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妮
【摘要】語文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課程,也是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實現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的必要途徑。小學語文主要針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積累,教學重點在于識字認字,但是作為一門語言文化類學科,兒童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要擁有基本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語文教學,教師應該提升兒童的語文素養,讓兒童能口齒清晰、流暢,邏輯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語言是個人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本文從語文素養的教學內容出發,結合目前教學現狀和語言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簡要闡述了培養兒童卓越口才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卓越口才? 語文素養? 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035-01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相關標準,語文素養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學習后,在語文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豐富內涵。按照素質教育理念的內容與語文教學內容可以明確,語文素養是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語感、思維品質、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向、品德修養、學習習慣、個性品格等綜合評價[1]。
一、讀書破萬卷
語文是一門語言,也是一門文學藝術,我們從閱讀中學習知識,從閱讀中感悟真知。自古以來,古今中外多少名人都曾強調過讀書的重要性,有的認為:“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有的認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總之,閱讀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必經之路。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都面臨一個問題:到底應不應該講閱讀?如果不講,學生總是遇見問題,不能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體;如果講,就會抑制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鑒于此,教師應該“講讀”結合,通過標重點、聚核心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成閱讀理解與分析,然后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多樣化的群文閱讀。
閱讀分為默讀和朗讀,小學生一般認字不多,語言能力較差,教師應該多引導他們進行朗讀,兒童閱讀文本大多以童話、寓言、詩歌為主,即便是朗讀也是聲情并茂、朗朗上口、妙趣橫生,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該通過閱讀指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收集一些好詞佳句,通過反復的理解朗讀將之記憶,在以后的語言表達中就會下意識運用出來。通過日常閱讀,能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文化修養,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從內而外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見縫插針
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秉持“見縫插針”的教學原則,抓住一切機會,為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和平臺。在日常的語文課程教學中,往往會存在一些留白的內容,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這段留白,引導學生自行發揮,對課文內容進行創編,在課堂環節中進行口語表達的訓練。例如,在教學《我是一只小蟲子》的時候,課文本身就是以想象來進行構建的,描述了一只小蟲子每天的生活,文章中第一句就提問“當一只小蟲子好不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這個提問,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探討交流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在這個環節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設計一個小組探討的環節,先讓學生在組內進行表達交流,做好充足的準備,然后再到講臺上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既鍛煉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另外,教師還要利用好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努力創造表達環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進行口語表達,從而促使學生得到鍛煉。例如在組織春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和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進行表達。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的心情,為春游做了哪些準備等,因為學生在春游過程中處于興奮的狀態,一般都會和老師進行交流,在談話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各種與口語表達相關的活動,例如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為學生提供各種場景的口語表達途徑,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三、絕知此事要躬行
好的口才是需要展現的,不管閱讀還是寫作,在對于孩子口才技能的培養上都有明顯的弊端,比如閱讀大多是對于個人而言的,是根據已有的文章照本宣科,對于學生來說,這并不是一種自我情感的宣泄和表達;而寫作是一種更為私密、安靜的語言表達形式,在很多時候只面對教師,是一種小眾的情感表述。所以很多教師都會發現,雖然孩子從閱讀和寫作中表現出了較強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底蘊等語文素養,在面對更多的人群進行表達時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曾經有一位學生,便是語文成績很好,且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但是過于安靜,如果讓她面向全班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就會磕磕巴巴、面紅耳赤、細聲細語。所以,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口語表達也是需要不斷訓練提升的。對此,應該多舉辦一些交流活動,比如朗讀比賽、辯論賽、詩詞大會、閱讀分享會等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兒童的膽識和文化修養,從而提升其口語表達能力[2]。
四、結束語
口語交流和表達是個人在生活學習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從核心素養出發,由內而外逐步培養兒童優秀的口語表達技巧。卓越的口才應該是兒童語言技巧、知識積累、文化修養、審美情趣、情感思想、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外在表現形式。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各種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韓雪姣.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文學素養的滲透策略[J].學周刊,2019(12):55.
[2]黃翠霞.有效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J].學周刊,2019(1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