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松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方法對成都高新區中學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存在的困境進行調查和分析,為成都高新區高中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為高中體育課程提供研究依據和政策建議。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程;困局;對策
1、前言
學校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體育課目前各學校保持了課時保障和內容安排,形式主要以三大球專項選項為主結合個別興趣項目,而體育課的困局是制約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瓶頸,也是影響學校體育開展的重要原因,學習興趣、教學方法、教育理念、教師隊伍、課程設置等都是比較重要的原因。
本文以成都高新區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成都玉林中學,成都市中和中學,成都高新實驗中學,成都市教科院附屬中學為研究對象。采用三種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進行研究。找出制約因素以及解決問題的措施。
2.成都高新區高中體育課程制約成因
2.1成都高新區高中體育課程開展局限因素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有很多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學生們的興趣和投入度也減少了很多。學生在參與體育課時沒有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占有很大的比重,導致學生參與性降低。表明目前開設的大球項目并不是能很好滿足學生體育興趣的需求,當然體育課的發展狀況也受到學習任務重、教學器材不足以及學校的重視程度的影響。
2.2成都高新區高中體育課程學生不喜歡因素
研究表明也有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在當前的教學狀況下學生不喜歡或反感體育課的占到了25.6%,很多學生認為教學太枯燥,沒有興趣、也不愿意曬太陽或感到寒冷,甚至有的同學認為不自由,其實最終就是因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沒有抓住學生的心,沒有把握好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們要改進體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們的興趣,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
2.3成都高新區高中體育課程教學因素
成都高新區中學的教學模式基本都相同,專項項目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行開展,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來看學校開展的體育課基本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喜愛,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人喜歡的項目沒有得到開展,這也就降低了他們的興趣。還有部分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甚至反感體育課。這也和學校的教學設備以及教學模式有一定的關系。
2.4成都高新區高中體育課程場館設施因素
調查表明,成都高新區高中位置處于成都市中心城區,各學校地處位置較好,體育場館資源相對較為充足,但調查中同樣面臨學校體育課程開展的過程受到了場地、器材使用情況的影響,學校的場地和器材僅能夠基本能夠滿足學生的室外教學需求,但是課中室內體育場館資源和條件嚴重不足,學生受外界自然天氣和氣候影響參與度不夠,課外體育場館合理使用率不高,而且開設的體育項目也不多,限制了學生們體育課的積極性。
2.5成都高新區高中體育課程管理及政策因素
根據調查表明,有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受到了學校領導的影響,也受到班主任的影響。學校重視學生的文化課無可厚非,但體育畢竟沒有納入高考課程體系中去量化,各學校表面重視,實際忽視學生們的體育培育現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學校體育管理體系健全,但對學校體育課程開發、體育師資培訓、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等尚未納入應有的地位和重視的程度。學生的個體也受學習任務壓力,怕影響學習效果而對鍛煉心存芥蒂,這也多少降低了體育老師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成都高新區中學體育課程改革對策研究
3.1培養健康意識,激發學習熱情
現在的青少年多為獨生子女,經濟條件、教育條件都不錯,但是依賴性強、意志品質差、自覺性差。在當今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下也就出現了一部分學生怕苦怕累,身體形態素質差等問題。針對健身意識培養,既是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中學生的體育意識基礎,同時提高中學體育課的教學效果,注重中學生優勢體育項目的發展。才能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3.2開發課程內容資源,改善體育場館設施
體育場地和器材的滿足程度直接影響到了體育綜合教育,體育教學質量以及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程度。加大體育經費投入,拓寬體育經費來源渠道,加強對體育器材和設備的建設,特別是室內運動場館的新建和改建,確保各種天氣狀況下體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3.3探索創新體育教學模式
需要全面調整思想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應適應新課程標準引領,建立新的課程體系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設計出個性化的,全面的,科學的體育課程觀。在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區別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在培養學生方面,我們要順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適應未來,發展學生的潛能。同時兼顧體能素質的綜合培養和提升。
3.4提高學校體育的育人地位和制度保障
在當今的體育教學模式下,教育部,國務院相繼頒發系列文件和通知,保障體育課程的學時和教學運行。但很多學校重文輕體,對體育學科沒有足夠重視,體現在體育教師同工不同酬,教學系數工作量減低;各種工作把學校體育作為文件和會議加以重視,但支持力度缺乏;各學校的體育教師目前仍缺乏和其他主科教師同等的培訓、晉升、職稱保障體系;各學校領導尚未把學校體育的學科作用上升到立國之本、強國強種的高度。需建立合理的工資績效評價及考評制度,對體育教師的工作和付出予以大力支持和高度認可。某些學校領導為了應付教育行政部門以及考試機構的檢驗,完成預期的教育目標,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態度是“言行不一”,要提高領導對體育的重視度,不要為了確保升學率而犧牲體育課,消弱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中共中央、國務院, 2010-07-29
[2] 王天榮,中學體育教育現狀的若干思考,[J],體育科研,2005,26(2)
[3] 鐘啟泉等,體育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
[4] 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