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節奏訓練的概念、增加節奏訓練教學作用,論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增加節奏訓練的策略,提出要增加節奏訓練的趣味性、實踐性,教師還要進行綜合性節奏訓練教學,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和音樂教學成效的達成。
【關鍵詞】節奏訓練 音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A-0152-02
和聲、節奏、旋律是構成音樂的三大要素,而節奏是規律的表現形式之一。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當前學校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在音樂教學方面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但大多數教師對相關音樂節奏訓練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進而對小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教師應當將節奏訓練當作重點內容,制訂合理化教學策略,為強化節奏訓練效果提供支持。
一、節奏訓練的概念
(一)節奏與音樂的關系。節奏與音樂關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節奏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音樂為節奏的施展提供了空間。節奏是音樂的重要構成元素,缺少了節奏填充的音樂會失去藝術性與欣賞性。節奏與音樂不同,主要體現在音樂節奏變化的差異上,節奏豐富了音樂的多樣性,但如果節奏脫離了音樂空間,常常會顯得蒼白無力。音樂將各種節奏巧妙地融合于整體,增添了音樂的活力與生命力。音樂創作為節奏提供發展的空間,更多更優秀的節奏給大眾帶來聽覺盛宴。
(二)節奏訓練的概念。節奏是指將長短強弱不同的聲音進行巧妙組合,形成悅耳美妙的音樂,給大眾傳遞出更優美的聽覺體驗。一般節奏訓練是指增加多種科學節奏的訓練方式,提升學生的節奏樂感,激發學生對音樂節奏學習的興趣,提升音樂修養,為之后的音樂學習與創作提供一定保障。在相關音樂節奏的訓練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科學方式從基礎到高層次,全方位提升節奏教學成效,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1]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增加節奏訓練教學的作用
為了更全面地增加對節奏訓練教學的作用進行分析,筆者對本校五年級一班52名學生進行實驗,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增加節奏訓練教學,而對五年二班51名學生依舊采用傳統音樂教學形式,最后具體分析兩個班級教學成效。教學時間從2019年10月14日起至10月25日止,并于10月25日下午進行音樂綜合測試。綜合測試卷主要涵蓋四個方面內容:一是對音樂課程滿意度調查;二是音樂感知力習題測試滿分100分;三是音樂樂譜相關知識考查滿分100分;四是根據音樂自由發揮隨筆寫作。
實驗結果顯示:五年級一班52人中,有48人表示對增加節奏訓練之后的音樂課程十分滿意,2人表示比較滿意,2人表示一般;五年級二班51人中,有12人表示對傳統課程十分滿意,26人表示比較滿意,13人表示一般。綜合測試結果為:五年級一班音樂感知能力練習題平均成績86.5分,五年級二班音樂感知能力練習題平均成績67分;五年級一班音樂樂譜相關知識考查平均成績87.5分,五年級二班音樂樂譜相關知識考查平均成績65分。在自由發揮方面,五年級一班有36人能夠自由發揮,他們的隨筆寫作充滿想象力;五年級二班有18人自由發揮,其隨筆寫作十分新奇有趣。
(一)學生的興趣濃厚。上述調查可知,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增加節奏訓練,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增加節奏訓練之后滿意度(50人)遠遠高于傳統音樂教學方式(38人),學生對課程滿意教學成效也就得到保障。小學生活潑好動,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對音樂教學帶來諸多不便。教師通過節奏訓練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致,進而提升學生的滿意度,使音樂教學取得不錯的成效。
(二)學生樂感能力提升。傳統教學中學生樂感能力提升比較緩慢,對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成效造成不利影響。在增加節奏訓練教學方式之后的音樂教學(86.5分),學生樂感能力提升比較迅速,遠遠高于傳統音樂教學形式(67分)。可見,教師在傳統音樂教學中適當增加節奏訓練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三)學生音樂技能提升。通過上述調查可知,傳統教學中學生音樂技能提升比較緩慢,質量也比較低,但增加節奏訓練教學之后,學生的識譜能力(87.5分)提升速度比較快,且提升質量比較高,與傳統音樂教學(65分)相比,音樂技能提升得到大大增強。可見,增加節奏音樂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從識譜能力與記憶能力兩個方面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2]
(四)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提升比較明顯。由上述調查可知,學生在傳統教學中的音樂創造力與想象力提升比較緩慢,提升質量也比較低。教師通過增加節奏訓練教學之后(36分),學生的音樂創造力與想象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其提升速度與質量要比傳統音樂教學中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18分)好得多。可見,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通過培養想象力與創造力,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為之后學生的音樂創作與理解奠定基礎。
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增加節奏訓練教學策略
(一)增加節奏訓練的趣味性。教師在進行節奏訓練教學中,可以適當提升訓練的趣味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選擇趣味性的音樂課程方式,為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如在進行節奏訓練教學中增加游戲形式,讓學生參與到音樂游戲之中,滿足學生的興趣,保障音樂教學成效。[3]例如,教師在進行樂器教學中,可以創設小組樂器識別游戲,在課程教學之前擺好各種樂器名片套集,給每一組學生分一套。隨后,教師在游戲中隨機播放相關樂器的一段節奏,學生判斷出是哪種樂器發出聲音,并在5秒內舉起認為正確的名片。回答正確的小組進入到下一輪游戲,被淘汰的小組可以作為游戲評委,在接下來的游戲中對其他小組進行監督,保障游戲的有序推進,同時確保全員參與。最后,對于獲得勝利的小組,教師要給予一定獎勵,可以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保障音樂課程教學的成效。
(二)增加節奏訓練的實踐性。教師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需要增加節奏訓練的實踐性。通過增加相關實踐活動,學生在演奏自制的樂器之后,加深對節奏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節奏學習的能力。例如,在最簡單的樂器制作中,學生可以增加玻璃瓶,適當調整玻璃瓶中水的分量,制作簡易樂器。教師需要先做示范,方便學生根據教師的行為進行訓練,提升學生把握節奏的能力。在進行音樂節奏訓練時,學生可以跟著音樂打拍子,掌握音樂節奏,提升學生音樂節奏修養。另外,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邊進行音樂欣賞,邊進行節奏演示,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教師還要注重對相關音樂的選擇,由于小學生正處于音樂起步階段,對一些復雜的節奏接受難度比較大,因此,教師在相關音樂節奏的選擇上要循序漸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調整教學節奏與教學內容,保障音樂節奏訓練的教學成效,實現個性化與具體化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三)進行綜合性節奏訓練教學。教師要注重綜合性節奏訓練教學,在綜合性音樂教學中從音樂教學目標、教學監控、教學反饋三個方面,全面提升音樂教學成效。首先,要注重音樂節奏教學目標的確立,根據教學目標制訂和完善相關教學方案,保障正確的音樂節奏訓練方向。其次,要注重教學監控。教師在進行音樂節奏訓練教學時,需要注意調節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促進教學的有效達成。再次,注重教學反饋。教師要及時掌握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更正,提升教學水平,促進音樂教學成效的提升。在完善教學反饋機制中,教師除了對學生與自身教學的情況進行總結,也不可忽視教師隊伍總結反饋,全面提升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明顯,主要體現在學生興趣濃厚、提升樂感能力、提升音樂技能、提升想象力與創造力等方面,教師可以從增加節奏訓練趣味性、實踐性,進行綜合性節奏訓練教學幾個方面入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教學成效的達成。
【參考文獻】
[1]王東雪.音樂節奏與動作節奏的序列匹配認知機制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7(1)
[2]孫丹丹.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藝術評鑒,2017(1)
[3]韓哲.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11)
作者簡介:楊自鑫(1987— ),女,甘肅臨澤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農村小學及幼兒園教育。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