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欣 馬賽賽 俞卓杭 李雪晴 楊嵐坤 劉建文
摘 要 本文就我國藥理學的特點、研究內容及任務,以及我國現階段藥理學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以科研為重點的藥理學教學改革,來提升學生在藥理學學習上的主動性、創新性,并提出了相關解決建議作為教學改革的參考方法。
關鍵詞 藥理學 教學改革 科研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2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armacology in China,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task, and the existing deficiency in the pharmacology educ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harmacology,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n pharmacology study to improve students initiative,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concerning the solution as the reference method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pharmacology; teaching reform; scientific research; cultivation of talents
藥理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中的一門必不可少的學科,在藥學、醫學與生命科學之間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設計實驗,將理論發展到實踐的能力是日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目的。我國藥理學現階段雖然發展十分迅速,新論文新成果層出不窮,但作為人才儲備與培養的本科教育階段,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培養學生作為一名藥理學相關科研人員該有的基本素質,甚至不能讓學生切身領略藥理學的學科魅力,從而限制學生對藥理學這門課的學習興趣以及自身的創新思維。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不僅涉及到培養出的學生的質量水平,更涉及到未來社會的進步。因此,本教研室認為,藥理學的教學應以培養高素質科研人員作為最終目標,在理論培養的同時,以科研實踐為教育重點。如此在培養相關人才的同時,也對發展學科具有重要意義。
1 我國藥理學的特點
藥理學在我國于二十世紀初期初步出現,盡管很多知識基礎都來源于西方,但我國藥理學經過開創期、起步期、摸索期、進步期、發展期五個階段,[1]100多年歷史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特點。
1.1 與臨床醫學相結合
藥理學和臨床醫學學科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在藥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涉及了很多醫學相關的知識。特別是在傳統醫學發展優秀的中國,藥理學同傳統醫學的結合更為密切。如陳克輝教授發現了麻黃素的作用之后,不僅加速了對麻黃在中藥中作用機理和作用物質的認識,而且據此促進了新藥研發,在臨床醫學上起到不可磨滅的治愈效果。藥理學學科在研究藥物作用機制的同時,進一步的發現并研究了新型藥物,為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保障,而新的生理病理機制的發現,又為藥理學提供了新的研究目標。
1.2 學科互通性強,創新性顯著
藥理學向來不是一門單純簡單的學科,在學習藥理學過程中,我們不僅涉及到了對藥物作用機理的學習,更涉及到了病理生理學、免疫學、藥物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乃至醫學基礎知識等學科。而在實踐科研中,又涉及了其他學科實驗的技術方法的應用。因此藥理學具有很強的學科互通性。而就因為它同其他學科具有很強的聯系,因此也為其創新發展提供了可能,隨著基礎學科的不斷進步,特別是基因工程的完善,隨著基礎學科的進步、設備的精細程度逐漸提高,對藥物作用機理的研究已經從宏觀水平達到了微觀水平,從器官水平提升到了分子水平。[2]
1.3 理論與實驗相結合
理論的存在意義是為了指導實踐,藥理學也是如此。在理論知識作為基礎的同時,相關的實驗也將同時展開。理論同科研實踐的結合是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必備的特點。以認真求實的實驗態度來對書本理論進行考核,同時以書本理論作為科研實驗設計的指導思想,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
2 我國藥理學研究的內容與任務
對于每一位從事科研的工作者來講,其任務主要包括三方面,即科研、教育與實踐。藥理學的科研工作者也不例外。科研是為了探索與發現新的藥理學研究成果,更新藥理學研究知識,推進藥理學學科的發展。教育是為了能夠將成果與知識代代相傳,讓后人能夠在領略前人智慧,吸收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有更高的提高。而實踐則是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真實生活和工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進社會的快速發展。
通過對藥理學的學習,本文將藥理學的任務和意義整理歸納為以下四方面:
(1)研究藥物作用方式,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藥物的作用機理是藥理學研究的主要意義所在,而作為臨床有效給藥的指導性學科,如何評定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成為藥理學研究者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如何正確有效的指導臨床給藥也成為了藥理學必須解決的問題。
(2)研究病理機制,促進學科發展。藥理學是與病理生理學具有密切聯系的科目。通過對病理生理機制的研究,從而應用到藥理學的發展與研究中,探索機體與藥物的相互作用關系,不同的病理生理狀況下藥物如何發揮藥效,也將是藥理學研究中待需解決的問題。
(3)培養高素質科研人員,提高科研創新性。培養后人的科研素養是每一位科研人員都肩負的責任和義務。將獲取的研究成果與外界最新研究內容編化為理論知識,對后人進行理論傳播、培養學生興趣是藥理學科研工作的另一重要任務。
(4)研發新型藥物,加速臨床醫學的蓬勃發展。每一個新型藥物的研發,都需要經過幾百幾千次實驗,而藥理學的一大主要內容便是評價藥物的藥用價值,因此為新型藥物的發現與研發提供了方便。同時新藥的發現,則能夠促進臨床醫學的快速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便利。而研發新型藥物,也成為了藥理學研究最為長久的內容與任務。
3 以科研為重點的藥理學教學改革
3.1 我國藥理學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
我國現階段藥理學研究進步迅速,新的成果與發現層出不窮,但就我國高校藥理學教育而言,還有較多不足之處。現階段的藥理學教育,更偏重于理論上的進步而不注重實驗方面的進步。學生在課堂上確實可以接受到更為先進的研究成果與知識,但卻并沒有更實質性的體會,甚至出現不明白該成果有何作用的情況。而在實地實驗操作過程中,現階段高校更注重于演示實驗、論證實驗。當然該現象并不只是存在于藥理學教學中,而是一個普遍存在于多個學科中的現象。這樣學生往往只是對該實驗有了掌握,但并不明白為何要用這樣的實驗過程去驗證理論。如此實驗教學,反倒是將實驗變成了理論,并沒有達到高校開設實驗課程的目的。長期如此,學生們可能會生成對科研、對實驗的抵觸情緒,而更習慣于接受灌輸性理論教學。
現階段藥理學教育模式不僅會造成學生對該學科的了解不足,還會造成學生對藥理學科研試驗的不重視而且并不利于培養學生對藥理學這門科目的愛好,從而造成藥理學方面人才的流失。如此的教學模式,并不符合我國藥理學研究特點及任務、內容對科研人才的要求,不利于培養高素質的藥理學科研人員。
因此,以科研為重點的藥理學教學改革十分必要。
3.2 以科研為重點的藥理學教學
本文將就以科研為重點的藥理學教學改革提出以下建議和方案。著重提升學生在科研方面的興趣愛好以及創新性思維,為我國藥理學科研人員人才儲備做基礎。
3.2.1 將科研思維融入到教學
在日常的藥理學理論教學中,除了應掌握的基本概念,還應讓學生明白從事藥理學研究的內容與任務。讓學生明白,藥理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了解多少種藥物,而更多的是明白藥物的機理。將重點從“講藥”改變為“講理”。[3]例如在講解抗凝藥物時,除了講明白代表性藥物,還可以學科相互交處,運用藥物化學的知識講明該藥物的主要作用物質、作用基團,以及作用的靶點,并運用病理生理學知識講明血栓形成的機制等,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聯想空間,讓學生分析出了該代表藥物外,還有那些藥品、物質具有相同的藥理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研究興趣。
3.2.2 增加實驗課,并將實驗課程主動化
目前我國高校基本都具有開實驗課的能力,但大多數實驗課都是論證性實驗,即對已有的實驗成果再進行論證。[4,5]本文并不否認上述的實驗教學課程具有讓學生熟悉實驗規范、打下實驗基礎的作用。但這樣的實驗課程往往貫穿整個藥理學教學的實驗課,對培養學生能力來講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學生往往是在被動的實驗而非主動的去設計實驗。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增添其他的一些實驗課程,能夠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安排實驗,從而將論證性實驗轉變為探索性實驗,實現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3.2.3 建立更全面的成績體系
現階段實驗課程的打分往往是通過實驗課程的操作、結果等方面來進行評分,雖然這樣有助于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但并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本文認為,可以在上文所述的探索性實驗課程中引入更多的成績評價指標,如學生對該實驗的了解程度、文獻掌握程度,乃至對該領域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來評定。從而做到以科研為重點的教學,而非以理論為重點的教學。
4 結語
總之,雖然我國現在藥理學教學發展迅速,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本文認為,若想藥理學學科有更好更快的發展,則應該跳出理論為重的教育思維,將教育重點轉移到對科研創新方面。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在藥理學方面興趣,提升學生主動性以及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為藥理學的學科發展儲備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杜冠華.我國藥理學發展現狀與趨勢[C]//中國藥理學會全國學術會議,2009.
[2] 金蓉,賽那,包金風等.深化藥理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北方藥學,2014(11):94-95.
[3] 秦旭平,鄭濟方,覃麗等.科研思維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藥學教育,2008.24(1).
[4] 魏志鳳.基于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藥理學課堂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8):51-52.
[5] 鄭梓南,常剛,劉志遠.淺談藥理學教學改革[J].中國藥房,2011(28):153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