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平
【摘要】在學習興趣的驅動下,學生即使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也會主動克服,在沒有外力的監督和束縛下也會自覺學習。然而,就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存在嚴重的學生興趣缺失問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師的原因。為了優化教學效果,讓課堂教學達到預期水平,數學教師要找到學生興趣缺失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學效益最優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興趣缺失;原因;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165-01
前言
對小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中的最大驅動力。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課堂教學效果。現如今,小學生對數學學習普遍不感興趣。究其根源,主要有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死板、學生基礎不扎實等諸多原因。本文基于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缺失的原因分析,就如何改善這一局面,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在興趣的驅動下取得滿意效果進行探討。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學生數學基礎不扎實
數學知識環環相扣,如果學生前面的基礎知識沒有學扎實,后面的學習就會越來越吃力[1]。這也是很多學生越往后學越排斥數學的原因之一。部分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由于學習方法把握不當、學習態度不認真、理解能力差等各種原因,沒有打好數學基礎。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學習后面的知識時就會十分吃力,而且自信心也在不斷受挫的過程中被嚴重打擊,逐漸喪失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
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奇心強,喜歡新鮮的事物。這也意味著,再有趣的事物,時間長了,小學生的喜愛度也會逐漸下降。然而,很多數學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數學教學中一直使用一種教學模式。比如有的教師喜歡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一直就使用多媒體。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學生對這種運用現代化技術創設的教學情境十分感興趣,但是教師一直使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就會產生視覺疲勞,學習興趣也會逐漸下降。
(三)實施的教學內容死板
教學內容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也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數學教學中,部分數學教師存在“照本宣科”的問題,在課堂上直接照搬教材上的知識,很少進行拓展延伸,也不會對這些內容進行幽默化、生活化處理,導致教學內容死板、枯燥、毫無吸引力。學生整節課聽著這些枯燥的、與教材上一模一樣的知識,表現出來的興致自然非常低,這也是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缺失的原因之一。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缺失的應對策略
(一)組織學生抱團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生數學素養參差不齊,這種差異性實際上是一種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很多學生由于基礎知識沒有學扎實,或者由于認知水平低、學習能力弱導致學習過程十分吃力,所以學習興趣、學習信心逐漸喪失。面對這樣的局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抱團學習,譬如成立興趣小組,四到五個人組成一個單位。在小組人員安排上,盡量做到參差不齊,即小組內成員彼此之間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存在差異性,也就是既有學優生,也有學困生、中等生等。在這個基礎上,數學教師針對小組成員共同學習給予適當的指導,形成中等生和學優生幫助學困生,學優生幫助中等生,學優生之間互幫互助的局面。這種“以兵帶兵”的形式,既可以讓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及時的幫助,不會出現問題累積的情況,也可以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知識。教師要重點幫助每個組的學優生,及時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形成若干個生生共同體和一個大的師生共同體,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有效解決學生興趣缺失的問題。
(二)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豐富數學教學形式
創新和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是解決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興趣缺失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鮮有趣事物這一心理特點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給學生構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數學課堂。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譬如在講解長方體、正方體、軸對稱圖形等幾何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此解決小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限制導致學生不能理解數學知識的問題,降低學生學習難度,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滿足感,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又如,教師可以采取游戲教學法。比如在講解四則運算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若干個數學式子,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逐個播放,讓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四則計算方法去計算,然后搶答,以最先舉手回答且答案正確的學生為獲勝者。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愛玩的性格特點,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除此之外,適合數學教師用來教學的教學手段還有很多,如小組合作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情境創設教學法等,教師應當合理使用,以此豐富數學教學形式,使學生在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上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合理地處理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趣味
靈活運用教材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具備的一種能力,這也是衡量教師業務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部分數學教師因為沒有落實這一點,導致教學內容異常枯燥,學生學習興趣整體不高。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處理教材的能力,變死板地“教教材”為靈活地“用教材”。在筆者看來,對教材內容進行生活化處理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教學手段。例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給學生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如蝴蝶、花瓶、鼠標、窗花等,利用這些熟悉的物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研究這類物體的共同特征,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全面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除了對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處理,教師還可以對其進行趣味化處理,以此增強數學課堂豐富性、趣味性,從而解決學生興趣不足的問題。
結論
興趣是推動學生持續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獲得成功的基礎和前提。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有效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促進教學效果。面對小學生數學興趣缺失這一現象,數學教師應當立足實際,找到學生興趣缺失的原因,再有的放矢地采取針對性措施,積極帶動學生,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使數學教學邁上新臺階,獲得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