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
摘 要 法學專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法律人才,在法學專業本科教育中,不僅要教授學生各種法學理論知識,而且要使得學生理解法學服務于社會的意義,具備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各種法律問題的能力。因此,要花大力氣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水平。本文分析在大學校園中進行“法律咨詢”實踐課的意義與實例,以期探討法學專業本科學生實踐課程的新路徑。
關鍵詞 法學專業 法律咨詢 大學校園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35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law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all kinds of legal talents suitabl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law major, students should not only be taught various legal theories, but also be equipped with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aw to serve the society and solve various legal problems in practice. Therefore,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ppl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legal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examples of the practice course of "legal consultation" in university campu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new path of the practic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law.
Keywords law major; legal consultation; university 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1 “法律咨詢”課程概述
1.1 “法律咨詢”課程目標
“法律咨詢”是法學專業本科學生的實踐課程,本課程設置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運用專業知識解決社會實踐中的具體法律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通過法律咨詢,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在具體個案中,并能夠得出正確結論,培養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拓展與應用能力、法律活動的實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服務大眾等相關能力,使得學生養成作為法律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1.2 “法律咨詢”課程階段
“法律咨詢”課程一般安排在法學本科教學第6學期,保證學生在充分理解掌握法學理論知識、熟悉法律法規及相關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再進行法律咨詢實踐訓練。該課程的先修課程是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經濟法學、勞動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行政訴訟法學等等法學基礎課與專業課。也即是將法律咨詢教學方法運用于法學本科教育中,在注重傳授法學知識和進行法學理論熏陶的同時,花大力氣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社會實踐中出現的具體法律問題的水平。
1.3 “法律咨詢”課程程序安排
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和設計法律咨詢項目、檢查學生課程進展狀況。根據課程要求,指導教師對法律咨詢的內容進行指導和答疑。審閱已完成的法律咨詢項目,評定課程成績。指導教師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時,應盡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共同討論、共同研究,分析問題的各個方面,并介紹有關參考文獻。本課程課時一般為2周,具體安排分為以下階段:
(1)準備階段(第1周):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選擇和設計法律咨詢項目,對學生進行分組,確定分組名單,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資料,做好法律咨詢的準備工作。
(2)實踐階段(第2周):根據實際需要,精心選擇法律咨詢的時間與地點,做好宣傳工作,組織學生分組完成相關咨詢項目,答疑解惑,撰寫法律咨詢實踐報告。
(3)總結階段(第2周):學生提交法律咨詢實踐報告,指導老師審閱并評定課程成績。
1.4 “法律咨詢”課程考核要求
本課程要求學生能夠將法律咨詢的案例與所學知識進行對接,按照規范撰寫實習報告,報告結構層次清晰,咨詢案例分析準確,格式符合要求。根據學生對實際法律問題的分析,法言法語的表達,與提問者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以及整個實習過程中的遵章守紀情況評定成績等級。
2 “法律咨詢”課程實踐路徑新選擇——大學校園法律咨詢實踐的意義
(1)有利于校園普法宣傳教育,維護校園和諧。在很多綜合性大學或非法學專業學院中,雖然大學一年級均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但是由于課時安排、教師學科背景等問題,很多非法學專業大學生對法律的認知仍然十分有限,然而在其大學學習與生活實踐中,遇到法律問題卻是種類繁多、數量龐雜的。因此,大學生群體對于法律咨詢活動的實際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他們的相關法律問題涉及方方面面,諸如:消費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知識產權法律問題、人身損害賠償、勞動爭議以及對于基本刑事或民事法律條文、法學理論的好奇與探討等等,而他們一般解決法律疑惑的途徑主要是自行上網搜索,但是網上的信息正確性是不能完全保證的,加之缺乏法學專業基礎知識,往往造成一些大學生對法律的片面認知,遇到法律問題不知如何解決,或者選擇忍氣吞聲,或者采取不正確的方式,這些無疑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與學習、生活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大學校園中開展會法律咨詢活動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對大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合法合理維權,有利于維護大學校園的和諧穩定。
(2)有利于法學專業學生順利完成法律咨詢課程目標。開展法律咨詢活動可以選擇的場地眾多,諸如社區、單位、廣場等等人流密集區域,但是以上場地更適合律師等法律專業人士進行的職業咨詢活動。而對于正在完成專業學習的法律專業學生而言,由于涉及到法律問題分散,對專業水平以及實踐經驗要求較高,其難度可想而知,咨詢效果往往很難達雙贏。而在大學校園中進行法律咨詢活動,由于咨詢者多數都是學生,成分較為簡單,所涉及的法律問題也較為統一,也可能是咨詢者與被咨詢者都面臨的法律問題,因此可以較為集中地設置咨詢的大致范圍,利于法學專業學生進行充分的準備。而且,對于參與法律咨詢活動的法學專業學生而言,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有序高效地開展法律咨詢活動,既可以完成實踐課程的要求,也能夠激發他們的職業自豪感與普法的熱情。同時,由于在大學校園中進行法律咨詢活動,熟悉的環境、素質較高的咨詢者、與咨詢者相似的年齡階段等等這些因素也會打消法學專業學生的緊張與顧慮,增強他們的信心與安全感。這樣,既有利于法律咨詢課程目標的順利達成,也有利于法學專業學生在今后的法律職業生涯中從容應對各類的法律咨詢問題。
3 大學校園法律咨詢實踐的要求
為圓滿完成“法律咨詢”實踐課的目標,達成雙贏的局面,必須督促參與法律咨詢的法學專業學生提前做好知識儲備工作,全面熟悉法條法規,進行針對性學習。其中,尤其注意以下大學生相關法律問題:如對于大學生在校內外兼職或就業中的權益保護、勞動糾紛處理等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兼職問題的試用期、最低工資、合同的簽訂等);又如消費糾紛法律問題:消費者權益保護、對于消費者的商品知情權,對商品的退、修、換等情形下的權利維護問題,特別是網購中出現的種種消費糾紛,還有校園盜竊等案件的防范、校園暴力的預防與應對以及其它一些大學生常見法律方面問題。要做到:
第一,把握民法總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等等各種實體法律關系的具體內容,因為校園法律問題主要涉及這些方面。第二,熟悉并靈活掌握民事訴訟法等程序法的相關規定,以便于對涉及解紛的問題進行咨詢。
第三,熟悉并掌握法律專業術語、語言表達流暢清晰無歧義,這不僅是法律咨詢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從業者的基本要求。
第四,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與現場把控能力。首先,法律咨詢是法律服務工作,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對于從事法律咨詢的人員要求善于溝通,善于傾聽,有理有據,禮貌周到。其次,法律咨詢是現場活動,在大學校園中,除了大學生之外,還有教職員工、家屬、臨時辦事人員等等,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員與各式各樣的情況,如何順利完成咨詢、靈活把控局面也是對法律咨詢者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
4 某次大學校園法律咨詢的實踐過程
4.1 活動主題的選擇
課程開設的學期,適逢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而大學生群體在各種消費環節、尤其是網購中已經占據重要位置,他們在此過程中往往出現的各種法律問題,而且相關法律知識相對不足,因此經指導教師與班級學生干部協商將本次活動主題定為“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校園法律咨詢”,口號是:“強化消費維權意識,服務和諧校園生活”,同時還對其他的大學師生關注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服務。這一主題的選定,符合大學生的現實需求,普法效果良好。既能夠使法學專業學生學以致用,鍛煉與提高他們的法律職業能力,又能夠服務校園、普及法律知識,可謂雙贏。
4.2 活動的具體安排
4.2.1 活動時間的安排
考慮到大學校園生活的特點,經過師生協商,把咨詢的具體時間定在在午餐時間段,從315當天中午11:30到13:30
4.2.2 活動地點的安排
活動地點選擇在大學校內,滿足大學校園的普法宣傳需要。
因為大學校園中人員眾多、身份各異,所以在大學校園中進行法律咨詢活動絕不僅僅是服務大學生這一單一群體,還包括了教師、教輔人員、工勤人員、家屬、校園中的各種經營戶、各類施工人員以及臨時辦事人員等等,普及面廣。
大學生活動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的固定模式,這其中帶有強烈休閑色彩的就是食堂,為遵守校紀校規,也為了增加法律咨詢活動的輕松氣氛,因此選擇在學校的幾個食堂前進行咨詢活動。
4.2.3 活動人員的安排
全班按場地分為三組,分組時以學號為標準,不分親疏、不按照宿舍分工,這樣安排的好處是避免小圈子的學生各自為政,缺乏溝通,打破這種壁壘,增強凝聚力、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這也是法律咨詢課程設計的初衷之一。各組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成員全面熟悉法條法規,進行針對性學習,尤其注意以下大學生相關法律問題,包括但不限于:消費糾紛法律問題:如網購等;勞動糾紛法律問題,如:學生兼職問題(試用期、最低工資、合同的簽訂等);校園暴力、盜竊等案件的防范;其他學生常見法律方面問題。因為來咨詢的學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法律問題而不僅僅是關于消費的問題,因此需要多做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4.2.4 活動的宣傳工作
(1)通過學校廣播臺、校園微信公眾號推送活動開展的時間及地點。(2)制作張貼活動海報、橫幅以及315普法宣傳單。(3)各組提前進行宣傳,收集法律問題。(4)活動結束后派專人寫新聞稿,推送校園官微。
4.3 該次大學校園法律咨詢實訓的經驗總結
(1)充分利用校內資源。該校法律援助中心每年都定時組織相關活動,具有較為豐富的活動經驗與資源,(下轉第83頁)(上接第76頁)為順利完成本次活動,班委會提前聯系校法律援助中心,在宣傳推廣、活動流程設計、場地布置、內外勤服務等方面獲得極大支持、達成資源共享。
(2)前期培訓到位。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使得全體參與法律咨詢的學生對后續的法律咨詢活動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在法律咨詢準備階段,指導教師學生進行了理論介紹與培訓指導。內容包括法律咨詢的步驟、方法、大學校園常見法律問題以及特殊情況的處理、本次法律咨詢的流程、分組及相關事項的安排等等問題。事實證明,這樣的準備工作是有意義的。在隨后的一周內,全體學生按照本次培訓的內容各司其職,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與對接,使得法律咨詢活動當天能夠有條不紊地順利推進,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師生配合到位。此次活動成功的重要經驗得益于離不開師生的密切配合、班委成員的團結協作,全班同學都大力支持與參與。全體成員都能夠按照分配的任務認真對待,不拈輕怕重,提前準備材料、場地布置、人員分工,活動開始后各司其職,相互助力,有疑難問題相互協商,力爭為咨詢者提供滿意的答復。尤其是發放傳單與問卷調查的同學宣傳到位,吸引到很多同學咨詢問題,使得整個活動“客源”充足,大家都信心滿滿。
(4)分階段分項評定成績。本課程的成績根據學生在法律咨詢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后續階段的具體表現進行考核與成績評定。包括對實際法律問題的分析能力,法言法語的表達能力,與提問者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以及整個實習過程中的遵章守紀情況、法律咨詢報告的撰寫水平等要素綜合評定。
4.4 該次大學校園法律咨詢實訓的不足之處
根據學生實習后上交的《法律咨詢報告》和《登記表》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按照要求完成報告,成績良好,個別學生的報告存在結構層次欠清晰、格式不規范、案例咨詢分析篇幅長、但總結欠深入等問題。
今后要對學生加強實習動員與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更多地對報告層次劃分與格式規范、結語分析等提出要求并進行訓練,以保證學生的實踐取得實效。
5 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法律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法學專業學生在充分掌握法律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進法律咨詢實訓鍛煉。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實踐課程的成本,提高實踐課程的效率,也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和諧校園建設之中,這實在不失為進行“法律咨詢”實習實踐的可行路徑之一。
同時,在大學校園“法律咨詢”課程的實踐過程中,應當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指導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做好實踐前期的準備工作,對學生加強實習動員與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適時處理實踐中的各種問題以及實踐后的報告撰寫工作,以達到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魏磊.論法學專業特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大學教育,2013(10):105.
[2] 王太芹.法學本科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4(3):150.