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鋒
摘 要: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指引作用明顯。自成為大學必修課以來,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在教育資源、師資素質、大學生的自我認知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當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現狀進行全面的了解,找出不足和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規劃
基金項目:“0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個性化教育優化方案設計研究與實踐團隊(項目編號:2018FDY06)。
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調查的意義和重要性
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源于實踐對自身的要求,是精神和身體、個性化和社會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發展的人。它與社會的發展是同步的,受社會條件的制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于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設定職業奮斗目標并為之努力作用明顯。它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當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發展如何、取得了什么成就、存在什么問題,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對這些問題的了解有助于我們認識我們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存在的不足,改善和提高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意義重大。
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調查
本次調查部分采用調查問卷形式,其他數據來源于湖南工業大學就業指導處教研室。在問卷調查中,發放問卷2000份,收回問卷1982份,回收率99.1%。其中,有效問卷1936份,有效率96.8%。男女生比例各占50%,各年級所占比例均為25%,涉及大多數學院。
1)職業生涯教育課時及教學安排情況。目前湖南工業大學在校生3.8萬人,以本科生為主。職業生涯教育以本專科生為主,目前開設有《大學生職業生涯》課程,上課為4次課,8個理論教學課時。教學大綱另設有10個職業生涯教育實踐課時,主要為專業教育、主題講座等形式。職業生涯理論教育開設在大一或者大二學期,實踐課時也主要以大一大二為主。在職業生涯教育實施過程中,理論教學都是統一安排在開學初1-9周以內等時間集中階段,有教學督導和統一的教學管理規范。在成績的考核上,采用平時成績40%、職業生涯規劃書60%的比例決定成績,沒有其他的考核方式。在職業規劃的自我認知上,學校采用集訓系統進行測評,測評包括興趣、性格和價值觀等。實踐教學沒有具體的檢查和考核,缺乏監督和規范。
2)職業生涯教育師資結構情況。湖南工業大學現有大學生職業生涯教學老師63人,大都由承擔就業工作的老師組成。其中,副高以上職稱7人,碩士及以上學歷24人。在教學隊伍中,年齡在20-30歲之間的有5人,在30-40歲之間的有28,40歲以上的30人。現有師資均無職業生涯專業背景,分別在2009年和2018年進行過兩次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集中培訓,培訓由北森負責,系統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培訓學習時間分別為兩天。
3)職業生涯教育形式。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新生專業教育、新生職業規劃教育、講座等形式。學校每年都有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學院也組織了院級初賽,并向學校推薦優秀選手參賽。實踐教學沒有統一形式,也沒有完善的監督考核體系。只在學校每年的就業考評中有專業系統的全程就業指導內容。
4)學院特色成長輔導室與職業生涯教育結合情況。成長輔導室功能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教育平臺。目前,學校各學院均按照要求建設了高標準的成長輔導室硬件設施均已達到建設標準和要求,學校也投入了一定資金進行建設。但現實中的各學院成長輔導室多用于心理輔導和咨詢,對職業生涯教育的使用還不高,僅停留在文字材料的整理上,還沒有充分利用和規范。在成長輔導室的管理上,統一歸由學生處心理健康中心管理和規范,在使用中,80%以上用于心理咨詢。
5)職業生涯教育學生滿意度調查和資源。在調查問卷中,對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滿意的占72%,比較滿意15%。,不滿意的占13%。對自我認知清楚的占34%,比較清楚的占26%,模糊的占21%,不清楚的占19%。對未來職業目標清晰的占22%,比較清晰的占29%,模糊及不清楚的占49% 。
3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調查給我們的啟示
1)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課時不足,生涯教育沒有完全貫穿全過程。由于學校教學條件和其他課程的教學需要,職業生涯課程被壓縮到極低的范圍,遠未達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要求,也低于目前其他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平均課時。在實踐教學環節,還缺乏統一的規范和監督,很多實踐教學環節流于形式,學生受益面不高。從大一到大四,不同的學生面臨的生涯階段問題不同,沒有形成系統的職業生涯輔導規范要求。大一學生主要面臨新生適應和學業問題,大二大三面臨短期生涯目標的階段性問題,大四學生直接面臨就業的問題,這些在實踐教學環節都還沒有完全兼顧。
2)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師資隊伍素質和教學水平還需改善和提升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校大學生職業規劃課多由學工系統、就業系統的輔導員擔任,他們大多工作繁雜,涉及的工作多,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專心教學。在師資的培訓上,還遠遠不夠,學習時間倉促,系統學習的時間還達不到課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在教學上,還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和當今“00”后學生的特點,教學上沒有很強的針對性。在實踐教學環節,課程中無法全面開展的體驗活動、測試等還沒有得到補充和加強。
3)大學生成長輔導室還未真正發揮生涯輔導的職能。大學生成長輔導室大多承擔了新生心理測試后的重點學生談話輔導,以及在校生的學習、生活、情感等問題學生的幫助上。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上使用率不高,不少學生在面臨生涯問題時多求助于職業生涯規劃老師或者就業指導老師,知道的效果有限,生涯團體輔導做的還不多,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
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清晰,對自我的認識還不夠。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不少大學生對職業規劃沒有明確認識,有的甚至沒有概念。由于生涯規劃課時少,很多職業規劃的活動、游戲、體驗活動無法開展,學生對職業規劃課的認識只停留在理論的學習上。在職業規劃課的考核上,職業生涯規劃書是考核成績的主要依據。這種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大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如興趣、性格、價值觀等還不夠全面,在未來職業目標的確定和實施上還不夠細致和具體。
參考文獻
[1]馬英子.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07).
[2]戴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相關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8(12).
[3]郭志超.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現狀及其對策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