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格通巴雅爾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課程標準的發展與改革,以人為本理念應該在學科教育中有所體現和深入。運用‘導學練三步教學法能夠將學習主體地位由教師向著學生進行轉變,融洽課堂氛圍,促進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較高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三步教學法;數學學科;教學策略;
引言
三步教學方法包括導、學、練三部分內容,在數學課上的具體教學行為包括情境導入、探究學習和應用練習三個階段。情境導入的目的是為了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引出探究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行查找資料、總結整理和歸納,得出結論;在應用練習過程中,除了題海戰術外,還要實現知識的遷移,將學科教育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效的聯系,層層遞進之下,形成一個教學體系。
1.創設學習情境,提出數學問題,激發學生興趣
三步教學法的第一項內容便是‘導,即導入問題。常規的問題倒入法,教師一般采用承上啟下的方法,對上節課學習的知識進行總結,并利用知識之間的連接性,引進本次課堂的教學知識點。這種導入方法的效果明顯,能夠讓學生在復習學過內容的基礎上開啟新的內容。當然這種方法還存在一個弊端,教師的主導作用過于明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體現,從而導致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較低,往往出現前半段課堂的時間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現象,加上小學生的自控能力不成熟,教學效率大打折扣。
創設學習情境是指利用與知識點相關聯的生活、社會現象來烘托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在創設問題時,要注意與學生的認知特點相符合,巧用學生感興趣額內容來設置問題,打破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乏味特點。
以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的課本教材中的《循環小數》為例,在上課開始階段,教師將400和75兩個數寫在黑板上,向學生進行提問:學校給了咱們年紀23個優秀學生的名額,共有三個班級,咱們班平均能分到多少個優秀學生呢?大家能不能幫我算一下,這可是關系到班級的名譽,誰先算出來,誰可以加分哦。聽到關系到班級的名譽,加上學生們都想得到優秀學生的名額,迫不及待的拿起筆來開始計算。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后,整個班級的學生依舊鴉雀無聲,奮筆疾書的咋計算,教師好奇的問道:難道沒有一個學生能夠計算出來嗎?全班同學依舊沒有人站起來來回答。教師繼續追問:大家遇到了什么呢?同學開始皺著眉頭的說道:除不盡。教師進一步追問:那你們得出的結果都是什么呢?同學異口同聲的會得到:7.6666...。教師利用這個結果導入新課程:這個結果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我希望通過學習今天的這節課程,你們能在下課之前給我回答,到時候優秀學生的評獎會加分的。學生們的興趣被‘優秀學生和這個‘7.6666...的結果吸引了注意力,帶著好奇的心理,進入到學習狀態之中。
2.合作探究問題,整理總結資料,得出有效知識
在學習的興趣被激發之后,學生具有強烈的學習欲望,而進入到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為了以人為本理念的深入踐行,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狀態下,而不是直接進行數學知識的灌輸。自主探究學習過程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提煉出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有著著重講解。在自主探究過程中,較為常用的方法為小組合作探究。
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張折紙裁剪出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不采用裁剪的方法如何變成三角形,學生們再動手探究之后,會發現可以裁剪出兩種三角形,那么這個三角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存在什么共同之處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探究會發總有一條邊是相同的。教師繼續引導折成的三角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區域有什么變化呢,學生通過反復的對折會發現,三角形區域是平行四邊形區域的一半,從而得出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教師通過問題設置,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與思考,能夠鍛煉學生的干茶能力和分析能力。
3.應用訓練,知識遷移,聯系生活
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之后,學生腦海中知識一個符號的計算而已,加上小學生的思維不成熟,難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為此教師在習題的訓練過程中,實現數學知識的遷移。
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例,在學習了四邊形面積計算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創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電動伸縮門、伸縮衣架等內容進行對接,從而保證學生擁有將數學知識運用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意識。
4.結論
三步教學法注重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是以人為本的體現,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創新與探索,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許乃英.小學數學‘三步教學法實踐[J].中國教師,2016,(07).
[2]韋鳳針.導學練三步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