督委員會,定期和不定期地舉行抽查活動。第三,構建完善的內部管理機制。例如,在固定資產日常保管方面,各學院分屬部門要建立其對賬機制,明確書面賬目和實際賬目的對應關系。
2.2 設置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優化管理方法
高校需要結合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實際需求設置科學的管理系統,學校管理層和基層教職工應該聯合起來或者購買比較成熟的管理體系。針對不同校區的設備數量及購買單價、運輸路徑等要素進行記錄,形成集購買、安裝、維修、折舊、報銷等于一體的信息化集成管理體系,使學校的固定資產處于實時監管的狀態[4]。此外,存在一些使用率比較低的設備,可以引入“固定資產績效考評機制”,綜合考慮經濟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等指標考慮是否按照原計劃買進。目前,高校形成校園一卡通機制,我們在購進校園卡一體機的時候需要判斷買進數量,就可以結合“固定資產績效考評機制”判斷設備的數量和具體的放置位置是否符合師生需求,比如一些設備設置方位不合理,學生刷卡的次數就特別少,這時候就可以考慮更換位置。類似這樣的管理辦法,可以形成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減少固定資產浪費,提升校園設備資源利用效率,為師生提供便利。
2.3 發揮大數據價值,搭建一站式高校管理服務平臺
大數據管理模式基于大數據技術,可以為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大數據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的具體價值體現如下:一是大數據支撐下,我們可以結合條形碼識別和圖形采集等先進技術優化管理模式;二是智能化分析技術和批量管理辦法可以使復雜的數據管理過程簡單化,利于獲得數據資源;三是結合數據分析結果為決策提供參考。將這些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管理理念應用到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利于資產數據庫形成,可以使高校財務管理體系和人事系統形成銜接關系,綜合體現數據庫數據信息價值。
2.4 培養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高校固定資產自身的特點決定其管理工作具有復雜性特點,資產數量眾多、資產使用時間比較長且配置區域復雜、分散,這對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化素養有很高的要求。推進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信息化進程需要管理工作者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上與時俱進,樹立積極的工作態度,以良好的職業操守作為依托,強調自我約束和管理,結合管理工作需求更新管理工作理念,突破傳統的“保管式”資產管理工作思維[5]。在技術層面上,要明確現代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傳統賬目管理系統之間的差別,將計算機設備作為輔助工具,學習新的操作技術和管理思想,尤其是一些從事管理工作時間長、資歷高的管理人員,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善于突破傳統管理模式,走出“舒適圈”。此外,由于固定資產短期內變動比較小,因此管理人員實施靜態管理模式,不關注固定資產的動態變化過程,他們在管理工作中比較消極被動。針對上述情況,高校應該立足人力資源管理需求,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者加強培訓,并結合新的崗位工作需求制定科學的考核機制,使管理人員建立起自我提升的工作意識。
3 結語
綜上,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信息化進程的推動,需要高校認識到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促進固定資產管理層次提升,以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發展需求,為教育、科研工作做出貢獻。目前,我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然而解決這些長期形成的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管理者和基層工作者共同努力,完善管理工作模式,以社會發展形勢作為動態管理模式的變動依據,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發展,做好物質資源配置工作。本文重點針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信息化管理工作路徑展開分析,希望以上觀點能夠在推進高校教育管理事業發展上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彭世,施岱松.儀器設備網絡化管理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25(8):102-103.
[2]姚偉.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數字化校園建設[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5,9(2):175-176.
[3]汪代啟,安廣實.云計算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化[J].中國財政,2014,21(22):263-265.
[4]胡峰瑋.高校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21(14):142-143.
[5]羅雅過,趙寧社.高校數字化校園數據中心平臺的研究與設計[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4,21(9):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