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青松
[摘? ? ?要] 中國共產黨人清正廉潔價值觀的文化基因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中發揚光大。在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面前,有一些黨員喪失了清正廉潔價值觀。我們應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習近平同志關于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的指示落細、落小、落實。就黨員自身而言,要重新確立正確的人我觀、義利觀、苦樂觀和大小觀。就黨組織而言,要將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納入“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的大格局,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一體推進,融入黨員干部政治素質識別和評價機制,并積極營造崇尚清正廉潔的文化氛圍。特別是在當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弘揚并自覺踐行清正廉潔價值觀。
[關鍵詞] 清正廉潔價值觀;共產黨人核心價值觀;黨內政治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政治素質識別
[中圖分類號] D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20)03-0020-10
清正廉潔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十分重視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特別是共產黨人價值觀的建設。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1] 6 “要堅持標本兼治,堅持共產黨人價值觀,不斷堅定和提高政治覺悟。”[2]為了有效地倡導和弘揚共產黨人的清正廉潔價值觀,有必要對清正廉潔價值觀的歷史和現實狀態加以回溯和研判,并在此基礎上,對新時代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的核心任務進行梳理,對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的基本路徑進行探討。
一、中國共產黨人清正廉潔價值觀的歷史和現實狀態
清正廉潔價值觀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崇廉任廉的價值追求和以民為本、尚儉去奢、少私寡欲、見利思義、守本真心、斷惡修善等清正廉潔價值理念。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近百年光輝歷程中,十分注重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使清正廉潔價值觀始終貫穿于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中,而且使清正廉潔價值觀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精神內核的組成部分,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
作為中國共產黨人核心價值觀組成部分的清正廉潔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確立并奉行的價值觀。中國共產黨人的清正廉潔價值觀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超越。這種發展和超越表現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
從理論上看,中國共產黨人的清正廉潔價值觀,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文化自覺。中國共產黨人的清正廉潔價值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想及其社會主義的政治信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黨性,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清正廉潔價值體系。這一價值體系主要由三大價值理念構成,即“為國為民、無私奉獻” “克勤克儉、刻苦奮斗”和 “反腐防腐、永葆本色”。“為國為民、無私奉獻”價值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宗旨和使命,“克勤克儉、刻苦奮斗”價值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行為方式和光榮傳統,“反腐防腐、永葆本色”價值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人保持肌體健康的清新劑。中國共產黨人的這一清正廉潔價值體系,就整個體系而言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就其中“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等每一個價值理念而言,也大大豐實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以民為本”“少私寡欲”等價值理念。
從實踐上看,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是以中國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的文化。中國共產黨人的清正廉潔價值觀,實際上就是貫穿于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價值觀。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踐中,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在創建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的實踐中,一以貫之地倡導并努力踐行的清正廉潔價值觀。共產黨人清正廉潔價值觀的這種鮮明的實踐性特質,及其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以往的傳統社會無法比擬、無法企及的。
在國家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之后,中國共產黨不僅要經受長期執政的考驗,更要經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說,這四大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縱觀100多年來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國際社會主義陣容的演變,不少共產主義政黨變色了,不少社會主義國家變質了。應該肯定地說,中國共產黨在這四大考驗面前始終是頭腦清醒的,始終是砥礪前行的。中國共產黨也經歷了多次云遮霧繞,經受了多次風吹雨打。大多數共產黨人沒有摔倒,沒有迷航。從黨內政治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角度來看,清正廉潔的文化仍然是我們的主流文化,清正廉潔價值觀是我們穩定的價值根基。
但是,毋庸諱言,在四大考驗面前,特別是在十八大之前約20多年時間里,黨風社會風氣持續惡化,腐敗、腐朽亞文化蔓延滋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黨內政治文化遭受嚴重污染,共產黨人的清正廉潔價值觀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上至中央和國家乃至軍隊最高機關,下至鄉村街道社區,一些腐敗分子蛻化變質,驕奢淫逸,瘋狂謀私,肆無忌憚,令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為什么在一個時期會出現這樣嚴重的腐敗亞文化?從根本上看,是因為黨內以及黨外一些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了毛病。不少人完全背離或拋棄了清正廉潔價值觀。中國共產黨一度經歷了建黨以來最嚴重的清正廉潔價值觀式微之殤。
——有些人政治上蛻變,為國為民、忠誠老實等價值觀式微。“一些人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為了自己的所謂仕途,為了自己的所謂影響力,搞任人唯親、排斥異己的有之,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的有之,搞匿名誣告、制造謠言的有之,搞收買人心、拉動選票的有之,搞封官許愿、彈冠相慶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陽奉陰違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議中央的也有之,如此等等。有的人已經到了肆無忌憚、膽大妄為的地步!而這些問題往往沒有引起一些地方和部門黨組織的注意,發現了問題也沒有上升到黨紀國法高度來認識和處理。這是不對的,必須加以糾正”[3] 42。黨的十八大以后,黨中央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但仍然有一些人為實現個人政治野心而不擇手段。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人,不僅經濟上貪婪、生活上腐化,而且政治上野心膨脹,大搞陽奉陰違、結黨營私、拉幫結派等政治陰謀活動。一些人在重大問題上不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弄虛作假、做“兩面人”;在選人用人上任人唯親、任人唯利,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這類問題,往往隱蔽性強,不到關鍵時刻難以暴露。2014年至2017年五年間,共立案審查違反政治紀律案件1.5萬件,處分1.5萬人,其中中管干部112人[4]。
習近平同志針對我們黨內存在的一些問題,多次告誡我們如何樹立正確的人我觀,特別強調要正確處理公與私的關系。“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風問題……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系,都與公款、公權有關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3] 66。如今,我們必須徹底清算那些消極的、腐朽的、利己主義的人我觀,才能重新確立一心為公、利他主義的人我觀。
其二,重新確立正確的義利觀。義利觀是關于道德原則與物質利益關系的價值觀念。嚴格地說,在廉潔文化的語境內,義利觀主要是關于個人物質利益與社會公德以及個人名節之間關系的價值觀念。這和哲學上認識論和本體論語境中的物質與精神、存在與意識之間關系的問題,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不應該混為一談。在一個時期,有些人曲解“物質利益”與思想、道德的關系,極力宣揚“物質刺激”,把人們引向了牟取個人物質利益而不顧一切、不擇手段的邪路。為了追逐物質利益,一些人拋棄了誠信、道義、善良、友愛等基本的價值理念,開始制假販假:假煙,假酒,假藥,假名牌,假話,假唱,假鈔,假賬,假合同,假數字,假政績,假項目,假現場,假結婚,假離婚,假履歷,假年齡,假文憑,假論文,假課題……;一些人踐踏法律,行賄,受賄,欺詐,貪污,侵占國家和集體財產……。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大行其道,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現象愈演愈烈。
近些年來,習近平同志在許多場所特別是一些重大國際事務場所,明確提出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在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裝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正確義利觀,有原則、講情誼、講道義,多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2014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到義利兼顧,要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在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論斷中,再次對正確義利觀的主要內容作出了全面的闡釋。這些都說明,堅持正確的義利觀,不論對于處理國際事務,還是對于解決國內、黨內政治文化上存在的一些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誠如武漢大學楊軍教授所言:“我們在國內要處理物質利益與道德規范、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之間的矛盾沖突,國際上要在國際道義、正義與國家現實利益、根本利益之間作出取舍或平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無論是在國內解決復雜多樣的社會矛盾,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是在國際上應對各種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要求樹立和堅持正確義利觀。”[8]有學者認為,踐行正確義利觀的根本是辯證地處理好道義和利益的關系,實現二者的統一。義利之辨,是貫穿中國思想史的一個根本問題。義利關系在不同歷史時期曾有過不同的詮釋,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義利觀突出道義,強調義重于利。凡是符合“利天下”“利人”的行為就是義,而“害天下”“損人自利”的行為則是不義。先義后利、取利有道、義利統一,反映了中華民族的主流義利觀,也是我們一以貫之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9]。如今,我們在國際關系中強調確立正確的義利觀,強調的是關注各國共同利益,促進合作共贏。“在國際合作中,我們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義,堅持平等相待。經濟上,要……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既要讓自己過得好,也要讓別人過得好。……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10]”我們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強調確立正確的義利觀,并不是否定物質利益和正當得利,而是要堅決反對唯利是圖,反對見利忘義,反對患得患失。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君莫取”。在國內,在黨內,就是要求黨員干部看輕、看淡個人的私利,看重他人利益、公眾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看重道德、道義,看重名節、氣節。只有這樣,才能抑制私欲的膨脹,才能抵御物質利益的誘惑,才能永葆清正廉潔的本色。
其三,重新確立正確的苦樂觀。苦樂觀是關于苦與樂及苦樂之間關系的價值觀。什么是苦?什么是樂?是不畏艱辛、艱苦奮斗,還是貪圖享樂、及時行樂?這些有關苦與樂的基本問題,是苦樂觀應該回答的問題。對于共產黨人而言,確立正確的苦樂觀,應該著重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應該繼承和弘揚關心人民疾苦的價值理念。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精神。憂民之憂,苦民之苦。不畏艱難困苦,不怕吃苦,樂于吃苦。真正與廣大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克服困難謀發展,脫貧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應該繼承和弘揚樂于奮斗的價值理念。以拼搏為樂、以奉獻為樂、以奮斗為樂,始終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奮斗精神。
然而,一個時期里,不少人完全背離共產黨人清正廉潔價值觀,背離了正確的苦樂觀。享樂主義大行其道,奢靡之風滋長蔓延。一些人貪圖享樂,講究排場,大建樓堂館所、大量揮霍公款、大吃大喝成風,甚至生活腐化,權色交易,聲色犬馬,花天酒地。
早在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習近平同志在為在杭高校學生作報告時就指出,“大學生要積極培養吃苦、寬容、樂觀和團隊的精神,學習或做事要吃得起苦,為人或共事要多予寬容,受挫或遇事要樂觀向上,創業或成事要融入團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頭堅決反對“四風”,取得了明顯成效。“四風”的猖獗、蔓延勢頭被遏制住了,但是隱形的“四風”以及“四風”的變體依然存在甚至經常出現。習近平同志尖銳地指出:“有些領導干部愛憶苦思甜,口頭上說是窮苦家庭出身,是黨和人民培養了自己,但言行不一,心里想的是自己當上官了,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要好好享受一下當官的尊榮,擺起官架子來比誰都大。享樂主義實質是革命意志衰退、奮斗精神消減,根源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正確,拈輕怕重,貪圖安逸,追求感官享受。奢靡之風實質是剝削階級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反映,根源是思想墮落、物欲膨脹,燈紅酒綠,紙醉金迷。”[3] 61-62
近幾年,習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幸福是奮斗出來的。2018年3月20日,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說,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他把偉大民族精神概括為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他說,“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今天,中國人民擁有的一切,凝聚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浸透著中國人的辛勤汗水,蘊涵著中國人的巨大犧牲。我相信,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奮斗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達到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標!”
我們今天強調重構苦樂觀,不僅要旗幟鮮明、持之以恒地反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同時還要正本清源,恢復和重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形成的正確的苦樂觀。要從價值觀的深層次上真正解決“四風”問題,從價值觀的深層次上真正有效地預防腐敗。
其四,重新確立正確的大小觀。大小觀是關于大與小、大與細之間關系的價值觀。這個話題,看似很小,其實很大。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大與小、大與細之間充滿了不確定性,充滿了辯證法。首先,從正面看,做大事需要從小事開始。老子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經·第六十三章》)什么是“大小多少”?就是要以小為大,以少為多。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毛澤東在土地革命戰爭初期,吸取傳統文化精華,指明革命前途。他說:“這里用得著中國的一句老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說,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是會很快的。”[12] 9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是中國革命文化中重要的辯證法思想。其次,從反面看,螻蟻之穴,可以潰千里之堤。小漏洞可以釀成大禍災。韓非子說: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喻老》)正是基于以上認識,三國時代的劉備去世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習近平同志強調,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他還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開,那就可能一瀉千里。干部不論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獨慎初慎微,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這是我們重構正確的大小觀之重點所在。
今天我們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構正確的大小觀,應該在兩個方面加強修為:一方面,積善成德。積小善為大善,把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等價值理念落細、落小、落實。習近平同志早就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12]另一方面,防微杜漸。要見微知著,善于發現自己頭腦中不純潔的思想苗頭,自警、自省、自凈、自律。特別是在對待自己的職位、權力、利益、待遇等方面,要懂得“大小多少”的智慧,要懂得知足常樂的智慧。決不能忽略吃吃喝喝、追求享樂等看似小節的問題,決不能讓私欲放大、膨脹。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三、新時代弘揚清正廉潔價值體系的組織作為
新時代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既需要每一個共產黨員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更需要黨組織從宏觀層面到微觀層面加強教育、引導、激勵和約束。各級黨組織以及黨的各部門,在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方面都應該大有作為。
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需要納入貫徹落實“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的大格局。根據黨中央提出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必須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而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正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要從黨和國家全局出發認識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正在全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部署。在這次主題教育中,黨中央明確地將“清正廉潔作表率”與“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干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并列為主題教育的具體目標。可見黨中央對于黨員清正廉潔的重視程度之高,教育力度之大。為了實現“清正廉潔作表率”的主題教育目標,各級黨組織應該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廣大黨員,結合學習習近平同志的有關論述,更加自覺地踐行清正廉潔價值觀。
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需要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一體推進。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黨內政治文化建設。2019年1月印發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對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進行了部署。清正廉潔價值觀和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等價值觀一起,構成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構成了黨內政治文化基本內核。倡導和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當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取得全面從嚴治黨更大戰略性成果,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緊迫任務。對于每一個共產黨員來說,只有當清正廉潔價值觀在心中落地生根,才能夠達到“不想腐”的思想境界和文化自覺。只有廣大黨員都牢固樹立起清正廉潔價值觀和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等價值觀,黨內政治文化才能是真正先進、純潔的政治文化。那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目標和全面從嚴治黨的目標才能夠得以實現。
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需要融入黨員干部政治素質識別和評價機制。對于黨員干部來說,選人用人的實操標準是最強有力的導向。有一個時期之所以貪腐現象那么猖獗,原因當然很多,但不能不看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少數人一邊貪腐,一邊被提拔或重用;而有些堅決奉行清正廉潔價值觀的人,卻并不能得到提拔或重用,有的甚至受到排擠和打壓。這種用人導向上的錯誤和偏差,其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助長了被帶病提拔者的貪腐行為,讓他們肆無忌憚,在違紀違法甚至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其次,它削弱了人們對黨組織在清正廉潔上的信任度;其三,它可能動搖部分人堅守清正廉潔的決心。所以說用人導向錯誤對于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是致命的打擊。《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第五條第十五款強調,“突出政治標準選人用人”“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政治素質識別和評價機制,強化對干部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深入考察考核,堅決把政治上的兩面人擋在門外”。中共中央辦公廳2019年4月印發的《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第八條第一款提出:“全面考核領導干部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考核領導干部的道德品行,重點了解堅守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等情況。” 目前,在黨員干部政治素質考核的內容中,非常明確地包含了清正廉潔價值觀,并將清正廉潔價值觀列為了道德品行考核的重點。不過,筆者認為,在對清正廉潔價值觀的考核方式方法上,還有待細化,有待探索。比如怎樣借鑒大數據技術與分析方法,或者借鑒心理學上的心理測評方法,對每一個黨員干部的清正廉潔意識和行為進行客觀、準確的識別和評價,等等。筆者相信,隨著領導干部政治素質識別和評價機制的建立健全,對黨員干部奉行清正廉潔價值觀狀況的識別和評價一定能夠更加科學、有效。有了這樣的識別和評價機制,動真格地而不是敷衍塞責地加以施行,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才有了科學方法和科學機制的保障。有了這樣的識別和評價機制,才能更好地識別那些存在“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的黨員和組織,才能使黨內四個“不純”的問題更好地得到解決。只有這樣,在全黨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的任務才能夠真正完成,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才能夠得到發展,良好政治生態才能夠真正形成。
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還需要進一步積極營造崇尚清正廉潔的宣傳輿論氛圍。如果選人用人導向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是硬導向,那么,宣傳輿論導向則是軟導向。但是,對于普通黨員和人民群眾來說,軟導向也非常重要。從長遠看,宣傳輿論導向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也是不可或缺的。首先,理論研究單位需要更多地細化研究和清楚闡釋清正廉潔價值觀。比如,細化研究和清楚闡釋清正廉潔價值觀的基本內涵和對黨員干部、對廣大群眾的要求;細化研究和清楚闡釋清正廉潔價值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在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細化研究和清楚闡釋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和政治生態重構中的重大意義和實操路徑以及經驗、教訓。其次,新聞媒體需要進一步加大清正廉潔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近年來,為了配合反腐敗斗爭,加大“不敢腐”的震懾作用,新聞媒體有序地曝光了許多反面典型,這是十分必要的。相比之下,如果清正廉潔的正面典型更多地見諸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移動媒體,對于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會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其三,文化和文學藝術單位需要生產和傳播更多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的正能量作品。要更多地承擔廉政文化建設的重任。文藝作品以文化人,不能缺少清正廉潔價值觀的養分。不能讓那些宣揚唯利是圖價值觀的作品、宣揚及時行樂價值觀的作品、宣揚拜金主義價值觀的作品,充斥文化陣地。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人清正廉潔價值觀的文化基因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中發揚光大。在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面前,有一些黨員,甚至有一些身居高位的領導干部,喪失了清正廉潔價值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顯著成效。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建設,多次強調重構政治生態[13] 186,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倡導和弘揚清正廉潔的價值觀。我們應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習近平同志關于清正廉潔價值觀的指示落細、落小、落實。要重新確立正確的人我觀、義利觀、苦樂觀和大小觀。要將弘揚清正廉潔價值觀納入“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的大格局,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一體推進,融入黨員干部政治素質識別和評價機制,并積極營造崇尚清正廉潔的宣傳輿論氛圍。特別是在當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弘揚并自覺踐行清正廉潔價值觀,通過不懈努力,恢復和重構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恢復和重構良好政治生態,從而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J].求是,2017,(1).
[2]?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7-01-09.
[3]?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4]? 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30.
[5]? 董紅芳.盤點“小官巨貪”:小科長貪腐3億擁38套房產[EB/OL].110法律咨詢網,2011-11-08.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540.html.
[6]? 【無我】是什么意思?無我境界是怎樣的?[EB/OL].弘善佛教網,2014-12-25.www.liaotuo.org/remen/wuwo_2.html.
[7]?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楊軍.樹立和堅持正確義利觀[EB/OL].中國社會科學網,2019-02-14.http://www.cssn.cn/index/index_focus/201902/t20190214_4825043.sht.
[9]? 秦亞青.正確義利觀:新時期中國外交的理念創新和實踐原則[EB/OL].人民網,2014-06-16.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616/c40531-25156228-2.html.
[10]? 習近平.共創中韓合作美好未來 同襄亞洲振興繁榮偉業——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7-05.
[1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
[1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胡?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