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琛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大學外語教學帶來新的契機。但只有將“互聯網+”合理地運用于大學外語教學中,才能真正提高大學外語教學的質量。本文重點研究“互聯網+”給大學外語教學帶來的機遇,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大學外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探討“互聯網+”背景下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策略,旨在為大學外語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參考,進而培養出外語知識豐富且能熟練運用互聯網技術的復合型外語人才。
關鍵詞 “互聯網+” 外語教學 存在問題 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5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we have entered the "Internet +" era.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 era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to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owever, only by applying "Internet +" reasonably to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an we re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Internet +" to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then cultivates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who are rich in foreign language knowledge and proficient in using Internet technology.
Keywords "Internet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xisted problems; reform strategies
現階段,互聯網技術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微課、移動學習、翻轉課堂等這些與網絡技術相關的教學方法逐漸被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大學外語教學在這些新興教學方法的沖擊下,該如何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大學外語教學的信息化發展有了新的契機。大學外語教師應充分運用“互聯網+”的優勢,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融合,構建“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以期激發學生外語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外語學習效率。
1 “互聯網+”給高校外語教學帶來的機遇
(1)有助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教師是教學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屢見不鮮。實踐證明,該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缺少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很差。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微課和慕課等教學模式不斷完善,豐富了大學外語教學內容和方法。通過微課和慕課,學生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來學習外語,既可以獲取外語語言專家的講課資料,又可以在線與教師進行交流,這極大豐富了學生的外語學習方式和內容,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教師應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不斷探索合作式、探究式、互動式教學手段,營造一種啟迪學生、引領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外語教學效果。
(2)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外語學習方式。“互聯網+”時代具有開放性、海量性等特點,學生獲取外語知識的途徑也不再僅僅依賴教師和教材,而是轉變為高效快捷的互聯網,學生進行外語學習的場所也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在“互聯網+”背景下,外語教師應有效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平臺。通過外語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會將外語學習的觸角伸向廣闊的空間,豐富了學生的外語學習方式。學生通過互聯網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地點,彌補了過去教室資源短缺和傳統學習方式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有助于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教師傳統的固定角色就是知識的講授者,學生傳統的固定角色就是知識的接受者,即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是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在扎實的知識和專業素養支持下,外語教師只需具備簡單的電腦操作技能就可以勝任常規的外語信息教學。然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互聯網+”背景下的外語教學,教師的主體地位被顛覆,學生將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的固定角色從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的隨行者,只需學生在遇到學習困難時提供幫助即可。教師的教學任務從表面上看好像很簡單,其實不然,“互聯網+”課堂要求教師必須能熟練操作信息技術,且具備扎實的語言文化知識,這樣教師不但要具備為學生授業解惑的能力,還必須通過各種學習途徑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質,這對教師來說是一項巨大挑戰。
2 “互聯網+”背景下外語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落后,未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大學外語教學存在的一個弊端就是教學方式落后,并未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現階段,大學外語教師仍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未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未能參與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失去外語學習興趣。另外,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仍然側重于單詞、語法的灌輸,一味地指導學生對詞匯、語法進行機械練習,學生始終被動地學習,很容易感到厭煩和疲勞。語言學習的目的運用,這就需要異文化之間碰撞,如果教師能充分運用“互聯網+”的優勢,適當在課堂上引入文化的元素,更新教學方式,嘗試將外語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相融合,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也能提高學生對外語知識的理解,活躍課堂氣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提高。
(2)盲目使用互聯網技術,忽視教學效果。很多大學為了完成外語教學改革任務,開展定期教學評比工作,這無形之中就加大了外語教師的教學壓力。許多外語教師為了在教學評比中取得良好成績,就盲目使用互聯網技術制作各種課件。有的教師沒有結合外語教學重、難點,過于注重課件的美觀程度,盲目插入一些與外語教學無關的視頻、圖片,干擾學生的外語學習;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為了師生互動,就過于增加計算機技術的比重,導致偏離了外語教學內容;還有的教師未結合外語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未重新整合網絡上下載的外語教學資源,而是直接運用,這樣不但讓學生抓不住課堂教學重點,也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教師能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外語教學改革,這是教學創新的體現,但是在教學中盲目運用互聯網技術,忽視教學內容,就是本末倒置,導致外語教學效果不但不會提高反而降低。
(3)大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能力很差。互聯網時代,雖然很多大學生都基本上都擁有智能手機,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但是他們往往自制力很差,不能抵擋住網絡的誘惑,經常運用手機或電腦瀏覽網頁,或者記性娛樂,如微信聊天、瀏覽微博、玩游戲、網上購物等,自身沒有養成使用互聯網技術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導致網絡自主學習外語的能力很差。在大學外語學習過程中,不少學生形成了“靠、等、要”的意識,過度依賴教師和課堂,教師不講,自己不學,課下更不會自己自主學習,哪怕教師給提供了網絡自主學習外語的平臺,學生也不會有效運用互聯網技術來自主學習,導致自身的外語學習效果不佳。
3 “互聯網+”背景下外語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
3.1 構建“互聯網+外語”新的教學模式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外語教師有必要將互聯網與外語課堂教學進行有機融合,構建“互聯網+外語”新的教學模式。在課上,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來輔助外語教學,采用互動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學來提升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課下,教師也應運用互聯網為學生制定學習方案,鼓勵學生運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網絡自主學習,確保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外語,促進外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例如,教師可運用微課教學,一般微課教學包括4個環節:(1)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和學生學習情況運用互聯網有針對性地制作微視頻;(2)學生課前自主學習;(3)在課上進行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4)課下鞏固和反思。教師運用網絡將微視頻分享給學生,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外語,調動學生外語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3.2 提高外語教師的信息化素質
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第一,更新外語教師的教學理念,培養外語教師樹立正確的信息意識,學會與時俱進,在“互聯網+”背景下,要運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互動式、探究式和合作式教學模式;第二,學校邀請一些互聯網技術方面的專家來校指導教師的外語課堂信息化教學,提高教師運用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質;第三,教師應自覺學習互聯網技術,不斷豐富自己的信息知識,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需求來合理使用互聯網技術,把握互聯網技術使用的度,不能為了某種目的而濫用互聯網技術,進而忽略外語教學內容,導致外語課堂教學變為互聯網技術的課堂教學。
3.3 運用手機引導移動學習
移動學習,指的是在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幫助下能隨時隨地的學習。現階段,智能手機是使用最廣泛的移動學習設備。大學生幾乎都擁有智能手機,通過手機軟件來進行移動學習是可行的。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效進行移動學習,在課上運用手機來輔助課堂互動教學,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這也需要教師把、把握手機在課堂教學利用的度,防止課堂失控。在課下,移動學習有助于學生充分運用“碎片化”時間來自主學習,學生可運用手機學習軟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外語內容來學習,也可以用手機學習軟件輔助功能與教師進行交流,解決遇到的難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網絡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大學外語教學改革與實踐帶來機遇,大學外語教師要有效運用“互聯網+”的優勢,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促使大學外語教學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付思,李雪,馬俊.“互聯網+”背景下高等外語教育教學的發展方向[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3):17-18.
[2] 李冰,劉亞威.“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信息化外語教學發展思路[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3):151,224.
[3] 曹曉君.“互聯網+”時代的外語課堂創新:微課、慕課及翻轉課堂三位一體的教學整合[J].英語廣場,2018(03):82-83.
[4] 許敏.基于網絡與計算機系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1(15).
[5] 朱曄,戴煒棟.我國網絡外語教學研究的現狀、方法及展望[J].外語電化教學,2009(05).
[6] 王芳.基于網絡的外語教學模式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1).
[7] 張紅玲,劉云波.從網絡外語教學研究現狀看網絡外語教學研究的學科框架[J].外語電化教學,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