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尚莉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護理應用于先兆流產護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實驗樣本均為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間收入的所有先兆流產患者76例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38。對實驗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護理干預。護理完畢后觀察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的變化。結果: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焦慮情緒以及生理指標均有所改善,而實驗組患者的改善狀況較對照組來說明顯更優,數據對比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實驗組患者的流產事件發生率僅為2.00%,相較于對照組患者的12.00%來說明顯更低,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對先兆流產患者進行護理時,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輔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具有高度的可應用價值。
【關鍵詞】心理護理;先兆流產;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161-02
胚胎或胎兒尚未具有生存能力而妊娠終止者,稱為流產( abortion, miscarriage)。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流產妊娠周數有不同的定義。我國仍將妊娠未達到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g而終止者,稱為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前者,稱為早期流產,而發生在妊娠12周或之后者,稱為晚期流產。流產分為自然流產( spontaneous abortion)和人工流產( artificial abortion)。胚胎著床后31%發生自然流產,其中80%為早期流產。在早期流產中,約2/3為隱性流產( clinically silent miscarriage),即發生在月經期前的流產,也稱生化妊娠( chemical pregnancy)。主要表現為暗紅色或血性白帶患者,下部有輕微疼痛或腰酸,在此種狀況下,女性的宮口未開,并且胎膜未破,在這種狀況下可能會引發流產的狀況,而做好有效的治療或護理能夠保證患者妊娠穩定,使妊娠期延續。這種病的發病率較高,而導致這種病癥的因素較多,對于女性的身體健康會造成極大的影響[1]。故而在對其進行護理時,需要配合良好的心理護理,這樣才能保證患者的康復,本次研究分析心理護理應用于先兆流產護理的效果,現將其整理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實驗樣本均為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間收入的所有先兆流產患者76例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38。對照組中患者年齡信息區間介于20-32歲,患者平均年齡(26.4±5.9)歲;實驗組中患者年齡信息區間介于21-35歲,患者平均年齡(27.1±5.5)歲。
所有患者個體資料在納入實驗前,均由我院醫務人員進行資料統計,確認患者不存在其他器質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患者的個體狀況良好,具有隨訪耐受性,患者的相關資料錄入Excel表格統計分析后未見明顯差異,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護理干預,包含監測其生命體征,遵醫囑指導用藥等。實驗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其中包含:
當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首先應當做好患者的心理狀態,評估了解患者的個人性格特點,根據患者的需求制定持續性的心理護理措施。
首先應當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建立起完善的護理目標。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評估結果對其進行護理方案制定,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進行負性心理疏導,提高患者的心理防線,促進患者心理-生理狀態的平衡,盡可能加快患者的機體恢復。
在進行心理護理時,護理人員需告知女性先兆流產屬于正常現象,不可過于緊張或焦慮,因為焦慮或緊張的情緒會導致女性的生理功能受到情緒的影響分泌其他激素,故而需保證患者在治療期間的情緒狀態。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交流時,需要耐心且細致的為患者講解,了解患者的心理訴求和心理活動,掌握患者最擔憂和最需要了解的問題并給予解決,做好有效的護患關系建設。
同時在進行心理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首先應當加強患者的病情觀察和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腹痛和陰道流血的狀況。并告知患者及家屬先兆流產會對女性造成的危害,盡可能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患者后續意外懷孕或再次流產的可能性。
1.3 評價標準
采用SAS和SDS評分對患者的情緒狀況進行評價。同時記錄所有患者的流產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實驗數據選擇SPSS22.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統計操作由同組檢驗人員開展,計量資料(年齡、評分值)選擇T值進行檢驗,計數資料(流產率)選擇X2值進行檢驗,以P<0.05作為數據差異界限,說明統計學差異存在。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焦慮情緒以及生理指標均有所改善,而實驗組患者的改善狀況較對照組來說明顯更優,數據對比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實驗組患者的流產事件發生率僅為2.00%,相較于對照組患者的12.00%來說明顯更低,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心理護理是一種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解決的護理措施[2],其主要方案是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根據患者的狀況制定心理護理措施,旨在為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改善,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一方面能夠增強患者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也能增進護患關系,盡可能使產婦的心理保持穩定狀態,避免出現過于焦慮和抑郁等情緒[3]。
而在心理護理中,最為重要的是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護理人員要求患者家屬給予產婦足夠的關懷和心理安慰,這是由于大多數產婦在妊娠期間都很容易出現不良情緒,認為自己容易受到忽略,在分娩后也會導致自己的家庭地位降低,這樣很容易導致產婦出現抑郁情緒,故而需要配合家屬的支持,以保證產婦心理護理的有效性[4-5]。
綜上所述,在對先兆流產患者進行護理時,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輔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具有高度的可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莉萍.心理護理聯合及行為干預在先兆流產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心理月刊,2019,14(13): 85.
[2] 林雪英,李素婷,江潔瑩.早期先兆流產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9):111-113.
[3] 薛朱悅,趙煒.針對性心理護理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47):108.
[4] 許學紅.個性化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對先兆流產患者睡眠質量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1):135.
[5] 吳芳.針對性心理護理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甘肅科技,2018,34(20): 161-1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