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美
摘? 要:初中語文的受眾是初中生,屬于特殊受眾群體。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學生的知識體系尚未形成系統,所學知識需要前后聯系,因此教師會特別注重教學方法。對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多元化教學是時代所需的出發點,對初中教學模式進行多元化改革,也是系統教育的改革進步。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教學策略;優化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初中語文教學情況不容樂觀。初中生難以理解課本復雜內容,教師采用單一模式對學生進行課本輸出,毫無溝通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抑制了學生的思考能力,無法發揮課堂效果,不管學生是否認同老師的觀點,都無法發表自己對于學習的理解。教育改革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有了新的要求,語文學習需要不斷積累,讓老師意識到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明白課堂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得到尊重,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多元化教學的特點
初中語文課堂應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就應該注重教育多元化。在教學過程中和實際相結合,根據語文課堂的特點有條理地進行教學。一般來說,初中語文教學實行多元化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幾個特點:
(一)內容形式豐富多彩
學習文字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比較沉悶,尤其是需要背誦大量傳統知識。初中生在背誦古詩詞和文言文時,不易理解更難背誦,但必須牢記文言知識才能通過考試。學生們很排斥這種重復的背誦模式,對此,我們需要采取不同的辦法讓背誦知識變得有趣,不斷挖掘文言知識的樂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范圍廣泛
多元化教學形式多元化教學形式多變,方法靈活,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頭腦配合,讓身體的所有器官都保持積極狀態。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辦法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提高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做貢獻。但是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把書本知識靈活穿插到生活教育中,重點是要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人格魅力。
二、多元化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實現的途徑
(一)教學思想的轉變
初中語文在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題海戰術,多做題就能形成固定思維,形成肌肉記憶。如果要在初中課堂貫徹多元化教學模式,就必須學會題分轉換。做數學題時看步驟給分,語文題同樣也是,做題需要看分答題,根據題目給的分數,結合平日所學答題技巧,加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組織正確答案。無論哪種做題方法,學生都要讀讀文章,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規范答題方向。如果學生在做題時未能了解文章內容,方向跑偏,無論解題模板再好也沒有辦法得分。因此在課堂練習中,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養成閱讀全文的好習慣。比如:做題時先檢查題目是否有問題,通讀文章后細讀問題,帶著問題回到文章中尋找答案,做完題之后再檢查一遍理解思路是否有誤。
(二)文言文閱讀
語文考試中的文言文題目有兩題,分為課內和課外。課內文言文較簡單,得分率高,課外文言文是學生沒有遇到的,相對來說較難得分率低。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課外文言文實際上和課內知識是息息相關的,需要學生總結好評日課文所學的知識點,能夠靈活運用,學會融會貫通。另外,想要拿高分,就需要根據課內重點知識進行課外拓展,跳出課文的局限,多掌握一些課外知識。很多同學不喜歡文言文,主要是因為知識點零碎,沒有進行歸納總結,文字枯燥難以記憶。所以對于文言文知識學習多元化,教學方法需要讓學生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是熟記常用文言文句法。文言文最常見的幾個句式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等,學生需要牢記每個句式的特點,掌握一些基本判斷方法,平時做題時也要及時歸納總結,熟記句法規律,對于復雜難懂的特殊句式,可以死記硬背。其次,翻譯文言文要堅持以直譯為主,意譯輔助,能夠熟練運用“直、留、刪、補、調”五字口訣,勤加練習。而且,日常文言文翻譯需要養成字字落實的好習慣。此外,講解文言文,如果題目中的文言知識需要學生記憶,教師可以通過標注重點字詞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聯想輔助記憶。
(三)古代詩歌鑒賞
初期學習詩歌鑒賞,可以根據詩歌的門派、情感,進行分類,把歸納總結好的詩歌交給學生練習,之后在亂序從中挑取,讓學生判斷詩歌的情感類型。而且,對于同一時代或者風格相似的詩人,可以同時記憶。比如:李白、杜甫、李賀都是唐朝詩人,辛棄疾、蘇軾是豪放派詩人,解題時的答題技巧能夠相互借鑒。
(四)詩句填空
初中生詩句填空的考試方式越來越多樣,不僅僅是背誦能力,更重要的是對詩句的理解,考試難度相比以前大大增加。因此在課堂學習中,要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把意思相近的詩句放在一起講解,學會區分詩句的內在含義。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多元化教育方式意義重大,語文教師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秉承多元化教學的理念,實現學習目的。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學生在老師正確領導下,一定可以開拓思維,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多元化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玉紅.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學周刊:C,2019(9).
[2]孫小龍.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J].科技創新導報,2019(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