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轉課堂近年來已成為創新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廈門大學郭建鵬老師提出的O-PIRTAS翻轉課堂模式又是綜合了較多模式以及親自實驗后提出的適合廣大教師使用的通用版模式。基于筆者是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研究的專業老師,在教學多年中發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在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等方面依然存在諸多需改進的方面,因此,本文依據O-PIRTAS翻轉教學模式嘗試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進行了新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翻轉課堂;O-PIRTAS教學模式;職業生涯規劃;雨課堂APP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生涯適應力提升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設計及實踐探索”(項目編號:2017JSJG487)研究成果。
1 基于O-PIRTAS翻轉課堂模式的理論依據
翻轉課堂現在越來越受國內外教育界的青睞,自2011年之后,翻轉課堂以迅猛之勢席卷全球。近幾年,翻轉課堂在我國也已呈現井噴之勢,廈門大學的郭建鵬老師于2018年出版了《翻轉課堂與高校教學創新》一書,該書比較全面的闡述了如何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創新,提高教學水平。郭建鵬(2018)認為翻轉課堂就是把傳統的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學生課后回家完成作業的教學模式顛倒過來,變成學生課前在家學習教師的視頻講解,課堂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作業[1]。由于翻轉課堂對于傳統課堂有其顛覆性的改變,翻轉課堂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改革中被給予了很大的期望。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已在大量的實際教學中開展起來,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實踐者們也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問題,比如很多教師都知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好,但是真正用起來會發現由于每個人對于翻轉課堂的理解不同,所開展的翻轉課堂也就不同。有的教師分不清課前和課堂時間的作用有什么不同;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簡單的重復視頻已經講過的內容;有的教師不知道怎么監控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有的教師不知道如何有效的組織探究活動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給了研究翻轉課堂學者們出了一道思考題。基于此,廈門大學郭建鵬老師根據對翻轉課堂優劣勢的分析,結合教育心理學相關研究成果,以及他們多年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提出了O-PIRTAS翻轉課堂教學法。O-PIRTAS是英文單詞Objective、Preparation、In-structionalvideo、Review、Test、Activity、Summary的縮寫,分別表示實施翻轉課堂的幾個必要環節:教學目標、課前準備、教學視頻、視頻回顧、知識測試、活動探究以及總結提升。教師們可以根據這幾個步驟來具體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
2 當前傳統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的問題
2007年,教育廳下發了關于職業發展及就業指導的相關要求,細致的對課程開設提出了建議之后,各大高校開始如火如荼的開展職業生涯指導課程,但盡管如此,當前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開展的過程中依然還存在很多因傳統教學方式帶來的弊端。針對傳統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問題,筆者進行了簡單梳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 授課教師的專業性學習不夠
高艷、王瑞敏、林欣(2017)認為在當今的職業生涯規劃課中,教師把學生的測評結果與不同職業的某種特質相匹配,進行排列組合,這樣是比較傳統的做法,但是沒有考慮到外部職業世界的千變萬化。在指導過程中忽略了很多重要事項的影響,可能會給出帶有偏差的評估,例如:過去的經驗、社會的影響、起點的偏見、溝通的錯誤以及方案的復雜性[2]。
2.2 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陳舊
目前的職業生涯課程大都還是傳統的大班授課,課程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期望比較高的是實地考察交流,最不喜歡的方式是課堂講授,但是根據對老師的調查,老師用的最多的是課堂講授的方式。文章指出這門堪稱學生剛需的課程不受歡迎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我們的高校生涯教育已經進入了2.0時代,但我們的教學理念、手段卻沒有隨之更新。
2.3 課程本身受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很多高校把職業生涯規劃課設置為選修課少數學校將其設置為公共基礎必修課,這就導致該門課程在學生心中分量不足,地位被邊緣化,從而導致學生在實際課堂中參與度不高等問題。
基于傳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存在諸多待改進的地方,因此,筆者根據自身多年教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經驗以及指導學生參加省職業規劃大賽并多次獲獎的經歷,依據郭建鵬老師提出的O-PIRTAS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對傳統職業生涯課程提出新的設計思路。
3 基于O-PIRTAS教學模式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計
鑒于本課程是公共必修課,為提高課堂實際教學效果,本課題組從改革教學設計、提高學生參與度和體驗性的角度重新試驗并進行了多輪教學設計方案,最終并確定了如下方案進行課程全面改革。
3.1 引入雨課堂APP,實現全程化互動教學
雨課堂是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學解決方案,它將復雜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課外預習與課堂教學間建立溝通橋梁,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使用雨課堂,教師可以將帶有MOOC視頻、習題、語音的課前預習課件推送到學生手機,師生溝通及時反饋;課堂上實時答題、彈幕互動,為傳統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提供了完美解決方案。雨課堂科學地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為師生提供完整立體的數據支持,個性化報表、自動任務提醒,讓教與學更明了。
3.2 依據O-PIRTAS翻轉課堂教學法,提高學生參與度
翻轉課堂通常被狹義地理解為一種教學方式的改變,而O-PIRTAS教學模式的研究團隊則認為必須從更高的層次:即從課程的高度來認識翻轉課堂。進行翻轉教學,必須對目標課程進行系統的重新設計,這一階段稱為翻轉課堂的準備階段。完成準備工作之后,才能進入到翻轉課堂的實施階段,即O-PIRTAS 翻轉課堂模式實施階段。
O-PIRTAS翻轉課堂模式,包括目標(Objective)、準備(Preparation)、教學視頻 (Instructional video)、回顧(Review)、測試(Test)、活動(Activity)和總結(Summary)七個環節。根據O-PIRTAS翻轉教學模式,在本輪教學改革中,我們根據本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8學時數4次課程,我們課題組合理安排了4個主題的教學模塊,分別是:職業生涯初喚醒、我的生涯自知力、未來工作世界探索、我的生涯決策與規劃。根據O-PIRTAS模型,我們選擇了兩個主題模塊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即:職業生涯初喚醒和未來工作世界探索兩個模塊進行翻轉教學實施。下面以“職業生涯初喚醒”這一模塊為例,介紹O—PIRTAS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根據翻轉課堂的課前、課中、課后分段式教學,在O-PIRTAS教學模式中,課前部分為O、P、I三部分,課中部分為R、T、A、S四部分,課后部分為作業布置。
·確定教學目標(O)
職業生涯初喚醒這一主題細分知識點包括: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大學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職業生涯規劃步驟。
知識層面的教學目標為:情感層面的教學目標為:行動層面的教學目標為:
·課前活動準備(P)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本主題環節的課前活動準備階段一部分,我們自行錄制了導學視頻“大學生涯進階第一步:生涯喚醒”的視頻,學生們通過掃碼授課教師的“雨課堂APP”班級號進入課堂,觀看老師分享放在資源庫中的自制視頻,通過視頻內容的設計,激發學生想要去進行職業規劃探索的初心,并從視頻中獲知職業規劃的具體流程有哪些。
·課前教學視頻(I)
在課前準備的后續,緊接著就是課前準備的第二部分:教學視頻的學習。這一階段主要由學生在課外自學完成,目的是知識的早期習得。學生完成這個階段的準備活動有助于改善這個階段的學習效果[3]。這一階段的教學視頻可以選擇自主拍攝,也可以選擇已有的網絡課程資源。在職業生涯初喚醒這一主題,本課題組選擇了“學堂在線:清華大學職業探索與選擇”——金蕾蒞老師的在線教學視頻中的第一課:關注職業生涯,通過對這一視頻的先前學習,將有助于學生從知識上學習什么是職業生涯,知曉職業生涯學習的必要性做好必要的知識習得。
·課堂視頻回顧(R)
從課堂視頻回顧(Review)階段開始,后面所有的階段均是在正式課堂上進行。在這一階段,學生通過課前活動準備并觀看課前線上教學視頻之后,對教學內容有了初步認識,他們每個人需要提交一份針對教學內容的思維導圖,提交到“雨課堂APP”的作業中。授課教師根據學生們繪制的思維導圖帶領同學們簡要回顧課前教學視頻的內容。
·課堂知識測試(T)
課堂知識測試階段主要針對知識性的教學目標,目的是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職業生涯初喚醒”這一主題中,我們設置了三個題目考察學生在認知層面上對教學內容的識記和理
解,即:
1)通過視頻學習,你知道職業生涯規劃流程的第一步是什么?
2)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
3)你的職場偶像或榜樣是誰,他(她)有哪些特質是你欣賞他的原因,請寫出3點。
·課堂活動探究(A)
前面幾個環節主要針對低階教學目標,課堂活動則是針對高階教學目標而設計。把課堂時間盡量解放出來進行高階的深層學習,這也正是翻轉課堂的核心優勢。在職業生涯初喚醒這一主題中,結合情感層面和行動層面的教學目標,課題組設計了4組主體活動,如下:主體活動:
1)通過生涯幻游和夢想畫板的活動。2)通過撕紙游戲。3)通過播放視頻《超級演說家》陳州的《我最幸福》以及摩西奶奶76歲開始繪畫的生涯事例,表達出職業規劃意義的這個譯旨:突破困境——發揮潛能——自我實現。
·課堂總結提升(S)
課堂活動完成之后,授課教師邀請小組成員代表分享發言,然后對本次課程進行總結。職業生涯初喚醒這一主題課程內容設計,主要以啟發、喚醒學生心中的規劃意識為主,并讓學生認識到大學在整個職業生涯發展階段里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盡早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然而,如何才能更好的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這是需要專業學習的,從而向同學系統闡述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步驟,讓同學們能積極的對自己進行生涯探索和規劃。
最后,我們還設計了授課教師可以布置下一次課的課前準備活動,以開啟下一個循環的O-PIRTAS 翻轉課堂教學流程,至此形成一個完整閉環。
4 結語
總的來說,在實踐中,本課程通過實施O-PIRTAS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大多數學生在課程結束的課程評價反饋中,均給予了較正面的評價。
參考文獻
[1]郭建鵬.翻轉課堂與高校教學創新[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8.10.
[2]陳珂琦.高職院校基于混合式教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計——以遼寧F高等專科學校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3]SCHWARTZ D, CHASE C, OPPEZZO M, et al. Practicingversus inventing with contrasting cases: The effects of telling first on learning and transfer[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1(103): 759-775.
作者簡介
傅蘊男(1987-),女,江蘇省徐州市人,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