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晶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物質生活方面逐步得到滿足,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漲。文化館作為由政府主導、投資、建設并運營的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有責任和義務做好相關的文化服務工作。文章通過分析文化館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提出了文化館未來進行服務創新工作的思路。
關鍵詞:文化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作用
1 文化館及公共文化服務相關概念解讀
文化館是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是國家公共文化設施的組成部分,是公民進行文化藝術活動的重要場所。文化館的主要職能包括社會宣傳教育,公益文化服務,文化藝術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共文化指的是由政府主導、社會公眾參與,以普及知識文化、傳播先進科學技術、提供精神食糧,以此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基本需求,保障每一位群眾都能公平的從各種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中享受自己的基本文化權益。公共文化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文化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幸福指數的重要衡量尺度,是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它直接關系到民生的改善,關系到社會的公平公正。
2 文化館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
2.1 文化館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起到了引導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文化事業的不斷進步,各種緊跟時代潮流的文化活動形式正在不斷涌現,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為了適應新時期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活動的新需求,文化館應合理制定規劃,讓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呈現出多彩多樣的局面,以此不斷推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向著文明、高雅、時尚、創新的方向發展,塑造公共文化服務新形象,促使我國公共文化服務事業提質升級。
2.2 文化館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起到了服務作用
文化館同公共圖書館類似,是人們群眾獲得優質文化的重要渠道,同時也經歷了以建筑場館為中心逐步轉向基于互聯網平臺和社區分支機構服務兩種方式。當前,文化館的最基本功能是為人們提供進行文化活動的場所。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館逐漸成為文化交流的場所,內容形式也越來越豐富,不僅為群眾提供文化娛樂活動,同時還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合和宣傳,并開展各種文化交流會議、講座等。我國人口眾多,導致不同地區的經濟差異很大,不同地區人們的文化素質也不同,因此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不同,這是大眾文化的最顯著的特點。
2.3 文化館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起到了交流互動作用
思想上的交流互動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最主要區別。基層群眾愿意參加文化活動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夠與更多的人獲得精神上的交流和共鳴,能夠學習他人之長,也可以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文化館在組織開展基層群眾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不乏各種有才之士。當這些人能夠聚集在一起進行溝通時,能夠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快樂的氛圍。通過文化館,相同興趣愛好的群體也可以自發組織開展文化活動,加強溝通與交流。
2.4 文化館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起到了文化普及作用
往往文化館服務的范圍較為廣泛,并不局限于場館的物理限制,同時文化館在服務基層群眾時并沒有具體的限制條件,是以一種公平公正的方式去開展文化服務工作。因此文化館能夠極大地提升人民群眾文化娛樂體驗的同時,也促進了基層群眾的文化水平提升,有助于社會良好文化氛圍的塑造和傳播并以此維持社會的安定和諧。
3 基層文化活動創新服務策略
3.1 加強軟硬件設施設備的建設
物理場館等硬件設施是文化館進行公益性服務的前提,是確保公益性服務正常進行的必要保障。但是,為了獲得良好的公共服務,僅硬件不足以發揮文化中心的作用。在實現文化中心公共服務的道路上,要堅持硬與軟的結合。一方面,要利用現有資金,抓住機遇,加強電子閱覽室,網絡系統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軟實力”的建設和完善。首先,對本館人員可通過培訓、績效考核、評獎評優的方式,調動全館工作人員提升服務的積極性;其次,充分發揮社區中文藝骨干、文藝人才的帶頭作用;第三,廣泛招收綜合素質好、政治素養好、積極向上、有相應專長的志愿者填充到公益性服務的隊伍中。
3.2 服務方式更加多元化
在充分發揮現有場館優勢的基礎上,如何使更大范圍內的人們享受便捷,公平的文化活動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文化中心應采取定點與流動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要在文化中心的場地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且要定期更換場地,改變展覽內容和活動內容。流動的活動可與社區活動結合起來,并適當安排活動。同時,我們應考慮到一些群體很難在業余時間參加活動的問題。要主動與相關單位,為其免費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培訓和文化培訓,擴大文化館的公共服務范圍。
3.3 積極擁抱數字化信息媒介
文化館應積極打造優質的文化服務內容,完善傳統服務模式并總結經驗,同時結合數字化信息媒介開展線上平臺的文化交流互動。比如文化館開展音樂演奏、舞蹈教學、攝影攝像、器樂演奏、曲藝欣賞、書法創作等輔導與培訓活動也可以將相關的活動信息、教學素材、活動視頻等,通過微平臺、短視頻等網站進行發布,從而不斷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同時能夠極大提升文化館自身的影響力。
4 結語
文化館服務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時應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文化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弘揚中華民族先進文化,弘揚時代主旋律。作為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成為人民群眾學習文化知識的終身學校,成為文化的總樞紐、總陣地,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文化館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充分實現市民文化權利"為宗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資源,舉辦各類藝術培訓,開展公益群眾文化活動,藝術創作,致力于構建公共文化體系,為全面提高轄區群眾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羅樂.文化館如何發揮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的作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7).
[2]張海波.試論基層文化館對群眾文化活動的服務職能[J].中國文藝家,2017,(4).
[3]高麗.各地文化館對基層群眾文化的輔導培訓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7,(24).
[4]朱麗君.論基層文化館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工作[J].藝術品鑒,2019,(1Z):320-321.
[5]張璐.群眾文化輔導作用在文化館的發揮[J].文化月刊,2017,(7):105.
[6]徐玨.群眾文化在融合中發展——淺談文化館服務理念的創新[J].劇影月報,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