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利 段智敏
[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是時代賦予高職教育的新使命,也是高職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更是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文章結合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問題,分析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展開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多樣化嘗試,提出了具體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6.169
1 前言
民族的進步需要創新,發展的動力是創業,可以說,創新創業是實現社會長遠發展的根本途徑,而相關的人才更是脊梁。這里所說的人才即創新創業人才,他們不僅要能夠攻克和掌握行業及相關領域的核心技術,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完成創新成果轉化,還要具備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能力,成為具有開創性個性的人。作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載體的高職院校更應從這一現實需求出發,整合各種教育資源,轉變固化的教學觀念,大膽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將靜態、封閉的教學實際轉變為開放互動的、尊重人的個性、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
但是,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創新創業教育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諸如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法單一、考評方式僵化、管理體制滯后等矛盾異常突出。這些都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其要求高職院校必須立足教學實際,從整體入手,從細節著眼,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革新,強化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
2 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2.1 時代賦予的教育使命,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目標
高校的連年擴招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整體質量放松了要求,雖然讓很多學生得以進行深造,但也不可否認地阻礙了整體教育效果的提升。具體到高職院校而言,其教育的定位是適應市場的實際需要,努力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崗位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推進,高職教育的目標開始為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以培養既能就業又能創業,既有專業特長又有專業管理能力的創新創業人才,這恰恰是時代賦予的教育使命。
2.2 促進經濟發展、緩解高職院校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人數猛增,導致市場人才供求關系已經從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而這進一步激化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巨大壓力。為此,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很多高校的重要改革方向。在高職教育教學中,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轉變了學生固有的就業觀念,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而這也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發展可能,有利于營造自主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促進經濟發展。
2.3 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
創新創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說是一種自我教育,其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精神、自主意識與自主能力的培養。鑒于此,在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中,應時刻體現“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切實占據學習的主體地位,并逐漸成為自己職業發展的主宰者和規劃者,最終促進其多元化發展目標的實現。
3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3.1 結合科學觀念,設計培養方案
在教育教學中,觀念是先導,這一點在任何教學中都適用。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而言,其創新創業人才的定位與培養目標需要進一步明確,而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中站在時代和人類發展的高度去審視創新創業教育,設計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上,高職院校及廣大教師應群策群力,共同設計實際的人才培養方案,凸顯培養特色,借助前期的市場調研,對社會各行各業中的相關人才進行培養,除了基本的理論能力外,還要積極發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思考的能力,讓學生樂于在教學中實現自主個性化學習與創新。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發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思考能力。有了這些的加持,學生在未來的創新創業才能更加順利。
3.2 完善課程體系,突出能力培養
創新創業教育中人才的培養必須以能力的提升為切入點,因此在具體的課程體系設計上應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技能。鑒于此,具體的課程設計必須包含專業領域的理論和前沿信息,以及相關專業橫向延伸滲透的課程,真正將技能與創業知識有機結合。具體而言,主要可以從基礎課程、活動課程和實踐課程三方面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在目標、任務和要求方面逐一完善。例如,基礎課程應包含多方面的學習理論,保證學生可以從中獲取創新創業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核心知識;活動課程應結合具體的課程目標和任務廣泛開展相關的校園活動和教育活動,將創新創業的內容與精神融入氣質,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氛圍。
3.3 創新教學模式,拓寬成才路徑
創新創業教學中的教學模式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從整體來看,想要大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必須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模式的革新。
第一,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方面,應增加相應的創新創業課程,最大限度地將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緊密結合。比如,在理論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課堂討論教學,或者開展現場模擬教學、項目訓練教學等,從多個方面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配合“彈性在線教學”“理論+創業項目實戰推演教學”等實現線上線下創業基地與平臺的建設,以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
第二,結合地域發展,突出創辦特色。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和辦學能力的重要標志是鮮明的辦學特色。鑒于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不一、區域經濟結構相差較大等現實弊端,創新創業教育可以面向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切實凸顯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第三,加強校企合作。作為高職教育教學中培養人才的有效模式,校企合作的實施重點在于培養“理論夠用,技術管用,特長好用,經久耐用”的人才,而這與創新創業人才有著很多的共通點。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將教育教學與企業培訓有機結合,實現人才與社會需求的統一,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拓寬學生的未來出路。
3.4 完善評價體系,促進個性發展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考核形式的單一化已經嚴重阻礙了其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問題上,必須堅持的一點就是實施創新創業考評體系,進一步完善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機制。以考核內容為例,教師應將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第二課堂成績、學科競賽、創業業績等全部納入學生的評價體系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壓力與動力,明白未來的發展目標,進一步促進學生個性、特長和潛能的發展。
除了這些基本的評價形式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以抓好學生平時實驗和模擬實習管理為重點,并督促學生將時間、精力放在能力和興趣培養上,建立科學的實驗量化考核標準。
4 結論
創新創業教育中人才的培養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工程,其培養的人才質量的優劣更關系著我國整個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教學觀念、方法、模式與評價等方面的全面落實,這關系著教學效率的高低和人才培養的成敗。只有從這幾方面準確定位,不斷尋找自己的社會和企業的切入點及結合點,才能走出一條更加寬廣的富有特色的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吳升剛,劉文斌,劉錫冬.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4(18):88-90.
[2]陳怡.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3):34-35.
[3]李怡,曾新洲.“雙創”背景下湖南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市場,2018(11):176-177.
[4]徐玲玲.北京市屬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為例[J].中國市場,2016(34):12,103-105.
[作者簡介]何雪利(1982—),女,漢族,河南濮陽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