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永崢
【摘要】現代學徒制在2014年被教育部提出后,各個中職學校抓住時機自發開始應用學徒制進行教學。我國現代學徒制起步較晚,但是有良好的發展模板與合作基礎,教師要進行大膽實驗,將現代學徒制的培養人才的重要作用發揮到最大。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中職教育?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016-01
現代學徒制最初被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其目的在于深化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創新技術人才培養方式,讓中職教育培養處技術能力與知識水平均都達到高水平的人才。這種教育模式已經被世界各國進行應用,我國現代學徒制的應用與發展較晚,因此教師與師傅要充分了解現代學徒制,從現代學徒教育的雙主體特性、管理教學體系的改變、校企聯合評價模式三方面進行教學。
一、適應現代學徒教育的雙主體特性
現代學徒制并不是像傳統教學一樣將學生束縛在課堂中,而是給學生另一個“學徒”的身份,受教育任務目標分化并且細化。另一方面,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教育主體變為教師與企業中的師傅。因此在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學校要為教師與師傅兩方的課程做好規劃。
學生需要在學校教師的課堂中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師傅的帶領下進行實際技能的訓練。首先學生需要學習足夠的理論的知識才有能力參與到實際操作中,因此現代學徒制實行之前,作為教師代表的學校干部要為學生留下充足的理論知識學習時間,讓學生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就參與到實際生產活動中是對學生與合作企業的不負責任。另一方面,在企業中,師傅是工作人員,有自己的任務與目標,這需要企業為師傅做好溝通,合理安排師傅的工作與教學時間。企業在師傅選擇時要為學生著想,優先選擇技能優秀、性格溫和的人作為學生的師傅,幫助獲得學生優質的市級技能教學。
教師與師傅都是同一個班級的帶領者,兩方面可以進行交流規劃教學任務。鑒于現代學徒制實行不久,沒有太多有充足教育經驗的師傅,教師可以根據目前學習內容幫助師傅們進行實際技能教學的選擇。師傅在此階段也可以根據實際技能的難易程度和實用程度幫助教師進行實踐課程的選擇,讓學生獲得最符合其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教學。
二、利用好教學管理體系的改變
中職學生在現代學徒制教育中獲得了兩個身份:一是教師的學生,二是師傅的學徒。因此教師和師傅要幫助學生適應在學校中和在企業中的雙重管理體系,讓學生更早的進入現代學徒制的學習節奏中。
在學校中,學生要遵守的是長期以來適應的學校模式,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錯誤習慣的糾正,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知識。但是學生可能從未接觸過企業中的學徒教學管理機制,這需要師傅幫助學生進行適應。當學生作為學徒時,需要進行的是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這要求學生不會立刻詢問,防止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出現錯誤操作甚至出現危險。但是在學校模式下學生已經適應了課后再向教師進行詢問,這時需要師傅時刻詢問學生是否明白操作過程,并且鼓勵學徒大膽詢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企業在進行實踐操作安排時最好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有一位師傅進行片刻不離的指導,以及時解決學生問題和防止學生錯誤操作導致人身危險或者企業損失的產生。
管理體系的改變還體現在這兩種模式的轉變上,學生可能無法適應雙重身份的改變,這需要教師進行努力。學生在進入企業進行實踐的初期,教師需要為學生進行提醒,認真遵守工廠的規定和師傅的安排。教師可以作為帶隊者帶領學生參加企業實踐。根據心理學,人習慣性在陌生環境中依賴熟悉的人。教師的存在刻意為學生提供心理上的支持,讓學生逐漸適應陌生環境,進行雙重管理模式的適應。
三、完善校企聯合評價激勵學生
現代學徒制之下學生的學習是在兩個不同的地方進行的,傳統的學生評價模式已經不再適合,因此學校與企業要聯合起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幫助學生通過綜合的評估正確認識目前的學習。
中職學生需要學習文化知識、技能知識與操作技巧。文化知識與技能知識均由學校中教師負責教導,因此這一部分需要教師進行評判。教師可以綜合課堂表現、作業情況、考試成績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正確的反映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而操作技巧需要師傅進行評判,師傅在學生進行實踐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失誤次數、操作細節等方面進行評價。操作知識是學生進行操作時間的前提,師傅可以把學生的技能掌握速度作為一項指標提交給教師,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實踐表現使評價更加準確。教師可以用校企綜合評價機制讓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的不足,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激勵學生進行學習。
四、倡導“雙贏”的校企合作模式
現代學徒制的應用能夠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企業的效益,對于學生自身而言,不僅可以接受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能在師傅的幫助下完成相關實踐,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對于企業而言,在向學生提供幫助的同時能夠提升自己的效益,學徒制的有效開展能夠有效的促進雙贏。
在實際的學徒制度應用與開展過程中,由于我國應用這一制度比較晚,沒有形成完備的體系,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這一制度應用對他們企業帶來的效益,認為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很多企業在構建校企合作模式的過程中趨于保守,不敢從根本上做出改變,沒有發揮該制度對于學生學習的指導性作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作為校企合作的重要一方,應將制度化內容以合同的形式展示出來,讓企業認識的這一方式的開展與運用能夠給企業帶來哪些方面的效益,從而推動企業產生積極的參與感。在根據自己學校和本專業的教學情況選定合作企業之后,學校應由專門的老師制定具體的合同性內容,即讓企業認識到這一合作能給自己帶來的效益有哪些,從而積極地推進校企合作模式的應用,提升學徒制的教學質量。
五、深化家長對學徒制的理解與支持
對于提升教學質量來說,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于中職學校的教學來說,其主要內容大多涉及專業性較強的職業化內容,為了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既具備較強較強的專業素養,又能形成極強的實踐能力,開展學徒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家長的觀念沒有轉變,認為該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只需在校學習理論知識即可,實踐性內容可以放到工作之后來完成,這種觀念嚴重影響了學徒制的開展,也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水平的提高。中職學校在大力推進現代學徒制改革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家長這一重要的影響因素,通過與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讓其認識到學徒制開展的必要性,得到家長的支持,促進家校聯合,讓學生能夠接受相對應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方面的雙重指導,保證學徒制的有序、順利開展與進行。
結語:
現代學徒制將知識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加深了中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讓學生盡快的適應了企業工作環境。但不可否認現代學徒制仍存在問題,有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進行改變和創新的余地。這需要學校與企業進行聯合創新,共同努力幫助現代學徒制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健,王華.現代學徒制“雙主體”育人機制下教學管理體系之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