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課程教學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課程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提供良好保障。目前,中職院校迎合課程教育改革要求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積極將人才培養方向轉變到實踐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目的在于確保所培養的人才可以滿足社會、企業的用人需求,緩解就業形勢緊張的局面。針對于此,本文主要以中職院校汽車發動機教學為研究對象,針對該專業工學結合課程目標以及實踐方法進行重點研究與分析,以其可以達到預期的職業能力培養目標。
關鍵詞:職業能力培養;中職院校;汽車發動機教學;工學結合
1 前言
目前,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促使傳統教育模式與教學觀念不斷發生改變,力求從多個層面實現與新課程標準的高效結合,為促進學生個體全面發展、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提供保障。根據當前實踐教學情況來看,課堂教學從原本應試教學工作過渡到素質教育教學工作方面,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實踐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期學生個體可以得到全面發展。為進一步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教育部要求中職院校教師應該轉變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理念思想,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實踐能力,盡可能地滿足社會、企業對于人才資源的實際需求。與此同時,為學生學生后續學習以及就業奠定基礎。
2 中職院校汽車發動機教學現狀及問題
中職院校汽車發動機教學工作主要集中以教學發動機耗損形式、耗損成因、修理工藝、修復方法以及維護原則、方法等內容為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光憑借理論教學知識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往往需要教師增設大量實踐課程活動,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明確汽車發動機結構、維修等要點內容,規避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問題。但是從實際情況上來看,汽車發動機課堂教學過程仍舊存在較多不足,導致學生群體無法有效運用相關知識內容,或者是缺乏對課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始終處于滯后狀態[1]。具體問題如下:
傳統教育工作主要以應試教學理念為主,在課堂教育過程主張以傳授知識為本,比較側重于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與系統性,對于實踐職業能力教學缺乏重視。對于中職汽車發動機教學而言,教學過程比較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教學目標的確立方面,仍舊以理論教學目標為主,對于職業能力培養問題缺乏定位。且傳統填鴨式教學問題明顯,導致課堂教學效果難以達到理想狀態。再加上課堂教學過程并未完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存在缺失問題。
3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中職汽車發動機教學工學結合目標定位問題分析
為及時規避上述教學問題帶來的不良影響,中職院校有必要針對當前教學現狀及不足問題進行積極改進,以期可以為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驅動力。近些年來,中職院校一直將教學方向放在工學結合目標定位問題方面,希望可以從多個教學層面統籌規劃、合理部署,解決以往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中職院校需要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導向的課程教學體系,徹底實現工學結合目標問題。足以見得,推行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工學結合目標儼然成為當下中職院校亟待踐行的目標內容[2]。
3.1 理論依據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其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職業能力,可以定義為個體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目標的課程教學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社會與企業對人才資源的實際需求,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成為對社會有建樹的人。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明確表示,按照職業發展的邏輯規律,注重個人的職業能力發展在某些層面上可以促進個人職業能力的不斷成長,能夠讓個體朝向特定化方向發展,完成職業教育目標要求。
3.2 工學結合模式
工學結合模式可以視為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按照本專業課程目標要求以及人才培養要求,采取系統化教學原則以及導向性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從實踐操作中深化個人專業能力。在此工作過程中,基本上可以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學習與工作一體化的工學結合目標。最重要的是,在工學結合模式的培養作用下,學生個人專業能力與關鍵能力基本上可以實現共同培養目標,利于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3]。
3.3 主要優勢
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課程教學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課程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提供良好保障。目前,中職院校迎合課程教育改革要求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積極將人才培養方向轉變到實踐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目的在于確保所培養的人才可以滿足社會、企業的用人需求,緩解就業形勢緊張的局面。通過系列化的引導工作,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完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任務。如此一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掌握汽車發動機理論知識,并積累相關維修經驗,為個人實踐能力與專業能力的有效提高夯實基礎。
4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中職汽車發動機教學工學結合措施分析
面對當前中職院校汽車發動機教學工作存在的不足問題,教師有必要肩負起自身的教育重責,積極貫徹與落實基于能力培養的工學結合教育措施,為學生個體能力的全面提高提供良好內在驅動力。以下是本人結合實踐經驗,從多個教學層面提出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汽車發動機教學工學結合的措施內容,僅供參考[4]。
4.1 積極轉變教育理念,確保工學結合目標的落實效果
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與人力資源開發體系的核心構成部分,在某些層面上肩負著國家人才培養的重大任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教育改革要求合理實施相關教育工作。在具體踐行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主張推行素質教育理念,如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等,為課堂教學效果提供內在驅動力。
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發動機理論知識。與此同時,嚴格恪守課堂教學原則,適當調整教學方案。教師應該立足于課堂教學實際需求,推行教學方法創新與改革政策。如應該正確把握課堂教學原則要求,盡量從全面性、針對性等角度踐行工學結合教學標準,確保職業能力培養定位目標得以實現[5]。
4.2 推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人才培養方案,達成工學結合教學目的
中職院校汽車發動機在教學工作內容上主要集中以教學發動機耗損形式、耗損成因、修理工藝、修復方法以及維護原則、方法等為主。在發動機實際教學過程中,光憑借發動機理論教學知識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往往需要教師增設大量發動機實踐活動,或者是構建發動機實踐課例等。
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明確汽車發動機結構、維修等要點內容,規避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問題。為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效果,建議教師應該積極推行基于能力培養的人才培養方案,定向定位課程教學目標,讓學生及時明確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加以嚴格控制,達到工學結合的教學目的。
4.3 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中職院校汽車發動機實踐教學若想達到預期效果,課堂教學工作就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學習地位的教學目標,充分踐行工學結合精神,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舉例而言,汽修教師應該按照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及個體差異性,分層教學,注重提升學生個體汽車發動機專業知識與運用能力。教學過程中,最好從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兩個方面貫徹工學結合方法的主導作用,提升學生對于發動機結構、維修、管理等內容的掌握效果[6]。
5 結論
總而言之,中職院校汽車發動機教學工作應該積極立足于當前教學要求,從多個方面統籌規劃、合理部署,將各項實踐能力培養措施貫徹與落實到課堂教學工作當中。針對當前課程教學工作存在的不足問題,教師應該肩負起自身的教學重責,從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實踐能力等方面入手,深化課堂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教師應該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課程教學體系,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內容等,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為學生日后發展提供內在驅動力,實現工學結合目標。相信通過全體師生成員的不斷努力,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工學教育目標勢必會盡早達成。
參考文獻:
[1]陳焱.中職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D].重慶理工大學,2014.
[2]陳高路,劉建平,辜東蓮,巫興宏,武華,林志偉,邱志華,蔡北勤,劉付金文,龐柳軍,胡學蘭. 基于能力培養的中職汽修專業工學結合課程研究與實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08):34-37.
[3]李可欣. 基于能力培養的中職汽車發動機教學工學結合課程研究與實踐[J]. 當代職業教育,2016(07):50-53.
[4]莫志明. 我國職業教育立交橋發展模式構建研究[J]. 職教論壇,2014(02):61-64.
[5]呂中國,王豐勝,朱小龍. 中職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8,38(02):5-7+28.
[6]范曉麗.汽修專業人才培養定位需求與發展趨勢分析[J].職教論壇,2017(04):73-72.
作者簡介
潘明華:(1979.07—),男,漢族,安徽省郎溪縣人,本科。研究方向:汽車發動機、電氣,講師,汽車維修工高級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