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科學分層、目標分層、問題分層、練習分層四個方面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有效地實施分層異步教學進行了剖析,促進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分層異步教學法 小學數學 素質教育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A-0034-02
大班額教學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困難,畢竟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性特點都不相同。如果教師在面對不同的學生時采取的教學方法一致,那么這種近乎“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勢必會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進而影響班級整體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分層異步教學有效集合了個性化教學與集體化教學的優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不僅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也讓每位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激發,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有利。
一、分層異步教學的定義
分層異步教學就是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然后根據每個層次之間的差異再將他們分成不同的小組,最后把相關的目標與計劃分配到每個組中,讓每組內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目標完成相應的任務,這樣的學習才能與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讓學生得到針對性更強的輔導或指導。所以,分層異步教學往往具有針對性更強、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重視興趣激發等特點,被廣大一線教師廣泛應用,并且收獲了較理想的效果。
二、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分層異步教學法作為一種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背景下全新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意識到了它在當前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并且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可見,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欲望是非常強烈的,而且他們對周圍的事物、課本的知識等都表現出了較強的好奇心。這不僅是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也是他們在小學階段表現出來的優點。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這些特點進行分層異步教學,滿足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望和好奇心,進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能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更強的教學
每位小學生的發展經歷都不同,在諸多方面都體現出了個體差異性,如智力、學習能力等。所以,教師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采用分層異步教學,摒棄傳統教學方式中的諸多詬病,如忽視學生主體性地位、不夠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和個性特點的發展、教學不具有針對性等,從而為每位學生提供針對性更強的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發展。
(三)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主體性地位
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其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起主導作用。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分層異步教學法,不僅能讓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而且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更有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互動或互助,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而且,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有了更多自主思考和表達的機會,這對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勇于創新的精神非常有利。
三、有效實施分層異步教學的主要措施
(一)根據科學的標準合理分層
在運用分層異步教學法進行教學時,首先要將學生依據科學的標準合理分層,而這取決于教師對學生是否有足夠、全面的了解。所以,教師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內心需要和個性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為后續分層教學提供確切依據。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各方面的因素,如智力、態度、學習能力、知識基礎等,并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優等生、中等生和潛力生三個層次。優等生的智力和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都非常好,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等各方面表現優秀。中等生的人數在班上較多,他們的智力和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表現良好,能自主學習,但學習能力不夠突出,處于中游水平,知識基礎相對比較扎實,但還不夠拔尖。潛力生在智力、態度、習慣、學習能力、知識基礎等方面表現都不太理想,對學習缺乏必要的興趣,甚至課堂上也常常會影響教師教學和其他學生學習。分層異步教學法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盡管每位學生的學習習慣、方法、態度、能力等都不同,但在分層異步教學過程中,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展開學習,從而讓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激發。不過,這種分組方式并非固定不變,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適當調整。例如,有的潛力生在分組之后,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績始終穩定在中游水平,那么教師可以將這部分學生從潛力生層次劃分到中等生層次中。同樣,如果中等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讓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那么教師也可以將之劃入優等生行列。總之,將學生劃分層次一定要根據科學的標準合理分層,允許適當調整以激發學生的熱情。
(二)教學目標要體現不同層次
教學目標是實現學生提升的重要依據和參考,也是分層異步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教學目標也應該體現出不同的層次。如果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大體相同,那么教師應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更加個性化的要求,每個層次的學生要求可以不同。當然,教師也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例如,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可以先對教學目標的選擇和分層做一次測試,根據測試結果把學生分層分組,然后將教學目標也同樣分成A、B兩個不同的層次。A層次的教學內容是新課標中規定的,相對而言都是一些基礎知識,這些內容通常適用于潛力生和中等生。B層次的教學內容超出了新課標的要求,往往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是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才學習的,通常這些內容都有一定的難度,比較適合優等生,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優等生的創新思維。當然,B層次的教學內容應該以學生整體水平為參考作適當調整,防止太難影響了學生的探索興趣。在這種教學目標分層方式下,教學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其中的問題、練習等都要不斷分解,然后再各個擊破實現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設計《認識平行線》一課的教學目標時,A層目標可以設定為“結合相關情境感知兩條直線存在的位置關系,從而認識平行這種特殊的位置關系”;B層次目標可以設定為“通過合作交流探索作平行線的方法,并在生活中觀察平行現象,為學習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奠定經驗基礎”。
(三)課堂提問應適當分層
為了充分激發每個層次學生回答問題和思考的積極性,教師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也應該有所分層。簡單的問題讓潛力生回答,稍難的問題讓中等生回答,創新型問題讓優等生回答。這樣一來,每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符合小學生想表現的成長特點。這里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為例,教師可以對全班學生提出一些基礎性問題:1.請全體學生將自己課前已經做好的長方形拿出來,每相鄰的兩個同學互相幫助,嘗試測量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小,并且說一說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測量的?2.盡管測量的方法不同,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接下來請學生觀察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邊長之間的關系。教師還可以對優等生提出一些拓展性問題,如:1.大家都掌握了如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那么你們能找到身邊的長方形嗎?找到后,請計算它們的面積。2.學完了長方形的面積求法之后,你有什么啟發?
(四)課堂練習要體現不同層次
練習是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不僅能讓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從而發現其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在日后教學中調整教學內容或教學方法。因此,為了讓課堂練習發揮更大的作用,并且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有必要將練習分層布置。也就是說,給潛力生布置一些基礎性練習,讓他們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得到消化;給中等生布置一些鞏固加強型練習,讓他們在復習鞏固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其他知識;給優等生布置一些難度稍大的探索性題目,讓他們充分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并且形成較全面的知識網絡。這里,仍然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為例,教師可以對全班學生這樣布置練習:首先,針對潛力生和中等生布置基礎題——黑板長3米、寬2米,那么這塊黑板的面積是多少?其次,針對優等生布置拓展題——有一塊周圍圍上24米籬笆的長方形菜地,你知道它的最大面積是多少嗎?當然,也并非潛力生和中等生不能做拓展題,優等生不能做基礎題,教師要靈活把握,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
綜上所述,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提高小學生的興趣和促進個性化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我國當前實施的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理念保持一致。所以,教師不僅要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的阻礙作用,還要在充分認識分層異步教學先進理念的基礎上,在小學數學日常教學中從科學分層、目標分層、問題分層、練習分層四個方面加強落實分層異步教學,以此不斷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登奎.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異步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3(21)
[2]劉轉霞.分層異步 同步達標——淺析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6(11)
[3]陸樂.“分層異步”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4)
[4]劉西慶.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中華少年,2017(28)
作者簡介:唐瓊朝(1978— ),女,廣西玉林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2014年被評為玉林市優秀班主任,2018年被評為玉林市科研先進個人,主要從事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