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珍珍
摘 要: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其中初中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一直以來受到高度關注。新課改提出物理教學要實現生活化,物理是初中教學的重要科目,雖然知識理論性很強,與實驗教學并重,但是無論是理論知識也好,實踐知識也好必須要生活化。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有效策略
我國教育事業自改革開放發展至今從來沒有懈怠過,一直致力于大力發展,改革創新中,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一些教師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導致學生缺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現狀分析
初中生面臨著巨大的中考壓力,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升學率和成績排名也是過于強調學生卷面成績的提高,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科學的物理學習觀念。目前在很多中學中,教師還是沒有擺正心態,教學觀念落后,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講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然后課下布置大量的作業,讓學生承受巨大的學習壓力。這樣枯燥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懼怕學習物理,失去對物理的信心,尤其是對成績差的同學。針對這樣的問題,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衡量學生是否優異的標準--考試成績,還是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即使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幾年還是沒有明顯的成效,很多中學教師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且大多數老師覺得“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物理這一嚴謹的學科失去它的嚴肅性,不利于進行深入學習。其次物理是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初中物理基本上是給學生從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分析物理原理,讓學生從本質上認識物理,打下理科學習的基礎。物理也是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但是在中考的壓力下,很多學校都放棄了物理實驗的課程,轉而專攻理論學習來提高考試成績,導致學生形成呆板的學習方式,只會學習不會應用。
2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2.1 課堂導入時聯系現實生活
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新的物理知識時難免會在心里產生陌生感,這種感覺會影響學生整節課的學習狀態,進而阻礙了初中物理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這時教師要做的就是消除學生與知識之間的隔閡,在課堂導入的時候聯系現實生活。因為課堂導入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初始階段,教師在此時聯系現實生活可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的狀態。例如在進行“升華和凝華”這一節內容的課堂導入中,選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作為導入的素材。如家里用久了的電燈里邊的鎢絲會比新買的電燈里邊的鎢絲細,而且顏色會顯得更黑,衣箱里防蟲的樟腦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消失不見,電視劇里拍下雨場景的時候會用干冰來制雨,冬天經常會在室內的玻璃上看到冰晶的“窗花”等。利用多媒體將這些生活現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他們與即將要學習的物理知識之間的疏離感就會消失。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對該節物理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2 教學過程生活化
1)教師需充分聯系起物理教學和學生的生活,以日常生活為基礎,通過物理知識引領生活實踐,具體便體現在創設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上。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與生活事例結合起來,以課堂教學目標為基礎,把學生的日常生活當做題材庫,有針對性地開展情境教學,把學生對學習物理的激情調動起來,使之主動參與學習,同時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予以培養,讓其觀察生活、發現問題并將其有效解決。
2)比如,在對“核能”進行講解時,若教師一味的用語言對核能的巨大威力予以闡述,則學生理解起來會非常困難,且也無法為學生做現場實驗。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借助網絡對世界上第一次核實驗爆炸和我國第一次核實驗成功的相關資料進行搜集,同時再把目前運用核能發電、進行醫療輔助等情況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核能的正確運用將對人類生活產生重要影響。
2.3 利用生活化經驗,巧設生活化問題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一些生活現象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生活感受、活用生活經驗,探索物理知識。教師應透過生活現象提出相關問題,利用生活經驗讓學生認識物理、學習物理、探索物理,并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解答相關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和學習效率。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適當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直觀看或聽相關物理現象,把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使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提高教學的效率和實踐性。例如,在學習“電功和電功率”時,教師提出問題——怎樣在實際生活中計算電功和電功率,提示讓學生回家親自抄寫家中電表的讀數,使學生通過計算了解電功和電功率的知識。教師可先讓學生根據電表的讀數獨立計算家中所有電器的功率,如電視、冰箱、空調的功率,再分組合作完成調查及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到不同的小區中進行調查、記錄、計算,了解各家各戶的用電情況,結合自家情況進行分析,找出異同點及存在的問題。最后,全班匯總討論電功和電功率的知識。這樣通過生活現象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有效掌握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節約用電的意識,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的實際操作,使學生準確掌握相關物理知識。這樣的情境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正確動手操作,理解、掌握了實驗技巧和物理知識,還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了凸透鏡及凹透鏡各自的物理作用及相關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及效率。
2.4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把初中物理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是推動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有效途徑。由于上課的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引導學生在生活領域中一一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因此,還需要進行一定的課堂延伸,讓學生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適當地在生活中找到物理原型,拓寬教學范疇。初中物理涉及大量的生活物理現象,比如聲、光現象,物體運動的狀態,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實驗或者聯系生活實際解釋物理原理,這樣可以讓學生體驗物理的科學性,鍛煉學生應用物理的能力。物理是重要的基礎學科,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優秀的科學家就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培養應用型人才而不是只會考試的書呆子。
3 結語
總的來說,對于初中物理這門課程在教學時運用生活化的理念,完全的改變了學生運用其知識的形式,與此同時也完全扭轉了較為原始的教育形式帶給學生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的觀點,指引學生根據學到的知識更加深入的了解生活,體驗生活。
參考文獻
[1]彭雅琴.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贛南師范大學,2018.
[2]魏占生.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華夏教師,2018(07):32-33.
[3]趙彩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現狀調查與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