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演講是一種公認的文化傳播方式。演講辭作為演講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將探索演講辭對高中生語文學習的潛在意義,結合目前演講辭教學的現狀,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針對目前演講辭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以期能夠對高中演講辭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演講辭;教學策略
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予以重視,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演講辭學習可以極大地幫助高中生提高語文表達與口語交際能力,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以及日常生活和學習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高中語文演講辭教學的作用
1)學習演講辭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演講能力。演講能力包括口語表達能力、演講辭的閱讀以及寫作能力。演講能力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改善,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有些不可替代的作用。演講能力得到鍛煉,為日后邁入大學的校門,乃至進入社會都是大有裨益的。
2)學習演講辭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最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語文核心素養中就提到了思維能力的訓練,語文課程對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具有義不容辭的作用。學生在學習演講辭的時候,對文本的解讀需要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參與。
3)學習演講辭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感。演講者們在演講的時候往往都注入了濃烈的情感,演講辭往往都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鼓動力。演講者只有將自己豐富飽滿的情感融入到演講辭的寫作以及演講中,才能夠感染到聽眾。演講者大都是自己專業的專家或領袖,他們的演講辭都十分彰顯演講者的個人魅力與精神修養。學生在學習演講辭的過程中,可以領略到演講人的品格與修養,從而豐富自身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素質,實現語文教育“為人生”的教育目的。
2 高中語文演講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演講辭教學重視度不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演講辭雖然有著重要的地位以及積極的作用,但是教師往往不夠重視。在對一線語文教師訪談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教師對于演講辭教學不重視的原因——主要是高考中極少包含對演講辭文本閱讀能力的考察,更是沒有對學生演講能力的考察。并且從《演講與辯論》這門選修課的開設情況上,也可以看出教師并沒有給予演講辭教學應有的重視,也沒能認識到演講辭教學對于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作用。
2)學生缺乏對演講辭學習的認知。由于教師不重視演講辭教學,高考也不將演講辭作為主要考察內容,從而也就導致學生對于學習演講辭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能認識到學習演講辭的重要性,缺乏學習興趣。學生認識不到演講辭的學習以及演講能力的提高對于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作用,普遍認為演講辭本身就比較枯燥,加之教師講法單一,缺少吸引力,從而學習起來沒有興趣,也就使得學生普遍不高的演講辭寫作能力與演講能力得不到鍛煉。
3 高中語文演講辭教學策略探究
1)立足演講辭文體,突出演講辭文體特征。不同文體有不同的文體特征。在詩歌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意象、意境的解讀以及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在小說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形象;在散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品味語言,領略散文的神韻,重點讓學生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寫作風格。演講辭有別于一般的議論文,文本具有觀點鮮明,邏輯性強的特點。并且演講辭作為演講的藍本,一篇好的演講辭往往具有很強的鼓動性和濃烈的情感。教師在講課時,應該把握演講辭的文體特征,在此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這篇課文的時候,應該從這篇課文的文體出發,讓學生明白這是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時候發表的就職演說,并且從以下幾點進行理解:首先,演講辭具有鮮明的針對性。這篇演講辭主要是針對當時北京大學學風不正的弊端,演講的聽眾是北京大學的學生;其次,演講辭具有豐富的情感。《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一文中學生需要體會到蔡元培對于北大學子的殷切期望;最后,演講辭語言往往極具感染力。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抓住演講辭的文體特征,對癥下藥,教學才能事半功倍。
2)聯系演講背景及其聽眾,調動學生情感。學生在學習每一篇語文課文時,都應該做到知人論世。學習演講辭,更應該做到了解演講者演講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演講者和聽眾的身份。人教版必修語文教材選入的三篇演講辭分別是《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和《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這三篇演講辭距離學生所處時代都比較遠,學生只有充分了解作者是在什么社會大背景下是何原因發表的演講,才能更好地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結構,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引起共鳴,從中得到智慧的啟迪以及情感的熏陶。教師在講授《我有一個夢想》的時候,要向學生交代當時美國社會對于黑人的不公,馬丁·路德·金為了爭取種族平等,在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公開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教師在背景介紹的時候應該重點介紹,美國對黑人的種族歧視由來已久,馬丁·路德·金在公開發表演講時,而且面對的聽眾既有白人又有黑人。這場演說是馬丁·路德·金頂著巨大的壓力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進行的。學生在了解了相關背景以后,對于馬丁·路德·金不畏強權,追求自由與信仰的崇高行為會更加欽佩。這樣安排教學內容,既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文章主旨,又可以學習到演講者高尚的情操,對于學生道德情感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都十分有效。
3)豐富作業形式,培養學生演講能力。在查閱諸多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中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之后,發現課后作業的設計普遍存在不足之處,且大多問題比較集中,主要為課后作業的形式比較單一,內容比較陳舊。這樣的課后作業往往流于形式,很多教師在留作業的時候,作業要求不夠具體,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也往往摸不到頭腦,很難將學到的相關知識運用到演講辭寫作中。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現實情況出發,留課后作業時應該以鞏固學生課堂所學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為出發點。例如,教師可以在這一單元的學習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演講比賽。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演講辭寫作的熱情,而且可以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演講能力。教師應該對演講比賽高度重視,制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在給學生進行點評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鞏固演講辭的文體知識。通過這樣方式,既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學到的知識,又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享受學習樂趣,對于語文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大幫助。
4 結語
綜上所述,演講能力是現代社會人人都應該具有的基本素養,對一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語文課程應該擔此重任,教師應該提高對演講辭教學的重視,針對教學中現存的問題,從演講辭文本特征以及創作背景出發,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演講能力為落腳點。通過完善教學方法,豐富授課內容,調動學生的情感等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陳子健.高中語文演講辭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梁昌輝.基于文體特征教學演講辭[J].語文教學通訊.2017.
[4]孫云云.高中人教版必修演講辭教學計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5.
[5]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程麗華.演講辭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確定[J].語文教學通訊.2013.
作者簡介
劉永琪(1996-),女,漢族,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人,碩士研究生,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吉林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語文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