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財
摘 要:高效教學通常是廣大一線教師的基本目標和永恒追求,因為高效的教學活動能夠促進師生間的良性溝通和互動,讓學生獲得廣泛的基礎知識、技能與方法,實現全面化的發展。初中數學作為一項最為基本的教學活動,也應該遵循基本教學原則來促進高效教學的達成和實現。對此,本文將結合基本的教學實踐經驗,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從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結合、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和運用巧妙的提問引導思考三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實現初中數學高效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教學;教學策略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從過去單方面傳輸的教學傾向中走出來,變革落后的教學行為和方式,關注學生情感態度體驗的優化和學習興趣的激發,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保證教學的高效性,促使學生獲得知識、情感與能力的全方面發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徹底跳出傳統觀念和教學模式,把握科學的教學規律,在現實學情的基礎之上,來推進教學策略的改革與創新,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和體系,進而實現初中數學的高效教學。
一、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最終也將運用到生活當中去,而將生活情境和數學知識結合起來,能夠消除學生與數學的陌生感、距離感,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地拓展自身的教學思路和范圍,從現實生活出發,注意觀察、挖掘并搜集各種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案例、素材和資源,以此來創設現實生活的情境,實現與數學知識的有效結合,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無處不在,感受到數學的現實意義,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點燃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教授《一次函數》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理解一次函數的概念,筆者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制定了相應的教學方案。一次函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將生活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讓學生們在熟悉的情境中進行學習,進而讓學生們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的實際情況。課程開始后,筆者為學生們歸納出了一些實際的問題,讓學生們根據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分析,通過這個方法,學生們對于本節課程的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加快知識理解
現如今,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實現了應用和普及,這也就為教學容量的增加和知識呈現方式的革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具備與時俱進的意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技巧,嘗試合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來輔助數學課堂教學,對數學知識進行動態化、數字化的加工和處理,再將抽象的教學知識以圖像、動畫和短片等形式呈現出來,讓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和鮮活,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思維特點,充分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與認識。
例如,在教授《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理解并掌握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為了加快學生們的知識理解速度,筆者結合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上課后,筆者通過多媒體展示了幾組直線與圓的幾種位置關系圖,讓學生們初步了解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然后,筆者再進一步深入知識,帶領學生們嘗試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這樣一來,筆者通過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加快了學生的知識理解。
三、運用巧妙的提問引導思考,促進高效教學
提問是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基礎環節和重要過程,提問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進而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便需要突出提問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嘗試提煉出數學教材課本中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在此基礎上來提出啟發性、開放性和探究性的數學問題,設置懸念,有效觸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積極、快速地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建立知識間的有效聯系,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不斷強化數學教學的最終效果。
例如,在教授《分式的基本性質》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為了促進學生們的理解,筆者將本節課程的內容與問題進行融合,以提問的形式來激活學生們的思維。當筆者將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圍繞問題展開思考,這時,課堂氛圍變得活躍了起來。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運用巧妙的提問引導思考,促進了課堂高效教學。
總而言之,高效教學是展現學科教育功能和積極作用的前提,更是促進學生發展與成長的保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把握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基本趨勢,以科學的教學觀念和思想為指引,通過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結合、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和運用巧妙的提問引導思考等策略的運用,來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實現初中數學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鄧萬程.新課改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9(32):32.
[2]曹軍林.探討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