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
摘 要:本文主要從新媒體時代的閱讀調查、新媒體時代的閱讀多樣性、新媒體時代的閱讀個性化推送三個方面剖析新媒體時代閱讀概念的質變及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轉型的可能性。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生存危機;轉型啟示
新媒體時代是基于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進行信息傳播的時代,常見的多媒體形式有網絡媒體、手機媒體和兩者融合形成的移動互聯網。在閱讀推廣活動中比較常見的新媒體形式有微信、微博、微視頻等。[1]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就是在自己個人的移動終端上安裝了各種各樣的APP。
1 新媒體時代的閱讀調查
大數據在未來的世界發展中將改變人們的生活,2012年是大數據的元年,大數據時代真正到來。[2]《2017年中國國民閱讀率、數字閱讀市場規模分析》的數據顯示,我國民成人圖書閱讀率,從2012年的54.9%,到2016年提高至58.8%。
大數據元年,也有人認為是2013年。不論是2012年還是2013年,其實最根本的還是在這段時間前后,我們的社會工作生活中明顯了出現了TB級的數據流量才是其根性的標志。
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人們工作生活中通過PC、手機、平板電腦、閱讀器等設備進行數字資源閱讀占比也在逐年增加,特別是4G網絡全面鋪開后,智能手機與專業的平板閱讀器的大眾化,其電子產品屏幕設備的分辨率越來高、養眼,給人們帶來了更好的閱讀體驗。有數據顯示,2016年,成年國民數字閱讀接觸率達68.2%、較2015年上升4.2%,同期手機閱讀接觸率為66.1%、較2015年上升6.1%,手機閱讀成為主流閱讀方式。[3]
2016年,國內手機網絡文學用戶到了3.04億,而手機網絡文學的使用率高達43.7%,網絡文學動輒千萬級,特別是閱文集團旗下的作品,甚至是億級的閱讀量已經漸漸成了閱讀常態。從內容的創收上來看,以新媒體為載體的數字閱讀在2011年后進入高速發展期到2016年,其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27億元增至120億元,年均增速35%。這對于我們越來越賣不出去的紙質圖書來說,無疑成了國民閱讀與國民經濟新的增長亮點。我們網絡文學作品中的“霸道總裁文”曾一度風靡東南亞國家的年輕讀者,而不得不讓這些國家的教育部門引起了高度重視一事也說明,其實所有人都是會為自己真正喜歡的閱讀內容付費買單的。
2 新媒體時代的閱讀多樣性
《2017年中國國民閱讀率、數字閱讀市場規模分析》的數據顯示,2013年之后手機閱讀成為繼手機即時通訊、手機搜索、手機音樂之后的第4大常用應用。[4]
中國文明網在之前做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中發現,我國成年國民的圖書閱讀率為58.0%;報紙閱讀率為55.1%,;期刊閱讀率為40.3%;數字化閱讀率為58.1%。其中一個具劃時代意義的事情是,在2014年,我國的數字化閱讀首次超過了傳統的紙質圖書
閱讀。
調查中也發現,2014年已有34.4%的成年國民通過微信閱讀,微信用戶人均每天閱讀超過40分鐘。在新媒體上,國內年齡段在18—70的讀者人均每天瀏覽時長,在2010年是42.73分鐘,2014年就增長到47.53分鐘。讀者在新興媒介的閱讀情況,手機閱讀和電子閱讀器,其閱讀時間的占比分別是31.1%、77.7%。
人們在做大數據的研究時發現,淘寶擁有注冊用戶數量超過4億,線上商品數量達到8億,頁面瀏覽量達到2O億規模,淘寶每天產生4億條產品訊息,每天活躍數據量已經超過50TB。[5]從以上數據的比對中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甚至是全球所有圖書館,無論是到館率,還是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都在雙雙下滑的同時,大眾基于新媒體界面的閱讀量,卻在以驚人的速度在迅猛遞增。由此看來,人們無論是在信息獲取,或者說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閱讀量都從未減少過。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以影視為代表的短視頻內容的播放,其量級正在不斷刷新。這也正是人們從讀圖時代向視頻閱讀時代的一個跨越。也就是說,基于這種泛化閱讀內容的大閱讀,從整體上來看,我們的閱讀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是增加了不少。
從概念上來看,“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我們的閱讀概念與內容,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相對單一的,即閱讀多指對圖書內容的閱讀,而且主要是對文字內容的閱讀。但是,互聯網特別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界面已經不再僅僅是圖書了,于是,泛化閱讀,或者說是大閱讀的理念也就應運而生。
3 新媒體時代的閱讀個性化推送
今日頭條于2017年以100億美元的市值擠進了中國互聯網前10,于2012年創建的今日頭條是一款基于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它目前最新的市值評估已經高達600億美元。它的成功,遠遠超越了擁有著騰訊雄厚的網絡資源做背景的“天天快報”。
套用農夫山泉的廣告詞來說,今日頭條也是不生產視頻、圖文內容的,今日頭條只是視頻、圖文內容的搬運工。在大數據時代,今日頭條基于個性化推薦引擎技術,根據每個用戶的興趣、位置等多個維度進行個性化推薦,視頻、圖文內容輕易產生了百萬級的閱讀流量,從而成為讓之前的所有互聯網巨頭們未曾達成的巨大成功。
在大數據時代,新媒體的運營,今日頭條無疑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典型。套用圖書館管理者與研究者的一句經典的話來說,今日頭條的成功,就是在大數據時代,以新媒體為載體,將“為讀者找到好書,為好書找到讀者”的事情做到了最好,做成了一個時代的標志性的大事情。
在今日頭條之前,谷歌、百度以內容搜索占領市場;Facebook、騰訊成為社交通信巨頭,阿里巴巴、京東電商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中的商品交易方式。其中,淘寶對用戶大數據進行分析,成功對消費者進行個性化的產品推薦,還打造了“11.11”的全民購物狂歡節。因為傳播獲取了大家所共同需要的信息而進行的團購,這也是人們在網絡時代的一種新式的閱讀行為與生活方式,也是“個性化閱讀”推送成功的一個最好的佐證。
以上這些互聯網巨頭就是成功地把“個性化閱讀”服務做到了一個新高度,所謂個性化閱讀,就是為每一位用戶定制其需要的、感興趣的、關注的閱讀內容,這些內容必須是以人為本的,每個人看到的都與其他人不同。其實,人的閱讀不論是之前,還是今后,它都是個性化的閱讀行為,只不過我們會在能夠選擇的范圍內進行選擇而已。
由此,如果我們的高校圖書館也能進行讀者適時有效的個性化推薦,或者說,高校圖館的管理者與研究者也能在互聯網的新媒體時代,讓這種個性的互聯網思維加以成功運用,那么,我們的高校圖書館或許就不會再為了讀者的到館率與館藏資源的利用率的雙雙下滑而尷尬困惑了。
參考文獻
[1]馬愛華.論公共圖書館的新媒體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14(3):70-74.
[2]姜山,王岡.大數據對圖書館的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4):52.
[3]、[4]2017年中國國民閱讀率、數字閱讀市場規模分析[EB、OL].[2017-10-24].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10/575487.html.
[5]姜山,王岡.大數據對圖書館的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