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培養新時代優秀的、被社會所認可的中小學教師為切入點,分析存在于高師音樂專業課程設置中的問題,并針對問題給出了一些建議,建設全新的教學體系,同時將一部分教學中心轉移到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上來,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基本素質,幫助學生成為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高師音樂學;新的教學體系;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1-0147-02
【本文著錄格式】蔣玲娟.創新視角下的高師音樂教學改革[J].北方音樂,2020,01(02):147-148.
進入21世紀之后,經濟全球化趨勢愈演愈烈,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高校教育也不例外。在新的社會大環境下,高校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關鍵、人力資源最充足的地方,不能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體系,需要不斷改革創新以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就具體來說,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很大概率會成為中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傳承給眾多學生藝術文化。在新時代的社會需求下,高校的教育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必須依據社會需要培養出專業型、實用型人才,與此同時,這也給高校改革指明了道路。只有敢于打破原有的教學體系,認真分析教育形勢,大膽創新,建立并完善新的教學體系,才能保證音樂學專業未來的發展。盡管如此,但新時代事物更新換代速度十分之快,互聯網也處在不斷的發展之中,如何在這種環境下進行改革創新給高校出了一個大難題。當然,不管問題多難解決,我們都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對高校音樂學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不宜一拖再拖。
一、高師院校音樂學專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各高等院校在制定學生培養計劃時多多少少都會依照音樂專業院校的標準來,因此,對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內容的安排顯得有些偏專業化、理論化,從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及基本素質的培養。簡單來說,各高校的音樂課大同小異,都是專注于理論知識的教導,不僅沒有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而且各學校也沒有自身獨特的教學方案,過于單調乏味。
高校音樂課程在設置時,并沒有考慮到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影響,單純地將各個學科分割開來去教學,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去學習,同時也忽略了師范專業的特點。比如說在教導學生彈鋼琴時只注重傳授理論知識與彈奏技術,并沒有對學生的實際鋼琴伴奏能力進行培養考察。
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高校音樂課堂中所教導的內容并不能為學生的未來就業提供實際性的幫助,高校畢業的學生在進行中小學音樂教育時課堂質量不能滿足社會的標準要求。高校培養出的音樂專業學生不僅在專業能力上落后于音樂專業院校的學生,同時其他綜合能力與基本教學素質都不占優勢,學生不夠多才多藝,承擔不了教育中小學生藝術的責任。高校音樂教育過分專注于理論知識,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盡管有些學生在課后自行練習,但由于缺乏專業的指導與教學,導致學習效果不是特別理想,高校應當充分重視到這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二、高師音樂課程創新改革的有效路徑
(一)課題體系的創新
1.創新教育理念,明確教育目標
思想對于改變行動有很強的指導作用,而理念也對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要想讓高校老師對其教育教學進行很好的創新,高校就應當著手從教室的教學理念下手,并明確他們的教育目標。對于高師音樂教育來說,其與專業音樂教育還存在很大的區別。高師教育主要是針對中小學生的音樂技能與技巧進行,而專業音樂教育則是一種專業、高深的學術研究。現在高師教育主要是對于人才的培養以及對于課程結構的訓練,只有將高師教育培養的具有師范性才是現行高校的教育目標。同時,高校也應當將音樂教育專業課與教學應用型課程相融合,才能合理的分配。處理好這兩門課程之間的關系才能保證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2.豐富教學課程,強化課程內容的針對性
當前,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開課的種類相對較少,這無疑是缺少專業性的,很多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也難以得到滿足,從而高師音樂的基礎教育就會缺失,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在高師音樂體系當中,應當豐富教學課程,使教學課程更加多樣化,并且強化對于教學課程的專業性訓練。對于高師的音樂教育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表層的音樂教育,更多的是要傳達一種情感的規律。從高師音樂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應當僅僅認識到音樂的基本規律所在,更重要的是要學習音樂這門學科的規律與特點。因此,面對目前我國音樂教育課程嚴重不豐富的情況,多樣化的課堂內容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基本的學習需求并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為他們以后投身音樂教育事業奠定一定的基礎。
3.加強選修課程的創新
對于高師學生音樂教學的選擇,學校最應當注重的就是關于專業課選課的廣度和深度。從歷年來的教學過程來看,音樂課程的擴展是可行的并且非常有必要。同時,關于音樂課程如何擴展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最主要的是根據學生的需求來判斷。只有讓擴展后的音樂教育能夠伴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才能將高師音樂教學的開展進行地更好。但是,對于音樂教育專業選修課的設置也有其局限性。高師學校要想增加學生的課程學習范圍,就要能夠創新關于學生的課程,高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具有專業性的實習及講座來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情感。不僅如此,高師還應當加強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散,最終成為國家與社會需要的棟梁之才。
(二)構建高師教育改革一體化
高師的音樂教育可以被看成是一種關于文化的教育。在很多國家,許多人都喜歡將他們自己的民族認同感與國際社會連接起來,這種連接組合的方式也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與認可。當前,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將自己本土的文化與國際社會接軌從而創造更高層次的文化。目前來看,音樂作為一種文化教育,其需要的是本土化與國際的多重結合。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音樂的教育也逐漸變得更加有主動性。一方面,多媒體技術應用到了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去,音樂教育在網絡中變得極為方便與普及;另一方面,人們在多媒體盛行時代隨著音樂的感染其生活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音樂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因此,現代的高師音樂教育應當與現代化技術緊緊融合起來,才能隨著時代的潮流而不斷發展。
(三)創新實踐活動的措施
音樂專業最后是要在舞臺上展現其功底的,只有將音樂這門技術轉化為作品展現給觀眾看才是音樂發展的動力。因此,在高師音樂的教學活動當中,應當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與思維能力。以下是筆者的建議措施:
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作,讓學生在設計與創作活動中提高對音樂的興趣。一旦學生加入到音樂的創作之中,就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維。學生能夠在分組討論中不斷升華自己關于音樂的想象,從而為舞臺下的觀眾呈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而創作的作品。學生在自導自演中不斷進步,在活動中不斷地展現自我,從而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這樣,同學之間的友誼得到了升華,整體的凝聚力也會得到加強。
高校可以利用學生處于大學的優勢,與學校的各個組織部門進行合作來舉辦一些音樂活動。在這樣的音樂活動中,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排演各個過程。只有讓學生主動融入進來,才能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讓學生成為音樂學習的主人。同時,學生也能夠在實踐中感受到音樂教學的技術技巧,提高自己的團隊合作組織能力及創新能力。在實踐中,學生的音樂專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強,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姜巖.以創新為導向的高師音樂教育改革一體化實踐研究[J].黃河之聲,2018(11).
[2]秦俊.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師音樂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黃河之聲,2018(4).
[3]呂彪.高師專業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的思考[J].藝術評鑒,2018(4).
作者簡介:蔣玲娟(1980—),女,漢族,甘肅徽縣,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