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義 張淑麗 張宏國
摘? ? 要:文章從“課程思政”的價值本源、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以及全程育人的理念出發,分析了在專業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以“軟件項目管理”為例,探討通過專業課修訂教案大綱,添加思政元素,改革課程考核方式等措施,提高專業課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與質量。
關鍵詞:課程思政;軟件項目管理;專業課
中圖分類號:G64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0)02-0029-02
2018 年9 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對“課程思政”工作進行了科學概括和集中闡述,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在當前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廣泛、各種思想碰撞越來越激烈、各種極端行為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引領學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一、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目前全國高校都在逐步推進“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從2004年起上海部分高校率先進行“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近400門專業課申報了試點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軟件工程專業是培養未來的軟件設計師的搖籃,是專門從事信息化建設的人才,隨著現在“互聯網+”產業的興起,本專業的畢業生越來越受用人單位歡迎,但是在本專業的建設中有沒有必要實施“課程思政”以及如何在本專業中實施“課程思政”是需要我們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一)“課程思政”的價值本源
首先需要弄清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在進行專業教育的過程中是否需要向學生傳授一種普遍公認的價值觀?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還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在學校的教育中,我們都需要向學生傳授一種共同的或社會公認的價值觀。特別是當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徑越來越多,如何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當思想不成熟的學生在自由進行價值觀選擇的時候,有可能出現思想偏激、價值觀混亂等問題,從而影響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從中國到世界,從遠古到當代,由于價值觀選擇偏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屢見不鮮。因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需要有一種被普遍公認正確的價值觀為引領,并把這種價值觀在教育過程中傳授給受教育者。那么如何在教育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價值引領呢?“課程思政”就是一個有效途徑,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好方法,它能夠將以專業技能、知識傳播為主的“教學”轉變為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教育,用“知識承載思政”,將“思政寓于知識”,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實現價值引領。
(二)“課程思政”是全程育人的必然要求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人,但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對于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言,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又紅又專”的建設者,是既有過硬本領又有高尚道德的專業人才。對于培養這樣的人才,僅僅依靠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實施“課程思政”,實現全程育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高校的思政教育過程中要讓顯性課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等)與隱形課程(各專業課程)教育相結合,顯性課程為思想引領、價值導向,隱形課程為具體細化、有力支撐,共同推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實現全程育人。
(三)“課程思政”是學生發展的自身需求
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社會需要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專業知識是基礎,品行修養是根本。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那么專業學習就會迷失方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德育引導專業學習的發展。如果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視自身品德修養的提升,那就難以適應社會工作崗位對人才的需求。當然,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樣很重要,只有學好了專業知識,掌握了專業技能,才能適應行業的基本工作要求。專業知識和德育修養就如同人的兩條腿,都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思想認識上、時間安排上、重視程度上、成績評價上等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課程思政”正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它能夠深入挖掘每門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紅色元素、典型案例等,將課程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價值引領、德育教育有機融為一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需求。
二、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案例分析
“軟件項目管理”是軟件工程專業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同時本課程屬于交叉學科,它把項目管理的工程實踐應用于軟件項目的開發管理。為了在本課程中有效實施“課程思政”,在教學目標中特別增加了“了解軟件開發項目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規和軟件行業的基本規范,能夠正確理解和評價軟件工程項目對環境、安全、文化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在課程教學改革中,首先進行了課程的考試改革,取消期末一張卷的模式,而改為項目實踐的形式,要求學生針對具體項目(自擬或教師指定)完成項目實踐,將所有學生分組,每組5人,每組代表一個團隊,學生以團隊形式完成項目管理過程中每個情景的實踐環節。在實踐過程中要求小組成員通力協作,相互配合來完成整個項目,成績評定團隊成績占30%,個人成績占70%,這樣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去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逐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并通過課程作業、案例討論、情景分析等方式,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承擔的軟件項目分析其對環境、安全、文化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在課程案例討論中,結合現在比較流行的“搶票軟件”進行分析。搶票軟件是互聯網企業根據每年的春運時期買票難的問題而推出的一種幫助用戶增加購票成功率的瀏覽器插件,現在出現了很多手機APP應用,幫助進行搶票。這樣的搶票軟件會對我們的經濟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搶票軟件是否類似于“黃牛”。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倒賣車船票屬于犯罪行為,以前在火車站的“黃牛”倒賣車票是犯罪行為,現在通過搶票軟件搶票再進行“轉讓”是否類似于“黃牛”的行為。這就要求學生思考軟件項目的實施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2.搶票軟件是否引起了新的社會不公。搶票軟件確實能夠為購票者帶來方便,但是對于一些老年人、僻遠農村地區的人員,以及對于計算機操作不太熟悉的人員等是否造成了傷害,侵犯了他人的權利。同時,搶票的成功率跟網速的快慢有很大的直接關系,這樣是否又造成對網速慢的人員的損害,這都是有待思考的問題。由于搶票軟件的出現是否又出現了新的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也有專業人員稱“這是赤裸裸的插隊”。對于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學生展開討論,深入思考,在軟件項目的實施中要注意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3.搶票軟件是否帶來了惡性競爭,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搶票的成功率在于訪問服務器的及時性,一個搶票軟件與售票服務器聯系的越頻繁購票的成功率就越高。那么,為了提高搶票的成功率,各個搶票軟件都會加大馬力與售票服務器聯系,這樣就造成了惡性競爭,影響了正常的購票秩序。
4.搶票軟件是否影響售票官網的正常運行。用戶在官網購票也可以使用“刷票”功能,每5秒刷新一次,但是通過搶票軟件,可以達到每秒刷新10次,甚至更高。這樣大規模進行刷新,很容易拖垮服務器,這屬于不道德行為。
5.搶票軟件涉及個人隱私信息。搶票軟件要想幫助用戶購票,首要就要獲取用戶的個人信息,并且都是敏感信息,在搶票軟件幫助用戶購票的同時,也掌握大量的用戶信息,一旦這些信息受到木馬病毒的攻擊,就會對用戶造成巨大的損失。即使沒有信息泄露,對用戶而言也是存在安全隱患。這就需要學生思考軟件項目的實施對安全,特別是信息安全的影響。
三、結論
“課程思政”在“軟件項目管理”課程中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程思政”要從教師自身做起,首先教師要提高思想認識,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真正實現教學相長[3]。其次要端正態度,并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理論水平和自身文化素養,并深入挖掘課程的紅色元素、紅色案例、優秀文化等,把思政元素孕育到專業知識中,通過專業知識提升思想認識。再次,要堅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要恰當引導,在潛移默化間把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過程中,達到專業育人的功能。最后,教師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充滿正能量,能夠通過自身的魅力感染到每一個學生,引導和激勵學生奮發圖強,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清生.新時代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審視[J].江蘇高教,2018,(12).
[2]張華.思政課翻轉課堂增強大學生學習內驅力的路徑[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1).
[3]鄭迎飛.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思考——以《投資學》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19,(2).
[責任編輯? 李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