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傳浩
【摘要】探究式教學是隨著新課程改革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深刻體現了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將探究式教學方法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全面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對此,本文將從精心設計問題、組織合作探究與體驗閱讀探究三個方面出發,系統分析和論述關于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踐運用的具體方法和有效策略。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 小學語文?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054-01
伴隨著教育教學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迎來了全新的教學任務和更高的教學要求,即要充分轉變過去單向傳輸式的教學傾向,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并使學生學會學習、合作交流、樂于探究,使學生真正深入大知識形成過程之中。探究式教學則是教師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與實踐操作的方式來理解知識內容、把握知識本質的一種方法,恰好符合新形勢教育教學的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便可以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結構出發,實現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全面落實與應用。
一、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問題是探究的起點和學生探究的引爆點,因為探究式教學通常是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語文知識的重難點內容,來設置問題的內容和形式,從而向學生們提出啟發性、開放性的問題,充分引發學生原有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探究興趣,更加自覺和主動地進入到問題和知識分析、思考與探究過程之中,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時,為了激發學生們的探究興趣,筆者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們精心設計了幾個問題,具體如下:通過閱讀課文,大家說一說這唯一的聽眾是誰?作者在第一眼見到老婦人是什么樣子的?大家覺得這位老婦人是一位怎樣的人?問題提出后,筆者給予學生們充足的思考時間,經過學生們的思考,最終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組織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探究的主體。而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既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還可以優化和加深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讓學生的探究學習更加高質高效。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便需要將學生們科學、合理地分為整體水平相當的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者發布任務,讓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獨立思考之后,再在小組內展開的問題和任務溝通、探討與互動,從而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最終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授《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探究精神,在上課前,筆者對學生們進行了分組,讓學生們以6人為一小組進行任務探究,任務如下: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作者懷念的僅僅是養他的母親嗎?課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作者對母親的愛慕與敬意?在你的腦海中“母親”浮現出了怎樣的形象?任務下發后,各組立即對任務展開討論,隨著學生們的討論,各組逐漸得出相應的結論,然后筆者讓各組選派出代表回答問題,最后由筆者做出總結。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通過組織合作探究,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體驗閱讀探究,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來源,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與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深入到閱讀探究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馳騁于知識的海洋之中,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與閱讀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向學生適當的提出問題,并要為每一位學生都留有足夠的深入閱讀和探究的時間、空間,使得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和疑問、利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和策略來展開閱讀,深入到閱讀材料的故事和人物角色之中,最終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時,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探究能力,在本節課程開始前,筆者先給予學生們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們了解課文的內容。在學生們閱讀的過程中,筆者會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待閱讀的時間結束后,筆者給予學生們回答的時間,讓學生們充分展現自己。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通過體驗閱讀探究,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總之,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和應用是新課改下革新教學方法的直接體現,也是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再局限于傳統之中了,而是要通過精心設計問題、組織合作探究與體驗閱讀探究等方法和途徑的運用,來有效實現小學語文的探究式教學,拓展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最終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曉紅.小學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初探[J].甘肅教育,2019(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