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旭
摘 要:近年來發生在高中生之間的校園欺凌事件,無論是在影響度還是發生頻率方面都在日益升級。在我國農村地區高中這種校園暴力、校園欺凌的情況更有蔓延發展的趨勢。本文首先闡述了農村高中校園欺凌的危害,其次則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如何才能更好的預防與應對校園欺凌。以期可以給農村高中校園的管理提供建議,維護校園安全,防止欺凌的發生。
關鍵詞:校園欺凌;農村高中;策略
0 引言
校園欺凌指的是一名或多名學生在校園內倚強凌弱,持續且集中的蓄意傷害其他同學,給受害者的身心造成嚴重損害的一種行為。在城鎮化進程中,一部分學生留守于農村,家長對其實施的家庭教育較少,甚至還有部分家長不關心學生的學校教育,再加上高中生處于青春叛逆期,就有可能衍生出許多欺凌問題。
我校高度重視校園欺凌,加強校園欺凌防治策略的研究,完善校園欺凌的防治機制,抓實校園欺凌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以下為我校應對校園欺凌的幾點具體做法。
1 加強學生教育,是應對校園欺凌最關鍵的、最重要的辦法
1.1 教育學生正確認識面對校園欺凌
通過主題班會、黑板報、講座等形式,讓學生知道:第一,什么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有些什么表現形式。第二,校園欺凌的危害,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怎樣預防校園欺凌,鼓勵學生在校園欺凌中主動告訴家長、老師,注意管控自己情緒。最后,加強法制教育。
1.2 重視傳統美德教育
學生不能正確面對校園欺凌,有的與各種文化思潮與社會現象的撞擊有關,加之青少年這一特定年齡階段身心還不完全成熟,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思想認識和心理問題以及不良的行為習慣。而這些存在的現實問題無疑都會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禮、勤、誠、恥”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為此,加強學生傳統美德教育,重視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中的感恩、寬容、互助、友善、文明禮儀等教育,也為矛盾糾紛的預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3 重視校園文化打造、校風班風建設,努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近幾年來,各地各類學校環境變化很大,學校也很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學校打造環境文化時應注意育人功能,將傳統美德與校園景觀結合打造,做到校園處處有教育,一花一葉總關情。這種環境必定會對學生有熏陶、浸染,必定能提高了學生修養。這些都是預防矛盾糾紛的有力的舉措。
2 嚴格學校日常安全管理
學校建立預防矛盾糾紛各種制度常規,有嚴密的安全網絡,如矛盾糾紛排查制度、校園巡查制度、生活老師管理制度、值日班主任公寓樓巡查制度等。學校行政值日、年級值日、班級樓道值日等要確保管理無死角。定期不定期的管制刀具的收繳并鼓勵學生舉報。建立高效的校園報告網絡體系,讓班主任及學校相關管理者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信息,從而及時處置。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自主管理,發揮學生會、值日班級的學生的勸阻和報告作用。
3 家校合作建立一個完善的教育保護系統
第一,家長要以身作則,在遇到沖突矛盾或在教育學生時要采用文明的方式來解決,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第二,家長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在校動態,對于留守兒童而言,家長也要及時的通過電話、微信等進行溝通。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被欺凌,則應當在第一時間與教師、學校進行溝通了解具體情況,并采用一個妥善的措施來解決。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教給孩子面對這一問題應當如何正確應對。如果孩子欺凌了其他同學,家長的批評教育是必須的,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耐心的引導孩子,使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第三,家校合作建立一個校園防欺凌協力機制。學校可以通過家長會、建立家長委員會等方式,來向家長傳遞一些校園防欺凌的知識,要時刻保持學校與家庭的聯絡。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對受欺凌者與實施者進行教育,如此才能良好的預防與應對校園欺凌。
4 明確教師職責建立防治校園欺凌機制
農村高中的學校氛圍與校園安全機制同校園欺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為了良好的預防校園欺凌的出現,就要明確教師的職責,建立一個完善的校園安全保護機制。第一,學校可以通過座談會、主題講座的方式針對校園欺凌的預防與處理對教師進行培訓,促使教師具備防治校園欺凌的能力。第二,針對已發生的校園欺凌制定應對方案。首先學校領導要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根據欺凌事件的嚴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措施來處理,以防止事態的惡化。其次,教師要明確事件中的欺凌者與參與者,明確相關責任的劃分,對欺凌者實施必要的批評與約束,進行懲戒教育。同時對于受害者教師也要關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對其進行心理上的撫慰。第三,學校在設校園欺凌舉報箱,在樓道口等地方公布安全管理人員電話,方便學生及時反饋情況,各班設立安全班長并做好培訓,這些措施方便及時發現反饋校園欺凌的情況。最后,學校要對雙方的心理狀態進行長期跟蹤,并引導學生正確的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要注意心理疏導,防止出現以暴制暴的情況。
5 加強相關法規的制定加強責任督導
農村高中校園欺凌的治理是相對困難的,無論是受害者還是施害者,都屬于未成年人,其思想價值觀念還不成熟,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校園欺凌的出現其原因是多樣化的,學校、家長、社會都要積極應對并參與管理,以有效避免校園欺凌的出現。目前我國關于校園欺凌的政策、制度以及法律法規的規定較少,即便是部分政策條文上有所涉及,但是其懲罰的力度也不足。校園欺凌事件的參與者都是未成年人,我國倡導的是說服教育,很少會上升至民法甚至刑法的高度。但是校園欺凌的惡劣影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就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校園欺凌的實施者與其監護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加大執法力度,對學生形成威懾力,使其不敢實施校園欺凌。
6 結論
校園欺凌的不良影響大,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家長、教師、學校以及社會應當對校園欺凌引起足夠的重視。學校、家庭與社會要形成合力,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展多元化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校園氛圍,實現校園欺凌的“零發生”。
參考文獻
[1]朱宗祥,陳鳳梅.農村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現狀調查與應對策略分析[J].中華少年,2019,(3):190.
[2]金凱華.如何減少農村高中學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J].高考,2019,(1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