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
【摘要】隨著現代素質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對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于剛剛踏入初中階段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如果自身能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將會對他們日后的生活產生很大的積極作用,所以這就引起了教師們的高度重視。本文對初中階段學生接受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原因以及培養他們有關方面核心素養的具體方法做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 核心素質?? 培養
一、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道德教育及法治教育缺失
當學生們剛踏入七年級時,思維邏輯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大多還存在著小學階段的遺留問題,所以對于家長和教師來說,都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到與學生的學習相關的問題上,而暫時忽略了對學生的道德與法制教育。但其實中學階段也是一個人思想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及法治教育仍需要不斷進行。
(二)校園暴力問題此起彼伏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的頻繁出現引起了社會上各界人士的注目,校園暴力事件產生的相關背景是需要我們深度探究的。中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青春期發展的階段,可能會存在一些叛逆、敏感的現象,但學校作為一個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具備校園暴力產生的重要條件,所以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當作預防校園暴力頻發的必要措施。
(三)青少年犯罪事件日益增加且犯罪年齡逐漸降低
當青少年犯罪的事件不斷地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在讓人心心寒的同時也會讓人們不由地思考事件產生的背后原因。而致使中學生發生犯罪的原因一般會被分為內在原因及外在原因,內在的原因包含學生的性格特點、思維邏輯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等;而外在原因則包括家庭環境,社會風氣等。雖然內在原因占其主要部分,但在中學生階段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會對青少年的人格養成有很大的影響,能夠作為預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做法。在指導者的道德與法治培養下,學生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品質,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走光明的人生之路,才不會成為社會上負面的生活教材。
二、培養中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質的基本措施
(一)在初中課程中增設道德和法律的必需課程
雖然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成績能夠作為一個標準來衡量學生,但成績并不能說明一切問題。如果將學生單純的培養成一個學習的機器,雖然知識儲備豐富但不具備基本的道德素質,那一切還是不會產生很大的實際意義。道德與法治課程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基本教育,也是培養綜合人才的重要保證。應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產生一些不利影響,讓他們在道德品質方面暴露出了缺失的一面。例如在很多新聞報導中出現:初中寄宿學校中,很多教師眼中 的“學霸”卻在宿舍里喪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除了自己的衣物不會清洗以外,還對舍友們使用言語辱罵來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所以從這個例子上我們應該得出;只有理論知識的標準課程是不足以來衡量一個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也需要列入到中學生必修計劃中,得到和其他學科課程一樣的重視程度,必要時也可采用考試的形式檢測學生們的學習成果。
(二)提高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眾所周知,學校教育在學生的身心發展過程中占據著主導作用,所以教師對于學生來說,就會像一個榜樣式的存在。師在一件事情上的做法也會在無形中對學生產生一個模仿作用,在他們辨別是非能力還不夠強的時候,如果教師將隨手用完的廢紙扔到垃圾桶外面,學生看到后也不會再將自己的垃圾扔入垃圾桶內,因為他們認為教師的做法就是對的,自己也可以這樣做。所以教師應該在教授學生書本知識的過程中,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品德素質與生活作風,為學生們做一個積極的榜樣示范作用,才能夠從根本上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觀念。
(三)增加學生的實踐活動內容
如果教師在課堂中只是單純的將課本教材上的書面知識機械性的教授給同學,那遠遠是不夠的,因為學生單憑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很難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理解或掌握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課程的實際內涵。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多運用社會上實際發生的事件舉例來促進學生的深入學習。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中增添讓學生進行實踐鍛煉的課堂活動,例如對社會上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為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從自己扮演的角色去深入剖析各種人物的心理活動,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根據實際活動去教導學生應具備正確的道德觀念與法治思想;或者學校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社區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具體實踐,通過進行各種不同的活動工作,來從多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以及法治思想。
(四)培養學生的閱讀書籍習慣
初中階段,學生需要養成一個閱讀書籍的良好習慣,因為一本好書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獲取知識還能提高學生核心素質能力,還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充實自己課外生活。因此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在對他們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質的培養過程中,盡可能多的閱讀相關書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為此,學校可以每月舉行一次以培養學生道德素質與法治觀念為主題的讀書系列講座,每個參加該活動的學生都會獲得一本相應題材的書籍,在活動結束后可以把書統一放到班級設置的圖書角中,供同學們相互傳閱。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學生們在這個階段喜歡多讀書的行為特點來選擇的方法,能夠促進采用學生們喜愛的學習方式來促進他們對相應知識內容的掌握,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法治觀念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結束語
初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的發展都是不夠完善的,仍需要教師積極的指導和及時地糾錯。在這個學生樹立正確道德法治觀念的重要階段,教師應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來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提高他們自身對于法律的具體認識。這就要求教師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的潮流,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從學生角度出發,研究制定適合初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案,并通過增添適當的實踐鍛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19(19):81-82.
[2]趙洪琴.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J]. 文教資料,2019(11):198-199.
[3]丁作爽.淺析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A];2017年11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