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艷
摘 ?要:隨著我國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在加強對幼兒的學習能力教育方面,同時也要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幼兒從小養成獨立的性格,不過分依賴家長和身邊的事物,對幼兒以后的治理發育、個性品質以及健康成長是極其有利的。由此可以看出,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從幼兒的自我服務力能出發,分析目前我國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現狀,通過發現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提高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對策,促進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幫助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問題;對策
引言
幼兒教育已經引起了我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讓幼兒在接受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之后能夠健康成長,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自我服務能力從根本上來看是一個人綜合素質能力的體現,從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自我服務習慣,增強自我服務能力,使幼兒的性格更加獨立,在未來能夠更好的適應成長過程中的改變。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部分家長和老人過分溺愛幼兒,導致了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較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絲毫不懂得生活獨立性的重要。為了培養健康獨立的人格,加強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
一、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概述
(一)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內容
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指的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照料自己的自我服務性勞動能力,例如:自己吃飯、飯前便后洗手、睡覺前刷牙洗臉、自己倒水喝水、自己穿鞋穿衣等能力。簡單地說,自我服務能力即幼兒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主要包括一些生活中的簡單技能,在我國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應該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并養成一定的自理能力。如果在該階段幼兒被家長過于溺愛,完全不能夠產生一定的自立能力,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就會難以適應。因此,近年來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受到了幼兒園、家長和教師的關注,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不僅能夠減輕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幼兒教師的工作量,同時也能夠培養幼兒健康的生活習慣。
(二)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必要性
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幼兒成長所必須的,在幼兒不斷接受外界事物中,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加以培養,才能夠養成良好的自我服務習慣,從而降低幼兒對家長或者其他人的依賴性。提高幼兒以及未來成長過程中的獨立性是必須的。同時,提高幼兒自我服務能力也是目前我國幼兒教育所必須的。由此可以看出,培養自我服務能力要從幼兒教育抓起,加強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引導,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
二、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生活本領的掌握能力較差
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本領的掌握能力有限,尤其是較高難度的自我服務能力,只有在幼兒以后的成長教育中再進行引導。幼兒對生活本領的掌握僅僅存在于較為簡單的范疇。例如:飯前洗手、睡前洗臉、自己穿襪子等方面,對比較復雜的自我服務能力掌握程度欠缺。部分自我服務能力對幼兒的成長情況來說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和教師要采取分段式的引導,首先對部分簡單的生活本領進行引導和教育,在教會幼兒穿簡單的鞋子之后,在以后的成長中再進行系鞋帶部分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分段式對幼兒進行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二)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有限
幼兒在進行自我服務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并不能對所有的能力都理解,而只是知道該這樣去做。幼兒對外接事物的感知能力有限,導致了部分幼兒不了解自我服務有什么養的作用,從而降低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例如:洗澡和洗頭等行為,大部分的幼兒都會產生抗拒,從而降低了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的程度。幼兒對外界事物的感知是直接的,如果在第一次接觸的過程中對事物產生了抗拒,后續就很難配合和學習。如何能夠讓幼兒更加理解自我服務能力的好處,減少對自我服務行為的排斥,是目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三)自我服務意識較差
幼兒自我服務意識的缺少主要是受到家庭生活環境的影響,如果家長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較為重視,就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幼兒自我服務意識。由于目前我國家庭的現狀,大部分的父母都忽略了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每家都只有一個幼兒,且大部分的家庭父母都忙于工作,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由家庭中的老人照料,老人對幼兒過于溺愛,導致了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意識較差。當幼兒已經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之后,家長想二次對幼兒進行教育,就會難上加難。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對家長的嚴厲需求不理解,從而導致了叛逆心理的產生。
三、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對策
(一)將幼兒教育與生活引導相結合
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利用短暫的生活時間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進行引導。例如,在幼兒的起床時間和睡覺之前,盡量采取幼兒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讓幼兒了解洗漱的過程以及洗漱的必要性,從而在以后的成長中自覺養成洗漱的良好習慣。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而是要經過長年累月,將同一個自我服務能力不斷告知幼兒,從而提高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概率。幼兒對言語的理解能力有限,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對生活中的一些自我服務能力積極展示給幼兒,為幼兒做表率和榜樣。
(二)對自我服務能力多加練習,養成習慣
部分幼兒在嘗試自我服務行為之后,由于過程較為復雜,會對自我服務行為進行排斥,就會導致盡管幼兒明白應該怎么做,卻不會親自動手。長此以往,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會大大下降,無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導致了壞習慣的產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和幼兒教師可以采取活動的形式,讓自我服務行為成為幼兒的習慣,對其中幼兒不理解或者做錯的地方加以指正,保障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顧麗娜.點燃心中明亮的燈——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J].學苑教育,2017(22):20-21.
[2]彭曉春.培養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7(Z5):76-77.
[3]張晨慧.讓孩子的小手快樂動起來——淺談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