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燕 劉可夫



[摘 要]應用型本科院校與校外實習基地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是學校人才培育關鍵環節。只有更新觀念,科學建立校企協作育人多元管理主體,提高實踐教學基地運行質量與成效,優化管理制度,健全質量評價與監控機制,制定科學的實踐教學考核指標與方式,才能充分發揮校外實習基地的功能。基于闡述校企協同育人的必要性,分析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協同育人的現狀,提出規范實踐教學基地管理,完善保障體系與激勵機制,推動實踐教學基地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協同育人;實踐教學基地;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 G420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02-0130-05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llaborative parent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the off-campus internship bases is the key link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Only by updating the concept and scientifically establishing the principal body of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ing th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formulating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methods for practical teaching.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off-campus internship base.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educating peop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peopl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poses measures t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perfect the guarantee syste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Optimization Measures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踐育人的有效平臺,開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必經環節,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協同育人必要性分析
當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理念已從“學歷本位”轉向“能力本位”,“能力教育”已成為各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1]。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高校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也是高校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的主要形式。
(一)校企協同育人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教學環節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任務和目標的辦學層次與類別。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普及面越來越廣,國民經濟對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斷增加,中國向制造業大國與高科技領先的強國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轉向職業化,培養具有較為深厚理論知識與嫻熟業務技能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成為高校人才培養主要目標。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大學專業教學之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學生獲得和提升實踐能力的主要平臺,校企協同育人在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二)校企協同育人是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條件
應用型本科院校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但一些高校往往沒有形成合理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缺乏實踐教學平臺,就業渠道與職業取向多元化受到限制,無法滿足人才市場需求。依托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整合校企資源,加強校企協同育人,有利于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凸顯辦學特色的重要體現。
(三)校企協同育人有助于促進院校學科專業發展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在各類型的行業企業,通過實踐教學使人才培養直接面對市場和企業,高校應以社會所需人才為教學重點,科學地進行人才培養目標設定,要將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納入學校專業與學科建設的框架,應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構建及實習計劃與大綱安排等環節與企業充分研討協商,校企雙方加強資源投入,共同承擔育人項目,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促進學校專業和學科的發展進步。
(四)校企協同育人是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的有效途徑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人才培養主動適應社會需要,積極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溝通,秉承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服務企業與經濟建設,積極構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實現校企協同育人目標。
二、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協同育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偏差制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質量
協同育人是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化解傳統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脫節的有效舉措[2]。當前,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中還存在對協同育人認識不到位,教學計劃、課程體系設置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象;一些院校雖然有完整的實習大綱與計劃,但工作開展不細致;一些院校在協同實踐育人方面尚缺乏系統規劃,表現在人才培養計劃不完善、管理權限較為松散、共享平臺缺乏,校企深化合作難以開展。還有來自企業原因:一些校外實習基地對參與校企協同育人認識不到位,某些企業出于對商業機密、管理便利性以及經費等因素考慮,在集中接收大學生培訓中積極性欠佳,尚未形成合理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影響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運行效率
規范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推動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重要保障。由于協同育人涉及校企雙方利益,會存在一定的矛盾與沖突,需要加以科學管理和經常性的協調。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會導致實踐基地建設流于形式,在人員安排、經費配備、教學條件等方面難以協同,校企難以真正實現互惠互利,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得不到有效的指導與監督,影響實習基地運行效率和學生實習效果。
(三)質量評價與監控機制不合理阻礙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功能發揮
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是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重要環節,良好的監控機制是實踐教學基地有效運行的保障。當前一些高校單純追求實習基地數量,對質量監控有所忽視,雖有評價機制,但評價指標設置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強,如對學生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出勤、撰寫實習報告和實心心得等作為考核指標,對學生的實習業績重視不夠,對專業技能的考核還存在一定的盲區;無法及時從企業及學生兩個層面獲得實習信息,對實習質量的評價以及監控不到位,因而無法充分發揮校外實習基地的應有功能。
(四)協同育人保障體系不完善制約校外實踐基地教學可持續發展
1.師資力量不足。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數量增加迅速,一些高校因師資力量不足而未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指導,或雖有教師指導,但大多是無工作經驗的年輕教師,指導工作質量不高。企業因條件限制不能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的實習進行業務指導,或雖安排了人員指導,但因激勵機制缺乏等原因導致企業指導教師積極性不高而流于形式。
2.建設經費不足。校外實踐實習基地建設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但這類投入一般不會進入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考核指標體系中,導致學校對實踐基地建設投入不夠,實習經費有限,無法落實校企互惠互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實踐基地建設質量。
3.政策的制約。高校因職稱評定、績效薪酬等向科研和校內教學傾斜,校外實踐實習指導及業績成果等往往不受重視,加上激勵制度不完善,教師不愿意或不重視實踐教學指導,制約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優化校企協同育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對策
(一)統一認識推動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互惠互利、資源共享、共同促進是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原則。校企雙方應統一認識、立足高質量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推動校企深度合作。
1.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機制
應用型高校應結合辦學條件和人才培養目標,科學設置各專業實習項目,切實提升實踐教學基地協同育人效能。為使實習項目具有科學性與可操作性,需要建立與優化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形成制度和規范。如可邀請校外實踐基地技術骨干及中高層管理者參與課程設置、教材編寫,開設講座和專題研討;選派教師到實踐基地駐點進行指導和業務交流,共同承擔攻關課題和項目,充分動員和投入校企智力資源,形成科學有效的育人機制。
2.依托共建項目提高實踐教學基地功能
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中,可依托教研科研項目來帶動基地的功能發揮,拓寬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空間,提升校企合作深度。如積極申報項目,以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校級教研教改項目以及各級各類“大創”項目和“挑戰杯”項目等為依托,實施項目驅動,將項目立項的資金用于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使學生的實習實踐更具有目的性,教師的指導更具有方向性,實習成果更具有現實性。
(二)優化管理制度,提升實踐教學基地管理質量
在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中,應注重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其管理制度應符合基地建設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運行程序,實現實踐教學管理的精細、科學與高效。優化實踐教學基地管理流程,重點做好實踐教學基地資源管理、項目管理、安全管理、信息與檔案管理、質量監控等工作,提高管理水準,提升管理質量。
(三)改進實踐教學基地質量評價與監控機制
1.優化考核評價指標體系
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是為了合理和系統地衡量學生實習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實習積極性和能力獲得。評價指標應全面、科學和具有可操作性。考核評價指標可分為定性和定量兩類指標,全面對學生的實習效果和業績加以考核與衡量。擬出主要評價考核指標如圖1所示。
2.建立有效的質量監控機制
建立質量監控機制是為了更好地執行高校辦學方針,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落實責任制,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在質量監控系統設計中,政府提出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標準,進行高校辦學導向。行業企業等校外實踐基地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校外實踐實習內容和大綱的制定,執行實習流程,擬定考核方式和指標,加強信息的傳遞溝通,共享學生實踐實習成果,對業績進行評價。各因素有機結合,形成較為全面的質量監控循環系統,見圖2。
(四)形成高效的激勵保障體系
1.強化組織保障
為保證實踐基地教學有效運行,組織機構保障是前提。可在學校和企業聯合設立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決策機構由學校和實踐基地主要領導組成,負責基地組織建設、管理與運行等宏觀決策;執行機構主要由學校實習管理職能部門和各二級教學單位負責人、指導教師與實踐基地的指導教師組成,主要負責基地實際運行中的具體實務。各層級明確職責分工,加強任務落實,合理調配資源,實施質量監控和業務運營等工作,組織機構如圖3所示。
2.落實經費保障
經費投入是實踐基地建設與運行的必備條件。經費來源一般包括:一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按比例下撥的各類實踐基地建設項目費用;二是各二級學院自主分配的實踐基地建設經費;三是與基地建設相關的科研教研以及學生“大創”項目立項項目經費;四是實踐基地共建單位的經費支持。應完善經費使用管理制度,加強經費監管力度,保證專款專用,防范經費使用中的不良現象,提升實踐基地建設經費使用功效。
3.統籌師資保障
師資包括高校的專職教師和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校外實踐基地的師資調配和使用包括:一是鼓勵教師到專業對口基地駐點,開展調研,對學生進行業務指導,為自身積累教學所需專業理論、職業技能和實踐經驗;二是采取“請進來”的辦法,聘請企事業單位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作為學校兼職教師,對學生校外實習進行技術指導、畢業設計(論文)指導,可在校內外對學生開展專題講座與授課、參與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答辯等。三是建立產、學、研校企深度合作平臺,教師結合實踐基地工作開展科研立項,實踐基地為科研成果提供轉化平臺,實現資源流動與共享,形成互惠互利、學以致用的良好局面。
4.完善激勵保障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有效運行需發揮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實踐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對學生的激勵包括實習基地給予學生適當的實習工資,解決食宿交通,為學生購買相關保險;在學分認定、評優評先、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立項等與學生實踐基地工作經歷與成果相聯系,并予以傾斜。對教師的激勵,一是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積極申報與實踐基地相關的科研教研教改項目;二是鼓勵青年教師到實習基地駐點,在工作量認定、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照顧和傾斜;三是對實習基地(企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指導教師計算適當的教學工作量并計酬,聘為高層次兼職教師并頒發證書。
四、結語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校企協同育人的重要平臺,也是高校人才培養與專業教學的延伸與深化。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轉變的新形勢下,為適應社會需求,學校應轉變觀念,主動順應市場,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模式,提升實踐教學基地質量建設,促進學校的科研、教學、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功能的有機融合,秉承“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促進、互惠互利”的原則推進實踐基地建設工作。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經濟圈戰略等向縱深推進,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思想道德水準和業務素質培養跟上時代發展要求,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院校才能具備強勁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周愛國.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1):74-75.
[2]房三虎,張永亮,謝青梅.協同育人視域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4):219-222.
[3]趙哲.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創新的機制障礙與對策——以遼寧省高校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4(3):49-53.
[4]劉碧強.協同實踐育人視角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5):248-253.
[5]馬鵬.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研究[J].齊鑫物流教育,2014(2):367-370.
[9]盧冬君.構建高效協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高教探索,2015(6):25-28.
[10]劉盺.高效實踐教學管理制度的現狀及對策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4(19):19-50.
[11]張澍東.關于高職產學合作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3(8):35-37.
[12]趙民,司潔萌,鄭紅玲,張幸,林鈞昌.地方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基地建設的思考——以唐山師范學院經管系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4(1):54-56.
[13]戴飛,黃曉鵬,趙武云,孫偉,萬芳新,戴立勛.農機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與運行策略研究——以甘肅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8(8):115-118.
[14]夏海蘭,張文璐.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8):419-421.
[15]王明華,鮑長生.“雙聯互動”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39-41.
[16]田光偉.面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金融實踐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162-164.
(責任編輯:張彤彤 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