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莉
【摘 要】對于當代高校來說,音樂教育需要注入一定的活力,加強學生們對體驗學習的認識。只有適當地體驗,才能夠懂得如何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很多時候需要創新,親自體驗學習的過程,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音樂教育;體驗學習;高校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0-0178-01
在當代社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教育改革要求高校在教育方面更加注重創新,高校要求學生們進行體驗性學習,對于學生們來說非常有幫助。一方面可以使得學生們懂得如何解決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對于音樂教育更加創新化。
一、體驗學習的意義
對于學生來說,需要不斷地實踐,去體驗音樂的意義和背景。對于當代社會來說,時代發展得太快,社會壓力太大,需要多去體驗學習的意義,將音樂作為一種排遣的方式,從而避免了被壓力所擊倒的情況。
二、體驗互動的模式
在音樂教學模式中,應當注重體驗互動的模式。與老師、同學以及其他相關方面的專家都可以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多從各方面學習音樂的魅力,在互動中,可以了解別人學習的方法,切入學習的要點,或者了解對于音樂學習的個人看法和見解。
三、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最重要的是,在體驗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是一個時代的同齡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也有自己的喜好和欣賞能力,讓學生內部自己去交流,才能讓他們懂得如何更好地學習和理解音樂。
四、提升實際操作能力
提升實際操作能力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是極其富有意義的。實際操作能力對于每個學生都是有要求的,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實際操作能力也會有所不同,只有經過一定的實踐才能使得學生對于音樂教學模式理解得更加深刻。只有提升實際操作能力,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教學的理解,實際操作能力可以使得學生對這個學科有很深的理解和興趣。
五、增加課外空余時間
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要給予充分的課外時間,除了理論性知識教學以外,還需要課外時間的消化,還有每個同學之間的交流都是需要時間來整理的。課外空余時間的增加,也能讓學生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發展一些相關的課外活動。比如,在課堂上空出來一些時間,讓學生一起進行學習和鑒賞,在課堂外,也可以通過一些課后活動,如舉辦一些與音樂相關的社團等,都有助于這個音樂學科的發展。
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
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能夠加強學生對音樂教育的理解和學習。審美能力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音樂教育的反射,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的內在含義。當學生對音樂審美能力提高的時候,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真正代表的含義、音樂所存在的時代背景以及音樂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都是需要我們去學習和發展的。
七、進行家校聯合
音樂教育中也應當加強家校之間的聯合,家校的聯合,有助于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家庭中,家長先天的培養對學生也是極為有用的,在學校中,由老師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也是極有必要的。
八、分組學習音樂技巧
在音樂教學模式中,也要考慮到分組學習音樂技巧。每個學生所能理解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所能學會的音樂技巧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老師及時帶領學生進行分組學習音樂技巧。這樣的話,既可以幫助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一起提高,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所處的發展階段,與相同階段的同學們一起學習和發展。
九、考慮學習差異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學習差異。每個同學對于音樂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能學到的東西多少也不一樣,這就需要同學對自己有清楚的了解和認知,才能更好地發展和學習。學習差異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差異,這個是當代社會和教育改革下的時代背景所需要的,所以要尊重差異,在差異中尋找合適的方法和技巧,將這個學科發揚光大。
十、促進反思和評價
在音樂教育改革中,要及時促進學生的反思和評價體系。及時反思有助于學生進行回顧和理解,在反思中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學習他人的長處,也能在評價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和共同進步。反思和評價體系是學習后回顧的最好方式,所以,這種教學模式下,我們要懂得如何反思、反思什么。以及評價的時候,如何評價、評價什么,都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反思、評價體系,才能更好地發展音樂教學模式。
十一、小結
對于當代音樂教育改革要求,各個學校都應該加強音樂教學的力度。在學生興趣使然下,運用合適的方法使得學生有個更好的發展前景。音樂作為學生的一種興趣和宣泄渠道,都是極為重要的。需要各個方面的努力,才能促進這個科目的發展和激發這個學科的潛力,使其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樺.多角度的聆聽、實現學生音樂聽覺感知[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3-4.
[2]肖海平,付波華.體驗式教學素質教育的理想選擇[J].教育理論研究,2004-1.
[3]朱名燕,彭志修.音樂教育實施指南[J].華中師范大學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